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基础以及箱变基础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风机基础与箱变工程施工方案报审表B-1 表号:编号:BH3000-840-FA-002 工程名称:巴音杭盖风电一期工程注:本表一式三份,项目监理机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各一份。
风机基础以及箱变基础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风机基础与箱变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述本单位工程为巴音杭盖一期风电场风机基础、箱变基础工程施工:计划本年度完成67台风机基础与箱变基础施工作业。
风机基础、地基处理:(风机基础开挖及回填不在本标内)钢筋混凝土浇筑和预埋件埋设、基础观测点的埋设;基础环的卸车、安装及调平等。
箱式变压器基础:钢筋混凝土浇筑、预埋件埋设等。
风电机组地基基础和箱式变压器基础间直埋电缆沟:预制混凝土盖板的制作、埋设等。
风机及箱变基础本体接地,外引出基础最少1500mm。
在质量方面应该达到电力建设优质工程验收标准。
二、风机基础施工主要施工方案:1施工工艺流程:风机基础作业程序:全站仪定位验点放线---土石方开挖、爆破→验槽→垫层→基础环支设→放线→基础钢筋绑扎→焊接、预埋接地线路→PVC穿线管、测温管敷设→模板支设→浇灌砼(同步进行基础环预埋件平整度复测)→测温、养护→拆模→回填土并压实。
采用流水作业的方法施工。
箱变基础作业程序:定位放线→土石方开挖、爆破→验槽→垫层→放线→基础钢筋绑扎→焊接基础内接地网→PVC穿线管敷设→焊接、预埋接地线路→模板支设→浇灌砼→养护→拆模→回填土。
采用流水作业的方法施工。
2单位工程施工方案2.1定位放线2.1.1工程所需的测量和工具并送具有校验资质的检验厂家进行校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定位放线。
2.1.2测量控制网分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它的布设主要是为了满足基础定位的精度要求2.1.3。
平面控制应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平面控制网的座标系统与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一致;平面控制网要根据设计总平面图和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来布设;选点应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尽量与各区域的建、构筑物的主轴线相吻合。
风机基础以及箱变基础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2基础土石方开挖施工2.2.1基础土石方开挖主要采用机械开挖,挖方施工时应将开挖线、放坡线经过验收后方可进行开挖;开挖过程中必须按规定进行放坡,在机械达不到的地方必须人工清理修坡,坡度控制采用坡度尺,并做到边坡平整光滑;开挖过程中必须随时进行测量,以防止超挖;石方需要爆破时,由专业资质人员进行爆破施工(必须做好一切安全防护工作)。
基槽开挖后,基底标高误差+30-0mm。
2.2.2基础开挖标高按机位自然地面的平均标高为±0.000m。
2.2.3在基坑开挖工序完成后,经验槽合格后方可浇砼垫层,垫层平面尺寸比基础底平面尺寸大100mm,垫层平面中心为风机排布中心,要求中心偏差小于10mm。
2.2.4土石方开挖后,开挖的土石应按照具体要求堆放以便于后期施工。
2.3 钢筋混凝土工程2.3.1钢筋的制作与安装:(1)钢筋加工厂集中下料、统一配制。
钢筋接头采用机械套筒连接或绑扎搭接,钢筋加工厂集中管理,焊工必须持证上岗,机械套筒接头进行检验,箍筋必须放大样配制,配制好的钢筋半成品管理要规范,要进行码垛、保护。
使用机动车随绑随运,半成品不许在现场滞留。
(2)钢筋混凝土基础使用热轧带肋钢筋Ⅲ级钢筋。
(3)按施工图摆放底层钢筋。
底层钢筋摆放并绑扎完毕,检查所有绑扎好的钢筋并做隐蔽工程记录。
由于基础较高,必要时为防止钢筋倾斜可做剪刀撑。
(4)钢筋加工前必须对钢筋进行除锈处理,冷拔和围弯钢筋时必须按照规程、规范要求的最小弯曲直径进行围弯。
(5)绑扎箍筋时,要按照施工图纸要求进行,要求钢筋同一截面接头的根数不得大于总根数25%,同时相互应错开绑扎。
