医学生物化学-维生素课件
视黄醛 视黄酸
2. 化学结构特点 20碳含-白芷酮环的多烯烃一元醇
6
7
3. 存在 * 海水鱼肝中(A1)和淡水鱼肝中(A2) *β-胡萝卜素 (维生素A原 )在肠道可 转变为2分子的视黄醛
8
9
4 生理作用:
1) 构成视觉细胞内感光成分参与视觉循环
视网膜两种感光细胞
视红质
含视紫红质 杆状细胞 锥状细胞 视色素 视青质
• 为了赞誉艾克曼医生发现维生素的先驱作用,1929年,他荣3获了 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维生素(Vitamin)
动物维持正常功能所必需的一组有机化合物,需要量极少, 但动物本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从食物中获得,是
人体必需的一类微量营养素。
人体必需维生素13种
根据溶解度不同,可分为
脂溶性维生素: A, D, E, K B1, B2,尼克酸和尼克酰胺
•
• 维生素(Vitamin)一词的命名是1912年芬克(Funk)提出的。Vita在 拉丁语中是“生活”的意思,amine是含有“胺”的意思。
2
• 1893年,年轻的荷兰军医艾克曼来到了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当 时,岛上的居民正流行严重的“脚气病”(不是指因感染真菌而 引起的“脚气”)。艾克曼用了很多办法来医治这种病,均没有 取得什么效果。很快他自己也被传染,而且连用来做实验的鸡也 未能幸免。说来奇怪,后来,那患脚气病的鸡竟不治而愈了。艾 克曼专心地研究,终于查明,脚气病起因于白米。鸡吃白米得了 脚气病,吃粗饲料就安然无恙。他自己改食粗粮,脚气病也除好 了。艾克曼认为白米中含有一种毒素,而米糠中则含有解毒的物 质。但是荷兰的格林认为,不是米中含毒素,而是缺少一种关键 的成分,而这种成分就在米糠里。后来证明,格林的想法是正确 的。
B族维生素 B6, 泛酸,生物素 叶 酸
B12 水溶性维生素
C
4
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
fat soluble vitamin
脂溶性维生素:A、D、E、K 特点: 1. 均为异戊二烯或异戊烯的衍生物
2. 与脂类共存,并随脂类吸收 3. 可在体内储存,过量可发生中毒
5
一、维生素A
1. 维生素 A的种类和活性形式 维生素 A1 (视黄醇retinol) 维生素 A2 ( 3-脱氢视黄醇3-dehydroretinol)
25
1. 天然维生素E有7种其中α-生育酚活性最高 2. 化学结构为异戊二烯的6羟基杂萘满 在:蔬菜、豆类以麦胚油中含量最高 4. 生理作用:
1) 抗不育 2) 抗氧化(保护生物膜,抗衰老作用)
27
28
29
四、维生素K 又称凝血维生素
Henrik Carl Peter Dam(丹麦). 发现维生素K Edward Adelbert Doisy(美国). 发现维生素K的化学 性质. 1944年 Nobel prize
• 1911年,日本化学家铃木从稻米壳中提取了抗脚气病的白色晶体, 取名叫维生素B1。
• 同年,波兰科学家芬克在英国也从米糠中分解出一种药用物质。 他把这种物质叫做维他命,并证明人体内如果缺少了它,就容易 疲倦、食欲不振、浑身酸痛和患脚气病。芬克当年发表了这一研 究成果。芬克发现的维他命与铃木发现的维生素B1是相同的东西, 但在欧洲,芬克比较有名,所以芬克被认作是维生素的发现者。
13
VitA缺乏 影响糖蛋白合成 上皮组织角化、干枯
14
• 1913年美国生物化学家艾尔默·麦克柯鲁姆和马 格里特·戴维斯发现,黄油和蛋黄中似乎有某种 保持正常发育所需要的物质。这种物质是脂溶 性的。后来的研究还发现,缺乏这种物质,白 鼠的眼睛也出了毛病。人缺乏这种物质时也会 患“夜盲症”。可见,能治夜盲症的脂溶性维 生素和能治脚气病的水溶性维生素是两种不同 的维生素。由于一时很难弄清这2种维生素分子 的结构,麦克柯鲁姆和戴维斯决定不再赋予维 生素学名,而利用字母表来解决问题。他们把 发现的脂溶性维生素称为“维生素A”,把水溶 性抗脚气病物质称为“维生素B”。就这样,维 生素开始用字母来命名了。
(暗视觉)
视蓝质
灰色的
感受弱光 感受强光 或暗光 或颜色
10
11
12
生理作用: 2) 保持健康的上皮组织 3) 激素作用,参与基因转录的调节 4) 具有抗氧化作用 5) 能诱导某些组织和肿瘤细胞分化
5. 缺乏症:夜盲症(雀目)
(维生素A缺乏,视紫红质合成减少,感弱光能 力降低,患者暗适应时间延长,严重出现夜盲症)
5. 缺乏症: 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失常 影响骨质的形成 儿童 佝偻病 成人 骨软化症
19
20
21
22
23
24
三 、维生素E 又称生育酚 (tocopherol)
• 1922年美国解剖、胚胎学家赫伯特·麦克 利恩·伊文斯(Herbert Meclean Evans)和 斯科特发现了一种既不是维生素A又不是 维生素D的脂溶性维生素。缺少这种物质 老鼠就不能繁殖。他们把它命名为“维 生素E”。
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
1
• 1910年以前,人们普遍认为认为糖、脂肪、蛋白质和矿物质是构 成人和动物的基本物质。
• 1906年霍普金斯(Hopkins F.G.)发现仅靠蔗糖、脂肪和蛋白质远不 能维持动物的生活。1912年他用纯粹的蛋白质、淀粉、蔗糖、猪 油和盐喂养老鼠,不久这些老鼠有的死亡,有的停止生长发育。 若在每天的食物中添加牛奶,则老鼠生长良好。霍普金斯解释说 这是因为牛奶中含有一种动物生长的辅助食物因子,这种因子就 是以后发现的维生素。
15
二、维生素D 又名抗佝偻病因子
• 霍普金斯和富恩克都认为软骨病也可能是一种 维生素缺乏症。人们早就知道鱼肝油可以防治 软骨病,但是,鱼肝油同样能够防止夜盲症。 那么,维生素A会不会是抗软骨病物质呢? 1922年,麦克柯鲁姆决定对鱼肝油作加热充氧 试验。冷却后,它失去了防治夜盲症的作用, 但仍然还能防治软骨病!这就是说抗软骨病物 质是一种新的维生素,他把它命名为维生素D。
16
1. 种类和活性形式
最重要的维生素 D有两种 维生素 D2 麦角钙化醇 维生素 D3 胆钙化醇
维生素 D的活性形式为 1,25(OH)2VD3
17
2. 化学本质 :类固醇衍生物
18
3. 存在 肝、奶、蛋黄、鱼肝
4. 生理作用 1) 促进小肠吸收钙、磷,使血钙与血磷升高 2) 促进骨盐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