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物递送系统(DDS)与临床应用

药物递送系统(DDS)与临床应用

药物递送系统(DDS)与临床应用学习要点1.快速释放制剂:口服速释片剂、滴丸、吸入制剂2.缓释、控释制剂:基本要求、常用辅料,骨架片、膜控片、渗透泵片3.经皮贴剂剂型特点4.靶向制剂:基本要求、脂质体、微球、微囊第一节快速释放制剂1.口服速释片剂(分散片、口崩片)2.滴丸3.固体制剂速释技术与释药原理:固体分散技术、包合技术4.吸入制剂一、口服速释片剂分散片·难溶药物(不适于易溶于水的药物)·水分散后口服·含于口中吮服、吞服溶出度测定分散均匀性-3min口崩片·置于舌面崩解后吞咽(不需用水或少量水)·部分口腔、食道黏膜吸收,生物利用度高·减少了首过效应·制备:直接压片、冷冻干燥法(口服冻干片)崩解时限难溶+溶出度肠溶+释放度VS舌下片·舌下黏膜-全身·避免首过崩解时限-5min减负运动:实例结合片剂学习再回首:片剂崩解时限 2018 分散、可溶:3舌下、泡腾:5普通:15薄膜衣:30,肠溶:60QIAN片剂崩解时限总结可溶内外用,崩解快舌下分手吃泡面,35分钟就搞定素颜一刻钟,穿衣半小时入肠一小时,溶散成碎粒二、滴丸剂滴丸剂: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加热熔融混匀,再滴入不相混溶、互不作用的冷凝介质中,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滴收缩成球状而制成的制剂,主要供口服用。

1.滴丸剂的分类2.滴丸剂的特点(1)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工艺周期短、生产率高。

(2)工艺条件易于控制,质量稳定,剂量准确,受热时间短,易氧化及具挥发性的药物溶于基质后,可增加其稳定性。

(3)基质容纳液态药物的量大,故可使液态药物固形化。

(4)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滴丸具有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

(5)发展了耳、眼科用药的新剂型,五官科制剂多为液态或半固态剂型,作用时间不持久,制成滴丸剂可起到延效作用。

3.滴丸剂常用基质①水溶性:PEG 、甘油明胶、泊洛沙姆、硬脂酸钠、聚氧乙烯单硬脂酸甘油酯(S -40) 冷凝液:液状石蜡②脂溶性:硬脂酸、单甘酯、氢化植物油、虫蜡、蜂蜡 QIAN 减负运动:基质总结油脂性基质水溶性基质栓剂天然才可爱 合成变酯椰棕混 甘油明胶水能溶 皮衣大哥泊普朗 油头粉面林年轻靠发蜡老郭心里酸喝点高级醇乳膏半固栓剂 可可豆脂、半合成/全合成脂肪酸甘油酯(椰油酯、棕榈酸酯、混合脂肪酸甘油酯) 甘油明胶、PEG 、泊洛沙姆(普朗尼克)乳膏剂:凡士林、植物油、液状石蜡、石蜡、蜂蜡、硬脂酸、高级脂肪醇 凝胶剂:卡波姆、交联型聚丙烯酸钠、西黄蓍胶滴丸 硬脂酸、单甘酯、氢化植物油、虫蜡、蜂蜡PEG 、甘油明胶、泊洛沙姆、硬脂酸钠、聚氧乙烯单硬脂酸甘油酯(S -40)体也得乳化剂凝胶分水油卡在犀角里滴丸油煎酸辣蛋水基同栓多钠聚4.滴丸剂质量要求5.滴丸剂的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①多舌下含服,可快速起效②适用药物:液体、主药体积小、有刺激性③给药途径广泛,可局部,可全身④详见说明书A:适用于呼吸道给药的速效剂型是A.注射剂B.滴丸C.气雾剂D.舌下片E.栓剂『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适用于呼吸道给药的速效剂型是气雾剂。