同时应注意保护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6)钢筋绑扎完成后要对照图纸及施工规范和钢筋料单的尺寸对所有已成形的钢筋规格、数量、形状进行复核和修整,对不符合要求的钢筋进行整理,必要时进行更换。
(7)钢筋的制作及连接施工技术要求:本工程的钢筋要统一在站内由专人负责加工,现场将设立钢筋堆放区、钢筋加工区、成品堆放区,加工区为露天设置,其施工临时电源应配置专用的配电柜,钢筋堆放区和成品堆放区用钢管搭架,并盖顶防雨。
场所有加工成成品或半成品的钢筋,必须做好标识,做到随用随搬。
(8)绑扎底板钢筋时,用细石砼垫块梅花形布置,间距1米,立面用带有绑丝的预制垫风机基础以及箱变基础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块绑在钢筋上,间距800MM,基础混凝土墙两边都用带绑丝的垫块绑在钢筋上,基础的垫块和箱变的垫块不能混淆,因为保护层厚度不一样。
在施工前应予制保护层垫块,确保基础保护层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与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不得超过25% 。
钢筋均按设计要求绑扎牢固,保证其位置准确,混凝土浇筑时派专人负责,发现钢筋位置移动,应立即纠正。
(9)钢筋绑扎期间,必须做好充分的防风沙工作。
备好帆布、水车、高压水枪。
如遇风沙,立即停工,及时用帆布覆盖;风沙过后,人工清理并用高压水枪将剩余积砂冲洗至集砂坑,及时清理,确保无砂。
2.3.2基础模板安装和拆除模板安装和模板拆除(1)钢筋绑扎到规定标高时,检查所有绑扎好钢筋及上台预留钢筋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确实无误后即可以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2)标准安装模板。
(2)所有基础混凝土浇制用的模板,全部采用自制钢模板和木模板,确保砼表面美观、平整;因为本工程混凝土基础方量较大,其施工模板必须做强有力的加固处理。
并用至少3道钢丝绳进行箍固,以防止因混凝土体积大、重量大出现涨模现象。
(3)所有属于隐蔽工程的钢筋、设备管线及预埋件、预留孔洞施工,必须有监理人员在场,并做隐蔽工程验收。
(4)支模板前应对基础施工的轴线、边线、标高、水平线及模板控制线进行复测,模板底部的垫层应使用水泥砂浆找平。
(5)支模前应涂刷脱模剂,便于拆模,拼装组合时要求平整、顺直、接缝严密,联结牢固,尺寸准确。
(6)完成模板安装后,应检查模板拼缝是否严密程度和支撑顶杠是否牢固,电缆保护管周围是否加固牢靠,浇筑砼前用高压水枪冲洗基底。
(7)拆除模板的顺序应由上而下进行,拆除模板时,先拆支撑,各种卡具和联结件,后拆模板,需用橇棍时,以不伤混凝土棱角为准,可在撬棍下垫以角钢和木垫块,同时可用木锤敲击,松动模板,然后进行拆除。
(8)拆除模板时,所有的卡具,联结件不得随意抛扔,要及时清理,统一存放保管,防止丢失、损坏、拆下的模板应及时清理、整修、涂刷隔离剂、集中堆放。
2.3.3混凝土施工由于我方采用自拌砼浇筑施工,经过自拌站检测鉴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且各项材料风机基础以及箱变基础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场后先进行现场送样检测,以便保证砼的质量。
混凝土的浇筑(1)基础施工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标准执行。
(2)砼浇注前检查所有钢筋、埋管、接地与其它埋件位置准确,标高无误,绑扎与焊接牢固;经质检记录后可浇注砼,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施工。
基础砼浇注到标高后底座环外用高标号砂浆向外流水坡抹光压实,内向排水管流水坡抹光压实,按规程进行养护。
(3)浇筑混凝土应分段分层进行,浇筑每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震捣器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要超过50㎝。
使用插入式震捣器(四台75mm)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作到均匀震实。
移动间距不大于震捣作用的1.5倍(一般为30-40㎝),震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以清除两层间的接缝。
