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园林植物病害防治

最新园林植物病害防治

园林植物病害防治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第一章绪论一、生物都会生病吗?1.人类:感冒,腹泻,肺结核,肝炎,癌症,爱滋病SARS2.牲畜:疯牛病,犬瘟热3. 家禽:禽流感 (infectious coryza),鸡瘟4. 微生物真菌:板栗疫病菌的弱毒菌株(被病毒侵染)细菌:噬菌体(病毒)病毒:???生物发病的情况1.动物、植物和具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2. 分子生物 - 病毒(VIRUS)?二、研究植物病害的重要性经济损失+生态破坏 +景观破坏三、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的研究内容研究内容: 症状学病原学致病机理发生发展规律防治措施四、园林植物病害的特点1、风景园林中植物种类及配置的多样性2、园林植物栽培方式多样,品种交换频繁3、园林植物病害防治措施的特殊性第一章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园林植物病害的原因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及主要类型第一节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园林植物在生活和贮运过程中,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危害,以致生理上、组织结构及外部形态上发生局部或整体的反常变化,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显著影响,甚至引起死亡,造成经济损失和降低观赏价值。

这种现象叫园林植物病害。

含义:1、病害发生的原因。

2、有一系列病变过程。

3、具有经济损失观点。

第二节园林植物病害的原因1. 寄主:遭受病原生物侵染的植物称为寄主。

2. 病原:直接导致寄主发病的因素叫病原。

其中,生物性病原称为病原物;引起病害的真菌和细菌统称为病原菌。

3. 诱因:间接引起寄主发病的因素。

4. 生产活动:种苗调运、耕作、抚育、施肥等。

引起园林植物生病的原因称为病原。

依据性质不同可以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两大类。

生物性病原:生物性病原被称为病原生物或病原物。

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菌原体、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等。

→传染(侵染)性病害、寄生性病害非生物性病原:非生物性病原指引起园林植物病害的各种不良环境条件。

如温度、光照不适;水分、营养失调;土壤、空气中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等。

→非传染(侵染)性病害、生理病害第三节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和类型一、病害的症状症状:病植物在外部形态上表现的不正常特征。

病状:病植物外部形态发生的病变特征。

病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发病部位上产生的繁殖体和营养体等结构。

二、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及主要类型病状:变色,坏死,萎蔫,畸形,流脂和流胶(1)变色花叶黄化(2)坏死:病部组织局部或大片死亡。

斑点腐烂溃疡(3)萎蔫(4)畸形癌肿丛枝变形疮痂(5)流脂或流胶二、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及主要类型病症;霉状物粉状物粒状物丝状物、索状物伞状物、马蹄状物脓状物症状的变化1.典型症状(typical symptom)2.综合症(syndrome)3.并发症(complex disease)4.隐症现象(masking of symptom)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第二节园林植物病原细菌一、病原细菌的一般性状1、细菌属原核生物界,植物病原细菌都是杆状菌,大多有极生鞭毛,一般没有荚膜,也不产生芽孢,格兰氏反应多为阴性。

