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执业药师 药剂 第五章 药物递送系统(DDS)与临床应用

执业药师 药剂 第五章 药物递送系统(DDS)与临床应用

第五章药物递送系统(DDS)与临床应用口服速释片剂(分散片、口崩片、滴丸剂、吸入制剂)重要考点1:分散片的特点与质量要求1、特点:适用于难溶性药物和生物利用度低的药物;不适用于毒性作用较大、安全系数低和易于溶于水的药物。

生产成本低,适合于老、幼和吞服困难患者。

2、质量要求:溶出度测定: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分散均匀性:在19-21℃水中应在3分钟之内完全崩解。

重要考点2:口崩片特点与质量要求1、特点:●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眼用方便,患者顺应性高;●胃肠道反应小,副作用低;●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

直接压片法、冷冻干燥法2、质量要求:●应在口腔内迅速崩解或溶散;●应进行崩解时限检查,对于难溶性药物,应进行溶出度检查;●冻干口崩片可不进行片剂脆碎度检查。

重要考点3:速释技术与释药原理1、固体分散技术●固体分散体:药物高度分散在适宜载体材料中形成的固态分散物。

●固体分散技术:药物在载体材料中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状态分散。

●固体分散体作为制剂的中间体。

⏹分类:低共熔混合物、固态溶液、共沉淀物⏹特点:利用载体的包蔽作用,可延缓药物的水解和氧化,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和刺激性,也可使液态药物固态化;采用水溶性载体材料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采用难溶性载体材料,延缓或控制药物释放;应用肠溶性载体材料,控制药物在小肠特定部位释放;固体分散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够稳定,久贮会发生老化现象。

⏹速释原理:●药物的分散状态(考)分子状态、胶体状态、亚稳定态、微晶态、无定形态●载体材料对药物溶出的促进作用提高药物的可润湿性、分散性、抑晶性保证了药物的高度分散性2、包合技术包合物由主分子和客分子两种组分组成。

⏹分类:●按几何形状:笼状、管状、层状●按结构和性质:单分子、多分子、大分子⏹特点:●可增加药物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降低药物的刺激性。

●减少挥发性成分的挥发损失,并使液体药物粉末化。

●对易受热、湿、光照等影响的药物,包合后可提高稳定性。

重要考点4:口服速释片剂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1、分散片●难溶、需快速起效的药物,如解热镇痛药布洛芬;●生物利用度低,每次服用剂量大的药物,如大多数中药;●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等;●适用于抗酸药物,如治疗胃溃疡的药物法莫替丁等。

2、口崩片●适用于解热镇痛药、镇静催眠药、消化管运动改性药、胃酸分泌抑制药和抗过敏药等。

●一些药物若血液浓度长期处于较平稳状态,则易产生耐药性,制成口崩片可克服此问题。

重要考点5:滴丸剂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1、分类速释高效滴丸剂、缓释控释滴丸、溶液滴丸、栓剂滴丸、硬胶囊滴丸、包衣滴丸、脂质体滴丸、肠溶衣滴丸、干压包衣滴丸2、特点●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生产率高;●工艺条件易于控制,质量稳定,剂量准确;●基质容纳液态药物的量大,可使液态药物固形化;●具有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发展了耳、眼科用药的新剂型,可起到延效作用。

3、质量要求滴丸应在30分钟内全部溶散,包衣滴丸应在1小时内全部溶散。

滴丸剂的常用基质(常考)1、水溶性基质:●聚乙二醇类(6000、4000)●硬脂酸钠●甘油明胶●泊洛沙姆●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S-40)2、脂溶性基质●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氢化植物油●虫蜡、蜂蜡等。

重要考点6:吸入制剂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吸入制剂吸收速度很快,几乎与静脉注射相当。

1、分类●可转变成蒸气的制剂●供雾化器用的液体制剂●吸入气雾剂溶液滴丸●吸入粉雾剂2、特点粉雾剂:●无抛射剂氟利昂;●可以胶囊或泡囊形式给药,计量准确;●给药剂量大,尤其适用于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的给药。