A:下列关于滴丸叙述不正确的是A.设备简单、工艺周期短,生产率高B.受热时间长,易氧化及具挥发性的药物溶于基质后,易受破坏C.可使液态药物固态化D.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滴丸,吸收迅速,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高E.生产条件较易控制,含量较准确『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滴丸受热时间短,易氧化及具挥发性的药物溶于基质后,可增加其稳定性,所以B错误。

三、固体制剂速释技术1.固体分散体(SD)药物高度分散在适宜的载体材料中形成的固态分散物。

①速释原理>>药物特殊分散状态:分子、胶态、亚稳定态、微晶或无定形状态>>载体促进药物溶出:具有可润湿性、分散性和抑晶性,阻止已分散药物再聚集粗化②固体分散体的类型类型药物分散状态举例低共熔混合物微晶双炔失碳酯(AD)+PEG6000固态溶液分子水杨酸+PEG6000共沉淀物/玻璃态固熔体非结晶性无定形物双炔失碳酯(AD)+PVP③固体分散体的特点a.利用载体的包蔽作用,可延缓药物的水解和氧化,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和刺激性,也可使液态药物固体化;b.难溶性药物以分子状态分散在水溶性载体中,可以大大加快药物的溶出,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c.难溶性载体可以达到缓释作用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d.肠溶性载体可以控制药物仅在肠中释放;e.主要问题:不够稳定,久贮会发生老化现象——药物晶型改变、重结晶、结晶粗化和药物溶出度降低2.包合技术一种分子被包藏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包合物包合技术的特点:①可增加药物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如难溶性药物前列腺素E2经包合后溶解度大大提高,可以用来制成注射剂。

②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降低药物的刺激性。

③减少挥发性成分的挥发损失,并使液体药物粉末化。

如大蒜精油制成包合物后,刺激性和不良臭味减小,药物也由液态变为白色粉末。

④对易受热、湿、光照等影响的药物,包合后可提高稳定性。

如维A酸形成β-环糊精包合物后稳定性明显提高。

2018QIAN总结:固体速释技术特点对比共同点不同点固体分散技术①提高稳定性②掩盖不良气味③减少刺激性④液体药物固体化/粉末化⑤调节释药速度⑥增加溶解度,提高生物利用度①水溶载体速溶,难溶载体缓释,肠溶载体控释②容易老化 2017包合技术可减少挥发性成分损失A: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与载体形成低共熔混合物药物的分散状态是A.分子状态B.胶态C.分子复合物D.微晶态E.无定形『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与载体形成低共熔混合物药物的分散状态是微晶态。

A:下列关于β﹣CD包合物优点的不正确表述是A.增大药物的溶解度B.提高药物的稳定性C.使液态药物粉末化D.使药物具靶向性E.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包合物没有靶向性。

A:将维A酸制成环糊精包合物的目的主要是A.降低维A酸的溶出度B.减少维A酸的挥发性损失C.产生靶向作用D.提高维A酸的稳定性E.产生缓释效果考题分析:增加细节内容考察『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将维A酸制成环糊精包合物的目的主要是提高维A酸的稳定性。

X:有关固体分散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药物通常是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状态分散B.可作为制剂中间体进一步制备成颗粒剂、片剂或胶囊剂等多种剂型C.不够稳定,久贮易老化D.固体分散物可提高药物的溶出度E.利用载体的包蔽作用,可延缓药物的水解和氧化『正确答案』ABCDE四、吸入制剂1.分类吸入制剂分类特点可转变成蒸气的制剂加入到热水中,吸入蒸气供雾化器用的液体制剂不易携带,多在家庭、医院使用吸入气雾剂含抛射剂吸入粉雾剂①主动吸入微粉化药物②给药剂量大,适于多肽、蛋白质类③不推荐给5岁以下儿童或者有严重肺功障碍者2.吸入制剂的特点①吸收速度很快,几乎与静脉注射相当。