2、繁殖方式:裂殖3、所有的植物病原细菌都是非专性寄生的。

大多数的寄主范围都比较窄。

第二节植物病原细菌二、细菌病害的症状特点细菌病害一般表现为斑点、畸形、腐烂、凋萎、溃疡。

共同特点是:病部溢出或内含菌脓;细菌病害发病初期受侵处多呈水渍状,以后病斑周围也常呈水渍状边缘;细菌引起的软腐多数伴有恶臭。

三、细菌病害的侵染循环①侵入:自然孔口和伤口;②传播:雨水、灌溉水及昆虫线虫等;③越冬场所:枝条和树干;种子、土壤、病残体;杂草和其他作物、昆虫介体等。

四、细菌病害的防治1 减少初侵染来源,搞好田园卫生,清除病残体;2 园林技术措施,加强栽培管理,轮作等;3 加强植物检疫;4 抗生素治疗。

第三节园林植物病原病毒和菌原体•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非细胞状态的分子生物。

一、一般性状:•1、结构:由一个或多个核酸分子(DNA/ RNA)包被在蛋白质衣壳中构成。

核酸在内,蛋白质衣壳在外,称外壳。

2、形态:基本形态为粒体,大多为球、杆、线状,少数弹状、杆菌状、双联体状。

3、寄生性:利用寄主细胞中的核糖体,是细胞内的专性寄生物。

病毒的寄生活动使植物的代谢受到干扰而发病。

二、病毒病害的特点1)植物的病毒病绝大多数是系统性侵染的。

其主要的症状有花叶(如杨树花叶病)、畸形(如柑桔碎叶病和葡萄卷叶病等)和坏死(如柑桔和梨的衰退病)。

2)病毒为专性寄生物,只能在活的细胞内生存,通过微伤口侵入植物。

3)病毒病侵染的来源主要是活的寄主植物和昆虫。

三、病毒病害的防治(1)严格检疫,选用无病的繁殖材料;(2)控制传毒介体;(3)选育抗病毒品种;(4)施用抗病毒药物。

菌原体一、一般性状:1、形态的多样性圆形、椭圆形、杆状、纤维状等;2、结构不具细胞壁,但有厚度约为10nm 的由三层组成的膜。

3、培养可以在活体外的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呈油煎蛋状,而病毒却不可以。

4、对四环素类抗菌素有特殊的敏感性。

二、植物菌原体病害及其防治(同病毒病害有许多相似之处)1、症状:黄化、丛枝、萎缩、坏死等2、防治上同病毒病害相似,但由于菌原体对四环素类抗生素非常敏感,使用这类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害的发展。

第四节其他病原物一、寄生性种子植物半寄生性种子植物全寄生性种子植物二、线虫又称蠕虫,动物界中无脊椎动物的线形动物门、线虫纲。

三、螨类:蛛形纲动物,寄生于林木的主要是四足螨类,引起多种阔叶树叶部的毛毡病。

四、藻类:寄生于植物的藻类,以锈藻分布最广。

第二章园林植物病害的病原第一节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真菌(Fungi)是一类具有真正细胞核,不含叶绿素,营异养生活,典型的营养体为菌丝体,以产生各种类型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异养生物。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有益:面包和酿造业;共生;分解者;生物防治;药材、食用有害:对动物和人引起真菌病;使食品、纺织品和皮革等发霉;引起植物病害。

一、真菌的基本形态1、营养体2、繁殖体1、真菌的营养体1)营养体的基本类型:管状或丝状具分支的菌丝(Hypha),菌丝形成的网络状结构叫菌丝体(Mycelium),菌丝无隔或有隔膜。

分别称作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

2)菌丝的变态:真菌的菌丝为了适应某些特殊功能,产生一些特殊变态类型。

1.吸器2.附着胞3.假根4.菌环、菌网3) 菌组织:高等真菌的有隔菌丝体可以密集地纠结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菌组织。

菌组织的作用是形成产孢机构和特殊结构。

菌组织分两类。

A、疏丝组织:B、拟薄壁组织:C、菌组织形成的特殊结构1)子座:是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形成的一个垫状营养结构。

2)菌核:是由菌丝紧密交织而形成的颗粒状物,萌发后直接产生菌丝体或长出产生孢子的结构。

是真菌渡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

3)根状菌索:由菌丝集结而成的绳索装的结构。

是强大的侵入机构、营养运输、不良条件下休眠结构。

2、真菌的繁殖体•真菌的繁殖方式分无性和有性两种,分别产生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

•子实体:真菌产生孢子的特殊结构。

(一)真菌的无性繁殖:真菌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营养体直接以断裂、裂殖、芽殖等方式直接产生后代新个体叫无性繁殖。

