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色彩学》课件(8)
2010.10
第二节 彩色印刷色序
一、印刷色序与颜色复制的关系
四色印刷可以有24种不同的色序,实验证明,色序不 同则印刷品的颜色效果有差异,主要表现在:
印品的最大密度值因色序不同出现较大差别;
复制图像的色调总是倾向于最后一色或两色的
混合色。
色序对印刷的影响
色序安排不当易造成串色、叠印不良或逆向叠印等 故障; 合理安排色序会使印刷作业顺利进行,同时获得高 质量的颜色复制效果。
3.
网点的形状:方形、圆形、椭圆形、链形等。
网点形状示意图
2010.10
第一节 网点与彩色印刷
4. 网点的角度:网点在结构上是相互垂直排列的,网点
的角度在0o~90o范围内变化。
四色印刷中,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网点套印在一起,网
点的分布形成交角,相差的角度较小时会出现较大的周 期波纹,影响复制的画面质量。 o 网点的交角为30 时所组成的花纹是美观的,因为黄油墨 的反射率较高,对花纹的影响较小,所以当印刷四色网 点的角度在90o范围内进行分配时,其中显色性强的三种 颜色C、M、K之间的角度差为30o,弱色Y可取15o。即: 四色网点角度分布一般为Y:90o,M:45o,C:15o,K:75o。
2010.10
第一节 网点与彩色印刷
二、网点的基本属性
1.
网点的线数:单位长度内网点的个数,用来描述
网点的疏密程度,表示为“线/inch” 或“lpi”。
2.
网点的大小:又叫“网点覆盖率”,是指单位面
积内网点所覆盖区域的面积率,通常叫做“成 数”。
各阶调网点成数分布情况:亮调:0.5~3.5成,中间 调:3.5~6.5成,暗调:6.5~10成
正印刷色序:有利于改善底色,提高颜色的混合呈 色效果;提高暗调密度,加强中暗调层次,增大整 个画面的反差,适用于单色机。 反印刷色序:叠印良好,画面色调突出,印刷光泽 度好,适用于高速多色印刷。[缺点]颜色的最大密 度有所下降,影响灰平衡及颜色阶调的再现。
2010.10
第八章 色彩在印刷工艺 中的应用
R+G+B
R + B R+B+G
R+G+R+B
黄墨
品红墨
黄墨+品红墨
白纸 黄墨吸收蓝色
白纸 品红墨吸收绿色
白纸 两种并列网点呈现浅红色
网点并列呈色示意图
2010.10
第一节 网点与彩色印刷
网点呈色情况分析
R+G+B
B+G
R+B
R+G+B
R+G
R+G+B
G
白纸 结果为B+W,呈现浅蓝色
2010.10
②
调幅加网:网点大小不同,网点按规律分布 调频加网:网点大小相同,随机分布,疏密 不同
2010.10
第一节 网点与彩色印刷
印 刷 品
单色连续调原稿的调幅加网复制原理
由等距网点大小的变.10
第一节 网点与彩色印刷
印 刷 品
单色连续调原稿的调频加网复制原理
由等大网点的疏密变化表现连续调原稿密度的连续变化
2010.10
第四节 彩色印刷与颜色密度 3. 网点密度:印刷品上某网点区域
的密度由该区域反射出的总光亮来 决定,即网点间隙空白区反射的光 量与网点上所反射的光量之和。
a
网点印刷品反射密度:
D t lg 1 1 - a Ra lg 1 1 - a(1 1
Ds
)
10 a:网点面积率,R:网点反射率,Ds:油墨实地密度
2010.10
第四节 彩色印刷与颜色密度
① 透射密度:用来衡量彩色平面物体对特定色光
的透射程度,反映透明体色值的大小。印刷胶 片是透明的,称透射密度。 透射密度:
τ
Φτ Φi
D T lg
2010.10
1 τ
lg
Φi Φτ
第四节 彩色印刷与颜色密度
② 反射密度:用来衡量彩色平面物体对特定色光
2010.10
第三节 印刷材料对颜色复制的影响
二、纸张性能对颜色复制的影响:
纸张性能对印刷品的呈色效果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影响因素:
纸张的白度:>85%,没有偏色。 纸张的平滑度:影响印刷品的光泽度及颜色的饱和度。 纸张的光泽度和吸收性:综合效应表现为表面效率,是
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精细印刷品则要求纸张的光泽度高, 吸收性较低,从而保证印刷品的颜色鲜艳、层次清晰。
4.
考虑纸张的性能。
纸张的白度,平滑度,吸收性等,一般影响极小,
性能较好的纸不需考虑此因素。
2010.10
第二节 彩色印刷色序
三、四色印刷的色序安排
1.
