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兹海默病教学材料
诊断
• 虽然老年痴呆患者脑组织有其病理特征, 但生前尚无可靠的诊断标志,故目前诊断 主要依据其临床症状符合痴呆的诊断标准, 缓慢进行性发展的特征,结合CT、MRI等 辅助证据综合分析,排除可引起痴呆的其 他躯体和脑的疾病,如血管性痴呆、脑炎 后遗症性痴呆、脑外伤后遗症性痴呆等。
目前常采用1992年第十次修订(ICD-10)的关于老年痴呆的国际疾病诊 断标准
Alzheimer’s disease AD
• 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 •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 • 阿尔茨海默病的十大警号 • 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 • 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 • 展望
• 因德国医生阿尔茨海默(Alois Alzheimer)最 先描述而得名
• 该病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 性疾病,约占老年期痴呆的2/ 3 , 临床表现是 以记忆障碍、抽象思维和计算损害、人格 和行为改变为特征。AD 症状发作后平均生 存期为8~10 年,少数可活更长时间。由于 阿尔茨海默病病因不明,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效果较差,故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
免过于疲劳。 • 重视营养,合理膳食,粗细搭配,经常吃些谷类、豆类、
蔬菜、水果、鱼类、瘦肉等;要节制饮食,不可过饱。 • 禁烟酒,控制肥胖,努力预防或控制高血压、糖尿病,
减少盐、糖的摄入。 • 防止脑外伤及煤气中毒。 • 定期到专科医院查体,早发现,早治疗。
发病机制
• 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机制中,占主导 地位是Aβ瀑流学说
老年痴呆症的十大警号
• 一、 记忆力日渐衰退,影响日常起居活动 • 二、 处理熟悉的事情出现困难 • 三、 对时间、地点及人物日渐感到混淆 • 四、 判断力日渐减退 • 五、 常把东西乱放在不适当的地方 • 六、 抽象思想开始出现问题 • 七、 情绪表现不稳及行为较前显得异常 • 八、 性格出现转变 • 九、 失去做事的主动性 • 十、 明了事物能力及语言表达方出现困难
• (1)存在痴呆。
• (2)潜隐起病,缓慢变化,通常难以指明起病的时间, 但他人会突然察觉到症状的存在。在进行性发展过程中, 可出现一个相对稳定期。
• (3)无临床依据或特殊检查的结果能够提示精神障碍是 由其他可引起痴呆的全身性疾病或脑的疾病所致(例如, 甲状腺功能低下、高血钙、维生素B12缺乏、烟酸缺乏、 神经梅毒、正常压力脑积水或硬膜下血肿)。
• (4) 饮食护理。 • (5)注意安全护理。 • (6)改善家庭环境。 • (7)注意预防和治疗躯体疾病 • (8)注意心理调护
专家们还向老年人提出了如下建议:
• 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 • 保持平常心态,乐观的情绪,做到豁达开朗,不计较琐
碎小事。 • 保持规律生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但要运动适度,避
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策略有
• (1)增加脑内乙酰胆碱(Ach)浓度的药 物;
• (2)促进脑内胆碱能神经元的存活或提高 其神经传导功能的药物;
• (3)减少Αβ的产生或促进其降解的药物。
展望
• 目前,对老年痴呆无特效药物,做好调护 工作十分重要。其调护应从以下几方面入 手:
• (1)重视病 • (3)加强病人的功能训练。
可逆; •
• (4)不是脑血管疾病所致的痴呆; • • (5)通过病史、体检或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特定原因所致的痴
呆; • • (6)通过病史和精神检查,排除抑郁所致的假性脑器质性痴呆。
治疗
• 由于AD目前确切病因尚未得到充分阐明, 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作用于不同的神 经递质系统,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活 动,减轻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症状,延 缓痴呆的进一步发展。
• (4)缺乏突然性、卒中样发作,在疾病早期无局灶性神 经系统损害体征,如肢瘫、感觉丧失、视野缺损及运动协 调不良(但这些症状会在疾病晚期出现)。
我国中华医学会于1989年也制定了 老年痴呆的诊断标准
• (1)符合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 • (2)符合痴呆的诊断标准; • • (3)起病缓慢,痴呆的发展也缓慢,可有一段时期不恶化,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