②常见问题因很多患者未能熟练掌握吸入给药装置的使用方法,吸入药物的肺部沉积量远小于药物的标示量——没能达到预定疗效,甚至因吸入方法不当,药物未达到作用部位,降低了药物疗效,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3.吸入制剂质量要求①气溶胶粒径需控制②多剂量:释药剂量均一性检查③气雾剂:泄漏检查④定量:总揿/吸次每揿/吸主药含量临床最小推荐剂量的揿/吸数抑菌剂X:以下有关吸入制剂说法正确的是A.速效,几乎相当于静脉注射B.干扰因素少,吸收较完全C.肺部沉积量较大D.对患者认知能力、熟练掌握能力要求较高,如使用不当,可降低疗效,增加不良反应E.可根据需要加入抛射剂、助溶剂、稀释剂、润滑剂等『正确答案』ADE『答案解析』吸入制剂干扰因素多,吸收可能不完全,肺部沉积量较小。

第二节缓释、控释制剂1.缓释、控释制剂的基本要求(1)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2)缓释、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3)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4)典型处方分析2.常用辅料和剂型特点(1)缓释、控释制剂的常用辅料和作用(2)骨架型片、膜控型片、渗透泵型控释片的剂型特点3.经皮给药制剂(1)特点和质量要求(2)经皮给药制剂的基本结构与类型(3)经皮给药制剂的处方材料一、缓释、控释制剂的基本要求缓释:缓慢非恒速(先多后少)控释:缓慢恒速或接近恒速狭义:零级释药,广义:控释、靶向、透皮硝苯地平给药次数(日)血药浓度用药总量副作用普通片4~6次波动大40~60mg 面红、心悸、头晕等缓释片2次较平稳20mg 轻控释片1次平稳20~30mg 轻(一)缓控释制剂的特点优点缺点1.给药次数↓,顺应性↑,适于长期用药的慢性病患者2.总剂量↓,发挥药物的最佳治疗效果3.血药浓度平稳,峰谷现象↓,毒副作用↓,耐药性↓4.部分剂型,如透皮、植入,im避免首过效应1.剂量调节灵活性↓2.贵3.易蓄积(二)缓控释制剂的质量要求A:关于缓释和控释制剂特点说法错误的是A.减少给药次数,尤其是需要长期用药的慢病患者B.血药浓度平稳,可降低药物毒副作用C.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用药总量D.临床用药,剂量方便调整E.肝脏首过效应大的药物,生物利用度不如普通制剂『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缓控释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对剂量调节的灵活性降低了。

二、缓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X:缓释、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有A.扩散原理B.溶出原理C.溶蚀与溶出、扩散结合原理D.渗透压驱动原理E.离子交换原理『正确答案』ABCDE『答案解析』缓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1.溶出原理Noyes-Whitney方程影响药物溶出速率的因素改善药物溶出速度的措施:①↑药物的溶出面积:粉碎减小粒径②↑溶解速度常数:加强搅拌,以减少药物扩散边界层厚度或提高药物的扩散系数③↑药物的溶解度:提高温度,改变晶型,制成固体分散物根据Noyes-whitney方程式,通过减小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溶出速度,可使药物缓慢释放,达到延长药效的目的。

2.扩散原理贮库型:通过水不溶性膜扩散、通过含水性孔道的膜扩散骨架型:通过聚合物骨架扩散方法:3.溶蚀与扩散、溶出结合原理对于生物溶蚀型骨架系统,不仅药物可从骨架中扩散出来,而且骨架本身也存在溶蚀的过程。

当聚合物溶解时,药物扩散的路径长度改变,形成移动界面扩散系统。

对水溶性药物主要以药物的扩散和凝胶层的不断溶蚀为主,对难溶性药物则以骨架溶蚀为主。

4.渗透压驱动原理单室渗透泵片——当渗透泵片与水接触时,水即可通过包衣半透膜渗入片芯,使药物溶解成饱和溶液,加之高渗透压辅料的溶解,形成膜内外的渗透压差,药物的饱和溶液由细孔持续流出,流出量与渗透进膜内的水量相等,直到片芯内的药物完全溶解。

5.离子交换作用由水不溶性交联聚合物组成的树脂,其聚合物链的重复单元上含有成盐基团,药物可结合于树脂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