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散对母猪生产性能的提高
(河南省康星药业畜禽疫病诊断中心赵兵中牟白沙)2013年5月补中益气汤,源于李东垣的《脾胃论》,以调补脾胃、升阳益气为功。
“气”具有:推动生长发育,推动机体的新陈代谢,推动脏腑运动,推动物质运输等功能。
气能生血,气旺,生血功能亦强;气虚,化生血的功能也弱,还可导致血虚。
血的生成与脾胃的运化功能及气的充足程度密切相关,也就是说补血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
在中医上有“脾生血”的说法,也就是说补脾益气是养血的关键。
而补中益气散就是一个补脾益气的良方。
该方剂在母猪生产中应用广泛,长期保健给猪场带来的效益十分可观。
接下来将探讨一下补中益气散在母猪分娩前后保健的具体应用。
一、母猪分娩前的状态以及对仔猪的影响
母猪从发情、受孕、着床、分娩整个过程的机体状态,对仔猪的出生、数量和重量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母猪分娩前的状态以及对仔猪数量的影响
1.影响产仔数的原因。
(1)输卵管的状态。
如果输卵管气血瘀滞使全部卵子无法到达受精部位而导致屡配不孕,或者使卵子到达受精部位的数量减少,受精卵减少而导致产仔数降低。
(2)母体子宫的状态。
如气血瘀滞导致的子宫炎使精子在5h内到达受精部位的数量减少,受精卵减少产仔数就降低,或者影响受精卵返回子宫后的着床,使受精卵着床数减少,产仔数低。
另外,免疫排斥使早期胚胎丢失,但全部丢失时会导致屡配不孕,当部分丢失时导致产仔数降低。
(3)母猪自身的气血状态。
胚胎着床后,母体的气血是胎儿生长发育的唯一物质和能量来源,母体气血不足或气血瘀滞都会导致早期胚胎死亡溶解和后期胎儿的死亡流产。
2.如何解决实际产仔数远少于排卵数的问题。
要想解决实际产仔数少于排卵数的问题,就要防止母猪输卵管、子宫的气血瘀滞,防止母猪全身气血的亏虚。
补中益气散中黄芪补气,陈皮理气,当归和营养血,党参、白术、甘草温补脾胃;该方剂能够很好的防止气滞血瘀,使母猪气血充盈。
如果能把上述问题解决好,就可以提高母猪的产仔数,即使将母猪的平均产仔数提高1个,全国繁殖母猪大约5000多万头,就可以增5000万头仔猪。
(二)母猪分娩前的状态对仔猪重量的影响
在品种固定不变的情况下,仔猪的初生重完全取决于通过脐带从母体获得气血的量与质。
尤其是产前一个月,是胎儿增重最快的阶段,母猪的气血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仔猪的初生重。
此外,母猪产前的气血正常与否,还直接影响到初乳的量和质。
而初乳的量和质又决定着仔猪出生后的生长发育。
所以补中益气散应在母猪分娩前的饲料中定期添加或分阶段添加,可以使母猪多产仔,产健仔,并提高仔猪的初生重。
二、母猪分娩后的状态以及对仔猪的影响
分娩后母猪的气血与乳汁、仔猪哺食、生长发育都有关。
气血旺盛、顺畅通达,乳汁就充足,仔猪吃饱,生长快。
母猪气血旺盛、顺畅通达,产仔数多,仔猪健壮,相反母猪气血亏虚、瘀滞不通,产仔数少,成活率低。
同样母猪的气血与仔猪相互影响,仔猪生长过程中必然要与母体争夺气血,进而导致母体产程过长而难产,或者产后瘫痪、缺乳、不发情,或者产前或产后不食、便秘。
三、母猪分娩后的中药保健
由上述分析可知,母猪分娩前后的气血状态是影响仔猪数量和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同
时也是引发母猪出现以下病状的原因。
1.产前产后便秘、不食。
2.产程过长、难产。
3.母猪产后瘫痪。
4.产后缺乳、奶水质量差。
5.产后不发情等疾病。
(一)母猪产前产后便秘、不食
中兽医学认为,母猪便秘、不食的主要原因是“气虚血少、津亏肠燥”所引发。
“气”具有推动作用。
胃肠的收缩蠕动,是靠“胃肠之气”的推动而实现,胃肠气虚时胃肠蠕动减慢,采食减少,排便迟缓。
“血”具有润泽作用。
血虚津亏肠道干燥粪便难下。
母猪在产前,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全部是由母体的气血通自过脐带来供给,大量的胎儿与母体争夺气血,很易导致母体气血两亏;由于产前1个月是胎儿快速生长的时间,所以这个阶段比前期表现更为严重。