表面震动器(平板震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震动器的平板覆盖以震实部分边缘。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
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水泥的品种及砼的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小时,应按施工缝处理。
砼浇筑过程中,要注意保证保护层厚度及钢筋位置的正确性。
不得移动预埋件和预留洞原来的位置,如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浇筑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化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停止浇灌,并在以浇筑的砼凝结前修整完好。
基础砼浇筑到高程后底座环外用原浆向外流水坡抹光压实,流水坡抹光压实。
(3)做好砼浇筑质量检查和接地等隐蔽工程记录完成,进行基础土方回填夯实,密实度满足风电机安装要求,两周后进行接地电阻的检测。
(4)混凝土浇筑方式为泵车和溜槽结合的方式,缩短混凝土浇筑时间,减小混凝土遭遇风沙的概率,确保工程质量。
(5)在浇筑混凝土前、过程中、浇筑基础环承台、浇筑完后四个时间点,都应控制基础环的精确度,及时调整,确保基础环的水平误差最小。
●混凝土的测温和养护1、在基础设置测温孔三个,检测混凝土内外温度。
2、对已浇筑完毕的砼,应加以覆盖和浇水,专门配备一辆水车负责养护,必要时在坑边挖蓄水坑派专人养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应在浇筑完毕的12小时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浇水;混凝土的浇水养护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砼,不得少于14天;浇水次数应能保持砼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的养护用水应与拌合用水相同,养护可采取蓄水养风机基础以及箱变基础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护或可采取不透水、气的塑料薄膜覆盖养护。
3、每台基础完成后,先做接地网(极),然后再进行回填土。
回填土用先前开挖的土方进行回填,当先前开挖的土方含有过多的石块或有机物质时,无法满足回填土质要求或接地3。
18Kn/m 电阻要求时,应征求业主和监理代表意见,重新选购好土回填。
回填最小密度满足4、混凝土浇筑及养护要求a、浇筑时的混凝土应保证有较好的均匀性和较强的密实性;b、基础浇筑施工应连续,不留施工缝;c、浇筑振捣要快速,均匀连续,振捣器插入振捣有效部位1.25倍;d、混凝土表面必须处理平整。
不允许存在大于0.2mm的缝;e、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30℅后应及时回填,自然养护;2.3.4电光缆管线埋设按施工图布置绑扎其它钢筋,电缆出线埋管(出口方向业主自定出口应朝主电缆沟)及控制电缆埋管和排水管顺坡埋至基础外,要求出口标高方向正确,90°弯曲弧度半径1.20m,便于穿电缆,堵塞两头,防止砼进入堵死,另在浇注时应对所有的埋管采取措施进行固定保护,防止其在浇注中折断。
排水管出口处500mm范围内需回填小于50mm以内的石子或砂,厚度为300mm。
2.3.5 接地网施工(1)接地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进行,施工按《电气装置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执行,单台接地网工频接地电阻要求≤5Ω为合格(2)接地设计调整为基础深度5m范围内的如让电阻率(干燥季节)≤300Ω.m;采用镀锌钢管、离子接地极做接地极,接地网用不低于60×8镀锌扁铁,制作工艺按规范,基础圆形接地网按塔架门中心逆时针转45度开始,每90度方向,伸向中心的四根扁铁沿途与纵横钢筋点焊成整体做接地体,按图坐标引出自然地面外露1m待用,圆外按风场接地网连接方向两边各甩出3-5m长待与主网连接,单台机组接地网完工后测量工频接地电阻≤3.5Ω为合格(3)当土壤电阻率不能满足要求时,允许采用下列处理方法,直至单台机组接地工频接地电阻≤3.5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