3、质量要求●可被吸入的气溶胶粒子应达一定比例,以保证有足够的剂量可沉积在肺部。

吸入制剂中微细粒子应采用气体动力学评价方法进行控制。

●多剂量吸入剂应进行释药剂量均一性检查。

●应进行泄漏检查。

●定量吸入剂标签中应标明总吸次、每吸主药含量,临床最小推荐剂量吸数;如有抑菌剂,应标明名称。

重要考点7:吸入制剂附加剂种类和作用⏹根据制剂类型,处方中可能含有抛射剂、共溶剂、稀释剂、助溶剂和稳定剂等,所用辅料应不影响呼吸都粘膜或纤毛的功能。

抛射剂:氯氟烷烃、氢氟烷烃、碳氢化合物、压缩气体考点8:吸入制剂典型处方分析溴化异丙托品气雾剂【处方】溴化异丙托品主药无水乙醇潜溶剂HFA-134a 抛射剂柠檬酸PH值调节剂蒸馏水降低药物因脱水引起的分解缓控释制剂重要考点1:缓控释制剂分类、特点与一般质量要求1、分类:骨架片:亲水性凝胶、蜡类、不溶性缓释、控释颗粒(微囊)压制片骨架型胃内滞留片生物粘附片骨架型小丸微孔膜包衣片1)根据药物状态膜控型膜控释小片肠溶膜控释片膜控释小丸渗透泵型:渗透泵片骨溶出型缓控释制剂扩散型缓控释制剂2)根据释药原理溶蚀型缓控释制剂渗透泵型缓控释制剂离子交换型缓控释制剂口服缓控释制剂透皮缓控释制剂3)根据给药途径与给药方式不同植入缓控释制剂注射型缓控释制剂定速释药系统定位释药系统渗透泵脉冲释药系统4)根据释药类型定时释药系统包衣脉冲释药系统(脉冲释药系统)定时脉冲塞胶囊2、特点:(常考)优点:减少给药次数,方便使用,提高病人的服药顺应性。

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减少用药的总剂量,发挥药物的最佳治疗效果。

缓释、控释制剂也包括眼用、鼻腔、耳道、阴道、直肠、口腔或牙用、透皮或皮下、肌内注射及皮下入,使药物缓慢释放吸收,避免“首过效应”。

缺点:在临床应用中对剂量调节的灵活性降低;价格昂贵;易产生体内药物的蓄积,对于首过效应大的药物如普萘洛尔等制成缓释、控释制剂时生物利用度可能比普通制剂低。

重要考点4:缓释、控释制剂的剂型特点2、膜控型片(1)微孔膜包衣片衣膜材料:EC、醋酸纤维素、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丙烯酸树脂等。

致孔剂:PEG类、PVA、PVP、十二烷基硫酸钠、糖和盐等水溶性物质。

(2)膜控释小片药物与辅料按常规制粒,压成小片,用缓释膜包衣后装入硬胶囊使用。

(3)肠溶膜控释片含药糖衣层在胃液中释药,当肠溶衣片芯进入肠道后,衣膜溶解,片芯中的药物释出,因而延长了释药时间。

(4)膜控释小丸主要有丸芯与控释薄膜衣两部分组成,丸芯含药物和稀释剂、黏合剂等辅料,包衣膜有亲水性、不溶性,微孔膜和肠溶衣。

3、渗透泵型控释片由药物、半透膜材料、渗透压活性物质和推动剂等组成。

渗透泵片中还可加入助悬剂、黏合剂、润滑剂、润湿剂等。

口服渗透泵片是应用最多的渗透泵制剂,根据结构特点分为:●单室渗透泵片●多室渗透泵片:适于制备水溶性过大或难溶于水的药物●拟渗透泵的液体渗透泵系统:适于制备软胶囊型渗透泵系统,可膨胀的亲水交联聚合物作为渗透助推层重要考点5:缓释、控释制剂典型处方分析1、卡托普利亲水凝胶骨架片(25mg/片)【处方】卡托普利主药HPMC 亲水凝胶骨架材料乳糖稀释剂硬脂酸镁润滑剂【注意事项】该缓释片属于溶蚀与扩散相结合的释放机制,且以扩散为主。

2、茶碱微孔膜缓释小片【处方】片芯:茶碱主药5%CMC浆液黏合剂硬脂酸镁润滑剂包衣液1:EC 包衣材料聚山梨酯20 致孔剂包衣液2:Eudragit RL100 包衣材料Eudragit RS100 包衣材料3、硝苯地平渗透泵片【处方】药物层:硝苯地平主药氯化钾渗透压活性物质聚环氧乙烷助推剂HPMC 黏合剂硬脂酸镁润滑剂助推层:聚环氧乙烷助推剂氯化钠渗透压活性物质硬脂酸镁润滑剂包衣液:醋酸纤维素包衣材料PEG-4000 致孔剂三氯甲烷溶剂甲醇溶剂重要考点6:经皮给药制剂的特点和质量要求(TDDS或TTS)1、优点避免了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首过效应及胃肠灭火效应,药物可长时间持续扩散进入血液循环。

