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公司治理模式比较_以中美上市公司为例
公司治理模式比较_以中美上市公司为例
第3 卷
第5期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ce and Economics
Vol 3 No 5 Oct 2004
2004 年 10 月
公司治理模式比较
以中美上市公司为例
谢邦华 (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研究生部, 广州 510053)
收稿日期 : 2004 - 06 -30
64
谢邦华 : 公司治理模式比较 因而拥有很大的权力。对董事会及经理层的监督 则是通过独立董事制度实施。借助由独立董事和 外部审计师组成的审计委员会、 独立董事占多数 的提名委员会和报酬委员会等机构实现股东、 董 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制衡。作为公司治理的另一 个重要方面的激励机制则采用经营者持股和经理 股票期权, 即给予经营管理者在未来一定时期内 按一定价格购买本公司股票的选择权, 使所有权 和经营权互相制约,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代理 成本。美国公司治理机构的特点具体主要体现在 以下四个方面: [ 2] 1 以独立董事为主的董事会结构。董事会作 为公司资产控制权的拥有者,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是典型的一元制公司 治理结构模式, 在公司机构设置上没有独立的监 事会, 业务执行机构与监督机构合二为一 , 董事会 既作为决策机构行使业务执行职能, 也作为监督 机构监督业务执行。独立董事是指公司制企业中 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的董事。[ 3] 由于独立董事不象内部董事那样直接受制于控股 股东和公司管理层, 因而有利于董事会对公司事 务的独立判断。一方面可制约控股股东利用其控 制地位做出不利于公司和中小股东的行为 ; 另一 方面还可以独立监督公司经理层, 遏制内部人控 制现象。 2 股权高度分散。美国股份公司的股票大多 为公众所持有。这一方面是因为机构投资者出于 谨慎人原则 分散投资, 通过一定的投资组合来 降低其投资风险, 避免因其投资过分集中于某些 企业或行业而使自身遭受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 是因为法律上的限制。法律严格禁止银行和非银 行金融机构持有工业和商业公司的足够起控制作 用的大宗股票。因此美国多数上市公司缺乏控股 股东 , 股权结构高度分散。[ 4] 3 股权的流动性强。股东主要从股票交易中 获利, 并不真正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所有权的 分散使得个人股东也不大可能对其所投资的公司 具有控制权 , 只有通过在股票市场上 用脚投票 ( 卖掉所持该公司的股票而选择其他公司的股票 ) 的方式来选 择代理 者, 形成 对公司行 为的约 束。 由于存在十分活跃的 公司控制权市场 , 经营者 一旦管理不力 , 就可能由于公司被接管而淘汰出 局。这就决定了美国公司股权具有高度流动性。 4 较为严格的外部市场控制。股权的高度分 散和频繁流动、 股东投资行为的短期化导致经营 层权力膨胀 , 监督失控, 制约了内部控制机制的运 转效率。作为一种替代, 外部竞争性资本市场起 到了约束美国公司经理人员行为的重要作用。资 本市场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来发挥的: 一 是公司控制权的争夺, 二是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 机制。 自安然事件发生以后, 美国对公司治理机构 进行了一 系列 的改 革, 不 久前 美国 国会 通过 了 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 , 该法案事实上是 对美国 1933 年通过的证券法的一个修订。该法 案涉及成立审计师监督委员会、 审计师独立性、 公 司责任、 增强财务报告揭示等十个方面。就上市 公司治理而言 , 该法案主要从规范监督审计事务 所、 上市公司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入手:
挥作用的关键在于充分的、 准确的公司信息披露。 本文主要就 中美上市公 司治理模 式作一简 单对 比, 以期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与创新 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 美国上市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 由于经济、 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历 史发展轨迹的不同,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治理 结构也不尽相同。在美国, 由于资本主义经历了 较长时间的自由发展 , 较少受到政府、 工会、 管理 机构或银行的影响, 形成了发达的以机构投资者 为主的资本流通活跃的证券市场。与此 相适应, 美国的公司采用的大体上是一种以外部监控机制 为主的治理模式 , 即主要依靠高效运行的资本市 场来监督 企业经 营者。美国实 行单层 董事 会制 度。董事会为公司的执行机构, 对股东大会负责。 董事会聘用首席执行官 ( CEO) 为核心的管理层负 责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 他们从董事会获得 经批准的战略计划并负责实施, 以公司业绩向董 事会负责。美国的董事长一般兼任公司的 CEO,
摘要 : 由于经济 、 社 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历史发展轨迹的不同 , 各 个国家和地区 的上市公司 治理结构 也 不尽相同 。 本文对中美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进行了比较 , 指出了我国上 市公司治理模 式存在的一 些问题并 就 健全与完善我 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出了若干建议 。 关键词 : 上市公司 ; 治理结构 ; 董事会 中图分类 号 : F27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1- 8208( 2004) 05- 0064- 05
