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的通知
笢僕嬝蔬庈巹﹜嬝蔬庈?佸鵙?葬藷誧厙桴﹛﹛﹛楷票?梪琭?2009爛09堎30??﹛
▽趼极ㄩ湮笢苤▼
各处(室、办、中心):
根据九江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印发九江市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九效字〔2009〕1号)文件精神,从今年1月份开始,办公厅围绕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的“三年财政收入翻番,五年实现全面进位”总体目标,结合全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扎实实开展了机关效能年活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为了建立健全机关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真正提高办事效率,努力改进机关作风,切实规范工作行为,现就进一步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作如下通知:
一、首问负责制
(一)首问负责制的内涵及范围
首问负责制是规范机关工作人员接待服务对象的工作责任制,是机关工作人员受理和处理工作中面对的问题的有效工作程序,是机关工作人员为领导、为基层,特别是为群众搞好服务的一种保障措施。
(二)首问负责制有关责任人的划分
办公厅实行首问负责制是指:凡第一个受理群众来电来访的,第一个发现工作中存在问题的,第一个接受领导交办任务的机关工作人员即为首问负责制的直接责任人。
凡受理服务对象问询事项的处(室、办、中心)的处长(主任)即为首问负责制的主要责任人。
办公厅主要领导为首问负责制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分管工作的主要责任人。
(三)实行首问负责制的工作程序
1、接待服务对象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主动介绍自己的姓名、职务,便于服务对象辩明身份、实行监督。
2、认真做好记录,把服务对象的要求,自己发现的问题及领导交办的任务要求等基本情况记录下来。
3、妥善进行处理。
首问事项属直接责任人职责范围内的,由直接责任人严格按照“一次性告知”的办事时限处理,若手续完备应及时办结;如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首问责任人应负责引导,帮助服务对象快捷找到相关处(室、办、中心)和经办人。
4、及时请示汇报。
有关问题属于自己职责范围但无权处理的,直接责任人应及时向主要责任人汇报;主要责任人能处理的应及时处理,不能处理应及时报告第一责任人。
第一责任人接到报告后,要及时研究解决并抓好落实,超出自己职责范围的,要做好登记,转有关部门处理,或提出处理意见,向上级领导汇报。
对需要多个单位或部门解决的事项,由首问单位第一责任人签署意见后送上级分管领导协调解决。
遇突发事件,第一责任人要靠前指挥,同时,尽快向上级报告。
5、认真做好情况反馈。
办事过程和结果必须及时反馈给当事人,直接责任人处理事项由直接责任人“一次性告知”,主要责任人和第一责任人抓落实的事项必须指定专人反馈。
(四)首问负责制的工作保障
办公厅纪检组、监察室负责对实行“首问负责制”的督促检查,对违反“首问负责制”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并视不同情节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告诫等处理;落实首问负责制情况,与年终目标考评挂钩。
二、限时办结制
(一)限时办结制是指服务对象到办公厅办事,凡符合有关规定及手续齐全,经办处(室、办、中心)经办人须在承诺的时限内办结其所请求事项的制度。
(二)处(室、办、中心)负责人为限时办结制的责任人。
(三)服务事项办理时限通过适当形式对外公布。
(四)服务对象到办公厅办事,经办人应及时对申报的材料和有关手续进行审核,手续完备,材料齐全、且符合规定,要立即予以办理。
(五)对于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无正当理由不准延时办理,如遇特殊情况确需延时办理的,经办人要按照职责规定报领导批准,并告知服务对象延时办理的理由和延时的具体时间。
三、责任追究制
(一)责任追究制,是指办公厅机关工作人员,在其工作职责范围内,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法定职责(包括拒绝、放弃、推诿、不完全履行职责)或者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包括无合法依据以及不依照规定程序、规定权限和规定时限履行职责),以致影响行政秩序和
行政效率,贻误行政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但又尚不够追究党纪政纪和法律责任的行为,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制度。
(二)办公厅机关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责任追究:
1、对市政府确定的工作任务目标、领导交办的事项,态度消极,措施不力,未在规定时间完成的;
2、对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不及时报告上级解决,或者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不及时改进,拖延懈怠、推诿塞责的;
3、因执行不力、效能低下给公共利益、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国家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或者影响政府整体工作部署落实的;
4、责任意识淡薄,管理措施不到位,导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或整体工作严重滞后的;
5、未按照应急突发事件的有关处理规定或工作预案及上级要求和实际情况,及时、妥善、有效地处理重大灾情、疫情等应急突发事件,或处置失当造成不良后果或损失的;
6、因行政措施不当,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失当,造成群体人员闹事并干扰和影响了上级党委、政府部门正常工作、生活秩序的;
7、机关工作人员2次以上发生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和失职、渎职等违纪违规行为的;
8、漏报、迟报突发公共事件、重大安全事故、重大疫情或其他重要情况、重要数据的;
9、因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而严重损害公共利益或社会与公民的合法权益,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或政府形象的。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启动责任追究程序:
1、上级机关及有关领导对办公厅工作人员违纪违规事件作出批示或指示的;
2、有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办公厅工作人员进行检举、控告、投诉的;
3、新闻媒体曝光、明察暗访反馈的;
4、其他原因必须责任追究的。
(四)办公厅纪检组、监察室对责任追究进行调查核实,根据调查情况尽快形成调查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报办公厅研究决定是否进行责任追究。
原则上调查办复时间不得超过20天。
如责任追究的方式涉及有关规定和法定程序的,按有关规定和法定程序办理。
责任追究调查处理实行回避制度,有关工作人员与责任追究对象有血缘、亲戚关系或者是问责案件的当事人,以及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回避。
(五)责任追究依照行政机关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工作规则执行,坚持实事求是,权责统一,有错必究,过错与责任相对应,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在追究行政责任的同时,被追究对象应当主动纠正错误,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者尽量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
(六)责任追究的主要方式是:
1、诫勉谈话;
2、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或会议公开检查;
3、通报批评;
4、停职反省;
5、责令其引咎辞职;
6、建议免职。
以上追究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合并使用。
经调查核实,其行政过失是因外部干预或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造成的,可免予责任追究。
(七)办公厅在作出责任追究处理决定之前,应当听取责任追究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决定进行责任追究后,办公厅以责任追究通知单的形式送达责任追究对象,责任追究通知单分正联和回联,正联规定了责任追究对象必须于接到通知单之日起20日内向办公厅作出情况说明,检讨其行政行为;回联由办公厅纪检组、监察室根据其说明、检讨情况报经办公厅主要领导同意后作出处理决定,提出具体责任追究方式。
回联以书面形式送达当事人,并附错误事实、处理理由和依据,同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责任追究当事人对责任追究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决定起15日内向办公厅申请复查,办公厅应在收到复查申请报告的30天内作出复查决定。
在复查期间,不停止原处理决定的执行;复查中发现处理错误,应当及时纠正。
二OO九年九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