在产后至断奶期间,仔猪不会自己采食,主要靠吸食母猪的乳汁来维持生长发育。
而乳汁也是由母体的气血转化而来。
成群的后代与母体争夺气血,必然还会导致母体的气血亏虚。
在产前产后,母体气血亏虚,气虚则胃肠蠕动减慢,血虚则津亏肠燥,必然会在临床上表现为便秘、不食。
所以,产仔越多的母猪,便秘、不食的表现相对严重。
1.便秘难题的中西医治法。
西医注重对症治疗:便秘,肠道干燥,用硫酸钠等泻剂,泻下通便;结果是当前的便秘是解除了,但随后的便秘更加严重。
中医注重治病求本:便秘,脾胃虚滞,血少津亏,用中药补气健脾,补血生津:结果是胃肠蠕动得以恢复,肠道津多自润,燥便自下。
2.不食难题的中西医治法。
西医注重对症治疗。
不食:胃动力不足,用吗丁啉促进胃动力,结果是用药时有效,不用药时再发,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效果越来越弱。
中医注重治病求本。
不食:脾胃虚滞,用中药补气健脾,理气化滞;结果是脾胃之气得以恢复通畅,食欲自然增强,不食得以根治。
(二)母猪产程过长、难产
1.母猪分娩的时间范围。
分娩30min~6h,平均
2.5h,超过7~12h有难产迹象;出生时间间隔5~25min;胎盘排出时间为分娩结束后10~30min;产仔间隔时间越长,仔猪就越不健康,早期死亡的危险性越大。
2.造成母猪产程过长和难产的主要原因。
母猪配种过早,骨盆狭窄;死胎(传染因素);品种;胎位不正;母猪气血两虚,宫缩无力。
3.常规母猪产程过长和难产的解决办法。
补气生血,使母猪有足够的力气生产,气足宫缩有力,产程整体缩短,产仔间隔时间明显缩短,仔猪成活率高,健壮少病。
由于产程的缩短及人工助产的减少,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将明显减少。
当临床上见到使用缩宫素无效的母猪,可采用生脉注射液从母猪耳静脉推注或滴注,效果明显。
生脉饮就是一个气血双补的方剂。
(三)母猪产后瘫痪。
母猪产后瘫痪,属中兽医的“产后风”。
中医的内风证,又称肝风内动,主要有四种证型:肝阳化风、热极生风、血虚生风、阴虚生风。
“产后风”属于典型的“血虚生风”病证,原因是母猪在怀孕期间,胎儿与母体争夺气血。
妊娠期限制饲喂,致使营养摄入不够,气血生成不足。
分娩过程中不同程度出血。
所以解决母猪产后瘫痪,应从解决怀孕期母猪气血不足的角度入手,才是解决根本。
西医等产后瘫痪后补钙的做法只能解一时燃眉之急,随后出现的奶水不足,质量差,仍是影响仔猪生长的一大障碍。
中医从产前入手,通过补气生血,不仅从根源上杜绝产后瘫痪的发生,而且产后初乳以及常乳充足,仔猪健壮,生长快。
奶水是仔猪刚出生后的唯一食物来源,尤其是初乳,对仔猪随后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乳汁不足,仔猪难以吃饱,生长发育自然会受到严重影响。
(四)产后缺乳、奶水质量差
初乳下来不及时,即使仔猪吃到初乳,也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因为随着仔猪出生时间的延长,对抗体的吸收能力越弱。
中兽医学认为,母猪产后缺乳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气血亏虚、二是气血瘀滞。
产后缺乳的类型:(1)气血亏虚型:以补气养血为主,如补中益气散配合抗病补血高能铁。
(2)气滞血瘀型:以理气活血为主:如补中益气散配合复方王不留行片等。
(五)产后不发情
中兽医学认为,母猪产后不发情的主要原因是:母猪产后气血两亏,进而导致脾肾阳虚,肾虚则乏情。
当然当出现产后不发情时,可以通过补肾健脾,壮阳催情的中药治疗(如催情散等)。
而更高明的做法是,通过预防母体产后气血不足,达到预防产后不发情的目的。
综上所述,调节母猪的气血状态是母猪分娩前后保健的核心环节。
补中益气散——理统2012年度入围中国动物保健方案——双效方案之“母猪保健方案”,使母猪保健不再无方案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