使用率较高的色序:
正印刷色序:Y、M、C、K(多用于单色机印刷彩 色印品) 反印刷色序:K、C、M、Y(多用于四色印刷机)
正反两种印刷色序的优劣比较:
2010.10
2.5 2.0 1.0
密 度
墨层厚度
0.7 1.1
第四节 彩色印刷与颜色密度
2. 油墨的叠印率与印刷色彩
彩色印刷中,后一色油墨在前一色油墨膜层上的附 着叫做油墨的叠印,又叫油墨的承载转移。 叠印率也叫油墨的受墨力,是度量油墨叠印程度的 物理量。叠印率越高,印刷品呈色效果越好。 叠印率可以通过测定各色油墨的密度和油墨叠印的 密度值来计算。 D1 2 D1 f D(2/1) D 100% 2
的反射程度,反映不透明体色值的大小。相纸 或印刷品是不透明的,因而称反射密度。 反射密度:
ρ
Φρ Φi
D R lg
2010.10
1 ρ
lg
Φi Φρ
第四节 彩色印刷与颜色密度
0
r
反射形式
定向反射(镜面反射)
漫反射:各处光通量相等
介于两者之间
0
r
密度测量条件
CIE规定标准测试条件45°角
网点面积的大小由网点线数和网点成数决定。
2010.10
第一节 网点与彩色印刷
加网线数降低
加网线数高:图像细微层次表达越精细 加网线数低:图像细微层次表达较粗糙
2010.10
第一节 网点与彩色印刷
1成
2010.10
2成
3成
4成
5成
网 点 大 小 ( 成 数 ) 示 意 图
第一节 网点与彩色印刷
第八章 色彩在印刷工艺 中的应用
8.1 网点与彩色印刷 8.2 印刷色序 8.3 印刷材料对颜色复制的 影响 8.4 彩色印刷与颜色密度
第八章 色彩在印刷工艺 中的应用
第一节 网点与彩色印刷
第一节 网点与彩色印刷 一、印刷中的网点
1.
印刷加网的原因
目前的平版胶印方式所用的金属印版表面上,只 有着墨和不着墨两种状态,只能再现有色和无色 两个层次; 将原稿的连续调图像分割成各自独立的网点,颜 色的深浅变化通过不同大小的着墨网点来表现。
2010.10
第一节 网点与彩色印刷
圆形网点角度示意图
2010.10
第一节 网点与彩色印刷
网点交角在图 像中形成的纹 理效果
2010.10
第一节 网点与彩色印刷
三、网点组织颜色的基本方式
1.
网点叠合呈色
三原色油墨都具有一定的透明度,根据补色吸收的
规律,各色墨层进行选择性吸收,以减色法混合原 理呈色。 网点面积较大,印品的暗调部位主要是叠合呈色。
白纸 结果为R+2G,呈现黄绿色
第八章 色彩在印刷工艺 中的应用
第二节 彩色印刷色序
第二节 彩色印刷色序
印刷色序:彩色印刷过程中各色版套印在承印
物上的颜色顺序称为套印顺序,又称印刷色序; 对印刷的顺利进行及印品的色彩质量有直接的影 响。
印 刷 色 序 表
黄品青黑 黄品黑青 黄青品黑 黄青黑品 黄黑青品 黄黑品青 品黄青黑 品黄黑青 品黑青黄 品黑黄青 品青黑黄 品青黄黑 青品黑黄 青品黄黑 青黄品黑 青黄黑品 青黑黄品 青黑品黄 黑品青黄 黑品黄青 黑黄品青 黑黄青品 黑青品黄 黑青黄品
2.
加网的依据
人眼的视觉敏锐度在250mm的明视距离可分辨 0.1mm间隔的两个小点。 网点间距小于视觉敏锐度,就可以超越人眼的视 觉分辨力,将颜色网点组成的网目调图像看成是 连续调图像。
2010.10
3.网点的作用:
网点是印刷品上表现图像阶调与颜色最基本的单元, 起着组织颜色和阶调的作用;在印刷过程中,网点是直接 传递彩色油墨的最小单位。由等间隔网点的大小变化改变 着墨面积,来表现图像的明暗层次。
2010.10
第二节 彩色印刷色序
二、确定印刷色序的一般原则
由影响印刷色序的主要因素决定:
1.
考虑原稿颜色特点。
先印网点面积小的色,后印网点面积大的色;
先印强色后印弱色,利于观察颜色效果与用墨量。
2.
考虑各色版套印的准确程度。
套准性对于彩色图像的清晰度和颜色阶调表现十分
重要,四色版中网点面积较大的强色版套准性最为 重要,一般C版和M版的套准性最重要,Y版和K版 的套准要求稍低。
2010.10
第二节 彩色印刷色序
3.
考虑油墨的性能。
透明度:透明度低的油墨先印,即以透明度递增
的顺序安排色序, K<C<M<Y。 黏度:黏度大的油墨先印,即以黏度递减的顺序 安排色序, K>C>M>Y。 墨层厚度:墨层厚度较薄的颜色先印,即按照墨 层厚度逐渐增加的顺序安排, K<C<M<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