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经济的社会经济意义

信息经济的社会经济意义

如何认识和理解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的社会经济意义20世纪40年代开始兴起信息经济。

所谓的信息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以信息产业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以信息化为发展方向,基于信息、知识的一种新型经济。

通过产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化两个相互联系和彼此促进的途径不断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结构。

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进一步学会比较系统地利用信息资源,把它转化为知识并且和动力与材料巧妙的结合起来制造更为先进的生产工具。

今天的世界就正处在社会生产力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大规模转变的时代。

一、信息经济的特点
(一)极强渗透性
信息技术具有极强的渗透性,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社会工作、生活等各个领域, 信息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协助社会组织开展工作、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像芯片、集成电路、电脑的硬件和软件、光纤光缆、卫星通信和務动通信、数据传输、信息网络与信息服务、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环境保护、航天与海洋等新兴产业部门。

还有,科技、教冇、文化、艺术等部门也广泛涉及。

(二)特殊结构
企业结构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投资少,效率髙,最终还将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劳动力结构是智力劳动型的,传统体力劳动者将经过再教冇成为新的脑力劳动者。

产业结构是低耗高效型的,这种产业结构及苴技术结构的变化,将会使劳动生产率获得极大增长。

体制结构是小型化和分散化的,小公司、小工厂等横向组织将代替大公司、大工厂等纵向组织。

消费结构将是多样化的,由于信息经济的生产机动灵活,分散化,它所提供的消耗品将是更加丰富多彩,更符合人们的实际生活需要。

能源结构是再生型的,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三)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信息经济时代主要的管理内容和管理手段。

信息化管理包括信息化的管理和基于信息化的管理两大领域。

信息经济时代,每个社会组织都要开展信息化建设,为了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效率,必须要加强信息建设管理。

信息建设完后,最主要的任务是利用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对于信息资源、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等进行管理,进行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等的创新。

(四)以信息产业为主导
信息产业是从事信息技术与设备制造以及信息的生产、加工、存储、流通与服务的信息产
业群体。

在信息经济中,信息设备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

(五)信息产品是信息经济的突出代表
信息产品以一左的符号固化在物质载体上,而其本身是无形的。

信息产品的使用价值是其中无形的语义内容,不因载体的不同而不同。

同时,信息产品不会因信息产品的使用而使信息的本身受到损耗,相反它可以在以后的智力活动中重复使用并通过智力劳动产生新的信息。

信息产品在交换时,原来的信息持有者不会因信息产品的出让而丧失其使用权。

信息产品往往会有时效性,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老化和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加快。

(A)利用信息进行经济决策
信息经济强调的是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行业、各组织等提供信息支持,降低经济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资源配置得到优化,促进社会经济更快、更好、更持续地发展。

信息经济时代,随着信息的不断发展,为许多跨国组织、虚拟组织的建立提供了条件,使得全球的质能资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等都得到了有效的配宜,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二、信息经济的社会经济意义
(一)影响原有的经济运行规律
由于信息经济具有独特的经济特性,使得整个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现象不再按照我们所认识的传统规律而运行。

比如,我们曾经认为,经济出现持续高速增长时,必然伴随着通货膨胀的规律。

而现实的情况则与之相反,信息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却不仅没有拉动通货膨胀,反而对通货膨胀起到了抑制作用。

(二)优越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使知识和信息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资源。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经济中的知识性日益明显,知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企业中最关键的资产并不是资本而是智力。

信息技术促进传统产业的更新与改造,进而优化产业结构。

设讣、制造和营销管理都已经或正在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

由汁算机控制的机械和生产线代替或减少了劳动者的工作量,提髙了效率。

工农业和服务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而导致国家实力的增长、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適提髙。

信息技术显著提髙国民经济效率与效益。

在信息时代,由于知识的大量产生、创新的不断进行、信息的迅速传递、经济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因而技术与产品的生命周期愈益缩短。

(三)日益突出的资源性作用
信息经济建立在信息收集、整理、加工、提炼的基础上,通过信息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
利用来创造经济效益。

信息与知识作为继物质、能源之后的第三战略性资源,可以节约或替代传统的质能资源,优化质能资源配置,在社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同时,同质能资源相比, 信息与知识资源具有非消耗性,可以多次开发,反复利用。

由于质能资源的不断消耗,而临着严重短缺和匮乏,人们更多地转而开发和采用信息、知识资源來获得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信息与知识广泛渗透
信息技术具何极强的渗透性,它被广泛地运用到各行各业当中,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并通过与高新技术的开发、利用相结合,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

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技术的信息经济衣现出了强渗透性:信息经济不仅促进J'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广泛地渗透到r农业、制造业以及服务业等,促进这些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像类国同信息直接与间接有关的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达到80%,国内生产总值増幅有三分之一來自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产业。

信息经济有别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的发展,不仅不会否定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存在,相反的会促进经济在信息化后大大地提升, 并会向更高方向发展。

我国的农业期盼着用先进的信息化的生产工具來改造和提升,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急切地需要先进的信息化棊础结构来支掉。

(五)促进知识与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信息经济和都是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信息经济是以信息为基础的经济,它们的增长不是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锁件技术的数量和规模,而是直接依赖于信息和知识的积累和利用。

创新是信息和知识运用的直接结果,技术的进步、产品的创新、管理的变革能够提高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创新性人才是提高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根本.
(六)促进经济的全球化
信息化使物理空间虚拟化,经济联系与发展的空间障碍缩小,距离对经济活动的约束日益弱化。

经济活动的国内国外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

信息化极人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主要衣现在以下方血:信息化加快了资本的全球流动;信息化提高了跨国公司的生产效率;信息
化刺激『各国产业的优化升级;信息化提髙了各国的国际竞争力;信息化推动了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

(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发展信息经济对可持续发展有促逬作用。

促进经济模式的改变;促进企业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创造资源利用的新方式,捉供治理污染的新技术:促进传统教育体制改革,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信息经济的产业结构是低耗高效型的,以新兴科学知识和髙技术为基础的尖端信息产业群,具有高效率、高增长、高效益和低污染、低能耗、低消耗
的新特点。

三、结束语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经济显示出它无比的优越性,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而,信息产业的岀现也带动了信息经济的飞速发展。

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信息产业大国, 但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比较小,产品结构仍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我们需要在信息化的今天在信息产业上更加的主动,为富民强国做好明确的战略准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