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2)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形成运用知识为人类服务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通过基础知识的复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适应。

四、教学时数:五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基础知识的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透镜及其透镜对光的作用,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和矫正方法以及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基础知识的复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懂得保护眼睛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初步具有运用知识为人类服务的意识。

教学重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课堂类型:复习课教学方法:引导学习法教学程序:(一)组织教学(二)教师导入复习内容(三)板书课题透镜及其应用(四)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下列内容并板书:1、透镜名词: 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 心:(O )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透镜的类型:凸透镜和凹透镜3、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会聚作用。

凹透镜:发散作用4、典型光路5、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u =f 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u =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成实像时:成虚像时:6、眼睛和眼镜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增大 (减小) 像变大 (变小)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减小 (增大) 像变小 (变大)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7、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成放大的虚像,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倒立的实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有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看到的物体就更大。

(五)教师小结以上内容(六)发复习提纲(七)布置作业:认真阅读复习提纲,熟悉本章内容第二、三课时教学内容:透镜及应用光单元测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单元测试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

复习本单元内容。

过程与方法:利用单元测试训练学生答题及作图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单元测试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观。

课堂类型:复习课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教师明确测试要求:1、时间:两课时2、方式:闭卷。

严禁抄袭他人答案,不能查资料。

3、要求:(1)答题必须用蓝、黑色笔。

(2)作图题必须用铅笔和刻度尺,并按作图要求认真作图。

三、教师发试卷。

四、教师对看不清楚的试卷进行更正。

1、选择题第6题将“若将像与光屏的位置对调”改为“若将物与光屏的位置对调”2、选择题第7题图在题目右面,并将图下文字改为“第7题图”3、选择题第8题图在第9题右面,并将图下文字改为“第8题图”4、选择题第15题将A答案的最后“研究”删去5、填空题第16题的甲图为:6、填空题第18题的图补充为:7、将作图题第25题第一行的“D”改为“O”8、作图题第26题图为:四、学生答题,教师监考。

五、收卷。

初中物理总复习测试题《透镜及其应用》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小王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 )A .将凸透镜往上移B .将光屏往下移C .将蜡烛往上移D .将蜡烛往下移 2.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 移到距凸透镜18cm 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6cmB .10cmC .16cmD .20cm3.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从高空向地面照相,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 mm ,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 ( )A . 大于100 mmB . 等于50 mmC .小于50 mmD . 介于50 mm 和100 mm 之间 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图5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A .幻灯机B .照相机C .放大镜D .潜望镜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物体从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逐渐移向焦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像越来越大,且为正立的实像B. 像越来越大,且为倒立的实像C. 像越来越小,且为正立的实像 D .像越来越小,且为倒立的实像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在距凸透镜40cm 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

若将像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则所成的像一定时( )A.放大的虚像B.放大的实像C.缩小的虚像D.缩小的实像 7.如图所示,用焦距为l0cm 的凸透镜,观察一张印有2014年南京青奥 会会徽的图片,此时图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A .大于10cm 小于20cmB .等于20cmC .小于10cmD .大予20cm8.如图在光屏上恰能看到一清晰的像,则像的性质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9.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20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 处,则可在另一侧得到一个( )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正立、缩小的虚像10.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小华已( )第4图5A.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 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11.来自于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B.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析C.所成的像是实像D.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12.照相机是生活中常见的光学仪器,下列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照相机成像时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应该在镜头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C.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照相机成像原理和平面镜成像原理是一样的()13.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得现象,下列哪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近视眼镜14.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7所示),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物体距透镜5cm时,成正立的像B.当物体距透镜1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D.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向透镜方向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15.实验室里某凸透镜的焦距是8cm,把物体放在距该凸透镜10cm处,则物体通过该凸透镜成的像是()A. 正立、缩小的实像B. 倒立、放大的实像研究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倒立、缩小的实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6.如果物体离眼睛近,来自它某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是发散的;如果物体远离眼睛,来自这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发散程度便会降低。

因此,我们把来自遥远物体上某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视作平行,如图甲所示。

(1)我们作上述推断的前提是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是沿____________传播;(2)当物体远离眼睛时,眼球中晶状体的曲度会减小。

图乙表示物体在眼球中的不同成像情况,其中表示视觉正常的人观看远处物体的是____。

(3).互联网作为一只信息交流平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少数青少年由于沉迷于网络而过度用眼,使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_________,形成了一个倒立.缩小的_________像,导致了近视。

17.将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前的是_______眼,应佩戴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18.小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使用的透镜焦距为10cm ,它们把蜡烛和凸透镜分别放在如图所示位置,然后调节光屏至合适的位置,则显示一个倒立、(填“放大”或“缩小”)的像,像的位置在60cm 刻度处的 侧(填“左”或“右”),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

19.图7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 (填“等大”、“缩小”或“放大”)、 (填“正立”、“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 。

如果图中h=40 cm ,则凸透镜焦距不可能小于 cm .20.检修工人在查看线路密集的电路板时,为了看清线路的连接情况,常透过一个较大的透镜进行观察,这个透镜应该是________透镜(填“凸”或“凹”),工人看到的是放大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电路板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检修时还用到了照明灯,这是为了照亮________ (填“透镜”或“电路板”).21.图甲是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摄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