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十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史料教学)四稿

第二十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史料教学)四稿


如何看待新文化运动?
材料十四: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材料十五: 天啊 我要和你相爱, 一辈子也不断绝。 除非是山没有了丘陵, 长江、黄河都干枯了, 冬天雷声隆隆, 夏天下起了大雪, 天与地合在一起, 我才敢同你断绝!
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 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如何才能让民主科学深入人心?
一、答梅觐庄白话诗
一一、萧伯纳之愤世语
二、答觐庄白话诗之起因
一二、根内特君之家庭
三、杂诗二首
一三、宋人白话诗
四、一首白话诗引起的风波 一四、文学革命八条件
五、杜甫白话诗
一五、寄陈独秀书
六、不要以耳当目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哪种思想能够脱颖而出呢?
《北大的钟声》
(《宽容》)
沈嘉蔚 1988年
中国历史博物馆
刘师培、黄侃、 沈尹默、陈独秀、 胡适、朱希祖、 辜鸿铭、马叙伦、 蔡元培、李大钊、 马幼渔、鲁迅、 周作人、钱玄同、 梁漱溟、刘半农。
哪种思想能够脱颖而出呢?
材料九: 我了解到我们北方邻国已经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伟大
一六、作诗送叔永
七、死语与活语举例
一七、打油诗戏束经农、杏佛
八、再答叔永
一八、窗上有所见口占
九、打油诗寄元任
一九、觐庄之文学革命四大纲
一○、答朱经农来书
——《胡适日记·民国五年七月二十二日至十一月四日》
材料六: 一曰,不言之无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不作不合文法的文字; 四曰,不作无病呻吟; 五曰,不用套语滥调;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的俄国人民已经摆脱了剥削制度,获得了真正的自由解放···心 中感到无限兴奋和鼓舞。
——吴玉章 《五四运动回忆录》
材料十: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十一: 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过一番苦痛···这新纪元的创造,
也是一样的艰难···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 该准备怎么能够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中国需要怎样一次思想文化变革?
材料四: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
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则急起直 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中国需要怎样一次思想文化变革?
Hale Waihona Puke 材料五: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
如何看待新文化运动?
材料十六: 《兰花草》
作词:胡适 作曲:陈贤德/张弼
我从山中来 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 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 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 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 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 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开 能将宿愿偿 满庭花簇簇 添得许多香
如何看待新文化运动?
材料十七: 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材料七: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胡适《蝴蝶》
鲁迅
(1881—1936)
哪种思想能够脱颖而出呢?
材料八: 各色各样的主义蜂拥而入中国,在短短的几年之内,从新
实在论到尼采主义、国家主义···从资产阶级启蒙时代的民主 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人文主义到旨在救治资本主义 社会弊端的社会主义学说。
材料二: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
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 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 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当时中国为何会形成这样一场变革?
材料三: 五四新文化运动出现于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与辛亥革
命之后,既是由前此70多年的历史呼啸而来,又是对这 段曲折历史的深刻反思。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
甚至要“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言。 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 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 ——钱玄同
材料十八: 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如果背叛了名
誉法典,抛弃了忠君之道···那么这样就丧失了民族精神,种族 精神的中国人,就不在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第二十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辛亥革命后中国发生怎样之变化?
材料一: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
氏19岁,许配张家 ,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 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 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当时中国为何会形成这样一场变革?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新文化运动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十二: 本志经过三年···社会上却大惊小怪,八面非难···把《新青年》
看作一种邪说、怪物,离经叛道的异端,非圣无法的叛逆。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十三: 非常佩服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影响)也许比其他任何人
的影响都大。 ——毛泽东《毛泽东自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