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增强了治疗效果,减少了胃肠给药的副作用。

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改善用药顺应性。

使用方便,可随时给药或中断给药,适用于婴儿、老人和不宜口服的病人。

2、局限性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药物仅限于强效类;大面积给药,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性和过敏性;存在皮肤的代谢与储库作用。

重要考点7:经皮给药制剂的基本结构与类型1、经皮给药制剂的基本结构(1)背衬层:由不易渗透的铝塑合膜、玻璃纸、尼龙或醋酸纤维素等材料制成,可防治药物的挥发和流失。

(2)药物贮库层:聚乙烯醇或聚醋酸乙烯酯或其他高分子材料。

(3)控释膜:高分子材料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利用它的渗透性和膜的厚度可控制药物释放速率,是经皮给药制剂关键部分。

(4)胶黏膜:是由黏合剂组成,如天然树胶、合成树脂类等。

(5)保护膜:具有保护药膜的作用。

2、经皮给药制剂的类型(2014年考)储库型凝胶膏剂(亦称巴布剂)按结构按基质储库型骨架型贴剂黏胶分散型周边黏胶骨架型黏胶分散型:将药物分散在压敏胶中,辅于背衬材料上,加防黏层而成,与皮肤接触的表面都可以输出药物。

周边黏胶骨架型:将含药的骨架周围涂上压敏胶,贴在背衬材料上,加防黏层即成。

亲水性聚合物材料作为骨架,如聚乙烯醇等;骨架中含有一些润湿剂,如丙二醇和聚乙二醇等。

储库型贴剂:用高分子将药物和透皮吸收促进剂包裹成储库,包囊材料性质控制释放。

重要考点8:经皮给药制剂的处方组成(常考)靶向制剂重要考点1:靶向给药制剂分类、特点与一般质量要求(常考)1、分类分布首先取决于粒径的大小按靶向原动力分类:脂质体微乳微囊被动靶微球长循环脂质体向制剂纳米粒修饰的脂质体免疫纳米乳修饰的纳米乳糖基修饰的脂质体靶修饰的药物载体修饰的微球向主动靶修饰的纳米球聚乙二醇修饰的纳米球制向制剂抗癌的前体药物免疫纳米球糖基修饰的脂质体剂前体药物脑部靶向前体药物结肠靶向前体药物磁性靶向制剂物理化学热敏靶向制剂靶向制剂PH值敏感靶向制剂制备栓塞型制剂按靶向机理分类:生物化学靶向制剂生物免疫靶向制剂双重多重靶向制剂按制剂类型分类:分为:乳剂、脂质体、微囊、微球、纳米囊、纳米球、磁性导向微粒等。

按靶向部位分类:肝靶向制剂肺靶向制剂淋巴靶向制剂骨髓靶向制剂脑部靶向前提药物结肠靶向制剂(酶控制型、PH敏感型、时滞型、压力依赖型)重要考点2:靶向性评价及参数解释1、相对摄取率r e=(AUC I)P/(AUC I)Sr e>1,表示药物在该器官或组织有靶向性,r e愈大靶向效果愈好r e≤1,无靶向性。

2、靶向效率t e=(AUC)靶/(AUC)非靶t e表示药物制剂和药物溶液对靶器官的选择性t e值大于1,表示对靶器官比某非靶器官有选择性;t e愈大,选择性愈强3、峰浓度比C e=(C MAX)P/(C MAX)S (考过)C e表示药物制剂改变药物分布的效果;C e愈大,表面改变药物分布的效果愈明显。

重要考点3:脂质体的分类和新型靶向脂质体重要考点4:脂质体的性质、特点与质量要求(考两年)◆性质:相变温度、荷电性◆特点:靶向性和淋巴定向性缓释和长效性细胞亲和性与组织相容性降低药物毒性提高药物稳定性◆质量要求:形态、粒径及其分布包封率载药量脂质体的稳定性重要考点5:微球的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分类:普通注射微球栓塞性微球磁性微球生物靶向性微球◆作用特点:(1)缓释性(2)靶向性:>3μm:将被肺有效截获主要浓集于肺;<3μm:被肝、脾中的巨噬细胞摄取;<0.1μm:可能透过血管细胞膜孔而离开血液循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