真菌无性繁殖的孢子类型1.游动孢子2.孢囊孢子3.分生孢子4.厚垣孢子二) 真菌的有性生殖:通过核配和减数分裂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

类型:(1)卵孢子(2)接合孢子(3)子囊孢子(4)担孢子二、真菌的生活史1、定义:真菌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形成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通常包括有性和无性两个阶段2、特点无性繁殖在一个生长季节可以产生多次,形成无性孢子的数量极大,对植物病害的传播和发展作用很大。

有性繁殖在整个生活史中通常仅出现一次。

植物病原真菌的有性孢子多半是在侵染后期或经过休眠后才产生的,有助于成为病害的初次侵染来源。

三、真菌的分类及主要类群(一)真菌的分类真菌的分类是以真菌的形态学、细胞学、生理学和生态学等特征为依据的,尤其是以有性繁殖阶段的形态特征为主要根据。

真菌门分5个亚门(5大类群),分别是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

真菌亚门营养体无性繁殖体有性繁殖体--------------------------------------------------------------------------------鞭毛菌亚门无隔菌丝游动孢子卵孢子接合菌亚门无隔菌丝孢囊孢子接合孢子子囊菌亚门有隔菌丝分生孢子子囊孢子担子菌亚门有隔菌丝无担子孢子半知菌亚门有隔菌丝分生孢子无真菌的命名真菌命名与其他生物一样,采用林耐提出的拉丁双名法。

属名+种名+ (最初定名人) 最终定名人Pseudoperonospra cubensis (Berk.et Curt.) Rostov.(二) 真菌的主要类群1、鞭毛菌亚门真菌及所致病害A、鞭毛菌亚门真菌的主要特点:营养体为单细胞或没有隔膜的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

B、与园林植物病害有关的重要病原菌1)腐霉属(Pythium):常存在于潮湿肥沃的土壤中。

在我国分布最广的是瓜果腐霉(P. aphanidermatum),引起苗木猝倒病,危害极为严重。

营养体体发达、无色、无隔,孢子囊丝状、裂瓣状、球状或卵形,顶生或间生在菌丝上,孢子囊产生泡囊后,在泡囊中形成并散发出肾形、双鞭毛的游动孢子。

2)疫霉属:孢子囊椭圆形或柠檬形。

游动孢子在孢子囊内形成,不形成泡囊。

所引起的病害通常称为疫病。

3)霜霉属孢囊梗主轴较粗壮,顶部有多次不同形状的分枝。

孢子囊卵园形、椭圆形或柠檬形,生于孢囊梗顶端。

以卵孢子越冬或越夏.(2)接合菌亚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特点A、接合菌亚门真菌的主要特点:营养体为无隔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有性生殖形成接合孢子。

B、与园林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属1)毛霉属:引起贮藏期果实腐烂病2)根霉属:菌丝分化出匍匐丝和假根;孢囊梗单生或丛生,与假根对生,顶端着生球状的孢子囊,孢子囊内有许多孢囊孢子。

主要引起腐烂,其中匍枝根霉引起果实、种子的霉烂。

(3)子囊菌亚门真菌及其所致植物病害A、子囊菌亚门真菌的主要特点:营养体是发达、有隔膜的菌丝体,常形成各种变态。

无性繁殖主要产生各种各样的分生孢子。

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子囊多数棍棒形或圆筒形,内含8个子囊孢子。

子囊果:大多数子囊菌的子囊由菌丝组成的包被包围着形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子实体,叫子囊果。

子囊果类型子囊盘、子囊壳、闭囊壳、子囊腔等。

B、与园林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属或目1)外囊菌目:子囊长圆筒形,在寄主表面呈栅栏状排列,不形成子囊果。

侵染植物的叶、果、芽,引起畸形。

2)白粉菌目专性寄生菌,产生吸器。

无性繁殖:分生孢子单个或串生。

有性生殖:子囊果是闭囊壳,四周或顶端有各种形状的附属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