谢邦华 : 公司治理模式比较 关联交易 , 甚至是控制股东的 抽血 行为等很多 控制股东肆意掠夺中小股东情形的出现。 ( 二) 董事会独立性不强, 决策监督职能失灵 由于股权高度集中, 公众股东过于分散且力 量弱小 , 董事会大多由控制股东任命的内部人控 制。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一人兼任现象比较普遍, 可以说 , 管理层占据着董事会的大多数席位而且 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比例相当大, 董事会实际上 很大限度地掌握在内部人手中。在这样一种格局 下, 董事会往往受控制股东意志的影响无法独立 进行经营管理和决策, 它与管理层的高度重合也 使其无法对经理人员保持独立的监督, 以致职能 失灵。 ( 三) 监事会有名无实, 对董事会监督制约不 利 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现实中 , 监事会并没 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这突出地表现在 : 一方 面, 监事会并不拥有控制董事会、 管理层的实质性 的权力 , 监督作用虚化。从我国现行 公司法 的 规定来看, 监事会并不拥有任命董事会成员的权 力, 其职权仅限于业务的监督权, 而又没有提起诉 讼权等的司法救济权的保障, 监事会对董事会、 管 理层而言毫无威慑作用。另一方面 , 我国公司监 事任免机 制的设 计存在 着先天 的不足。在实 践 中, 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监事会主席是企业内部提 拔上来的, 绝大多数公司监事会副主席和其他监 事会成员也是企业内部提拔上来的。由于监事会 成员在身份和行政关系上不能保持独立 , 其工薪、 职位基本上都由管理层决定, 因此实际上监事会 根本无法担当起监督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责。 ( 四) 上市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存在缺陷 上市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主要包括市场机 制、 行政机制和信用机制三个方面, 实践中具体表现 为法律法规的约束、 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 会计师 事务所及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把关、 证券分析 师对上市公司的追踪分析、 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 社会公众的评价、 证券市场内在规律的制约和人 力资本市场的评价等。应该说, 多方健全的监控 有利于约束上市公司的行为, 有利于上市公司董 事会、 监事会和总经理很好地履行职责, 促进上市 公司的健康发展。但是,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外部 启示 我国公司治理状况和美国的情况有着明显的 区别。美国公司治理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股权高度 分散导致股东对管理层缺乏约束, 而且外部监督 机制不完善造成的。我国公司治理的问题恰恰相 反是由于股权高度集中造成的, 但带来的后果却 很相似: 国有股、 法人股股权代理人的缺位而形成 的内部人控制的现象。董事会独立性差、 独立董 事不能独立执行其职能、 外部监管不完善也是主 要原因。健全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需要 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 一) 改变国有股 一股独大 的畸形结构, 优 化股权结构 我国股市之所以接二连三地出现违 规现象, 主要是由于公司治理结构失灵, 究其深层次的原 因就是国有股、 法人股 一股独大 的畸形结构普 遍存在。国有股处于绝对统治地位。股权结构是 公司治理的基础 , 股权结构的改善是公司治理的 关键。我们并不是否定国有股 一股独大 , 因为 在经济转型初期这都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但是正 是国有股代理人行为的非理性化导致了严重的后 果。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国有股代理行使的问 题至今没有妥善解决, 国有股代理缺位的现象十 分严重。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是原有的国有企业 改制而来的 , 委托 者或代理 人干好、 干差都 没关 系, 责任感和风险意识不强。国有股、 法人股 一 股独大 的畸形结构导致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和 67 四、 对完善和健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 治理存在缺陷 , 这些缺陷包括 : 缺乏一套科学的上 市公司控制权的管理制度, 股东们选择公司经营 者困难重重 ; 政府对股票市场的监督还存在诸多 漏洞 ; 会计师事务所、 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出于 自身利益的考虑 , 经济监察 的作用大打折扣; 证 券分析师的素质高低不一, 并且主要为机构投资 者提供服务, 为中小投资者提供的服务有限 ; 社会 舆论和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监督能力有限; 证券 市场优胜劣汰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人力资本 市场发育不全, 等等。上市公司外部治理的缺陷, 已经成为制 约我国上市 公司健康 发展的重 要因 素。[ 7]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 计服务的审计师都是非法的。如果上市公司被要 求重新准备其财务报告, 是因为处置不当导致重 大不符相关规定的话, 该上市公司的 CEO 和 CFO 要将下列利益返还给该公 司: ( 1) 在财 务报告发 表后一年内的上市公司对他们作出的任何奖励。 ( 2) 上述时间内出售该上市公司证券获得的任何 利润。 3 审计事务所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审计关系。 当审计事务所对一家上市公司提供财务报告审计 业务服务时 , 该审计事务所就不能同时向该上市 公司提供下列每一项非审计业务服务: 会计记账 业务、 财务 信息系统 的设计 和执行、 价值评估 业 务、 精算业务、 内部审计外援业务、 管理功能或人 力资源服务、 中介和投资顾问、 投资银行服务、 同 审计相关的法律和专家服务、 以及任何其他委员 会不准许的业务。对于任何其他没有包含在上述 列示中的非审计业务 , 包括税收业务服务 , 事先必 须获得该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批准。为保持审 计独立性, 该法案要求上市公司的审计事务所要 对负责该公司审计业务的合伙或者是负责评估该 公司审计报告的合伙人至少 5 年更换一次。如果 该上市公司的 CEO 、 CFO 、 主计长、 主要财务 负责 人等在本次审计业务开始前一年内曾受雇于该审 计事务所并参与任何一项该事务所针对该上市公 司的审计业务, 该审计事务所为该上市公司提供 任何审计业务服务是非法的。 二、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现状 根据我国 公司法 , 上市公司治理涉及股东 大会、 董事会、 经理、 监事会、 外部独立审计五个方 面: [ 6] 1. 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 , 行 使下列职 权: 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 ; 选举和更换 董事 , 决定 有关董事 的报酬 事项; 选 举和更换 监 事, 决定有关监事的报酬事项; 审议批准董事会的 报告等。 2.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 , 行使下列职权: 执 行股东大会决议; 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 案; 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 ; 制订公司的年 度财务预算方案、 决算方案, 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 方案; 制订增资本或减资本方案; 制定公司的基本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