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薪酬管理的含义、作用与原则
1.薪酬管理的含义
企业的薪酬管理,就是企业管理者对本企业员工报酬的支付标准、发放水平、要素结构、管理系统进行确定和调整的过程。
或者说,就是对工资、奖金、津贴、利润分配等薪酬要素的确定和调整过程。
薪酬管理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管理过程。
2.薪酬管理的作用
(1)强化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
有什么样的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就应该有什么样的薪酬策略。
合理和富有激励性的薪酬机制会帮助企业塑造和强化良好的企业文化,强化企业的核心价值,激励员工努力工作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2)控制人工成本。
通过科学的薪酬管理可以在控制人工成本的基础上,保证薪酬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竞争性,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
(3)激励员工。
通过薪酬激励机制的确立,将企业与员工长期、中短期经济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公司与员工结成利益关系的共同体,谋求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4)改善企业的绩效。
薪酬管理的有效实施,能产生激励作用,提高每个员工的工作绩效,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
并且通过控制人工成本,扩大产品和利润空间,从而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
3.薪酬管理的原则。
(1)竞争性原则。
支付符合劳动力市场水平的薪酬,确保企业的薪酬水平与类似行业、类似企业的薪酬水平相当,虽然不一定完全相同,但是相差不宜太大。
(2)公平性原则。
薪酬的支付水平应与员工对企业的贡献一致,在企业内部,不同岗位的的薪酬水平应当与这些岗位对企业的贡献相一致。
(3)激励性原则。
根据员工的实际贡献付薪,并且适当的拉开薪酬差距,使不同业绩的员工在心里上察觉到这个差距,并产生激励作用。
(4)经济性原则。
企业应当充分考虑自己的财务实力和实际的支付能力,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人工成本进行必要的控制。
(5)合法性原则。
薪酬制度必须符合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6)战略性原则。
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依据,根据企业内部、外部总体情况,正确选择薪酬策略、系统设计、薪酬体系并实施动态管理,使之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活动。
(7)补偿性原则。
基本薪酬应该能补偿员工对劳动力的恢复所付出的代价。
这
包括精神与物质方面的。
如果员工得不到补偿,他就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和活动。
四、薪酬管理的基本程序
1.确定薪酬政策与目标。
即应当明确企业是采用高薪资或低薪资政策,还是依照市场上人力资源的平均价位,将本企业员工的薪资控制在一般水平上。
2.岗位评价。
根据工作岗位分析所采集的数据和资料,采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对企业内各个层次和职级的相对价值作出客观的评价,并依据岗位评价的结果,按照各个岗位价值的重要性由高至低进行排列,以此作为确定企业基本工资制度的依据。
3.薪酬调查。
通过必要的市场调查,充分了解和掌握企业外部的各种薪酬影响因素,以确保企业的薪酬制度对外具有一定的竞争性。
4.确定薪酬结构。
根据岗位评价和薪酬调查的结果,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本企业各级员工的工资结构,规划各个职级的工资幅度、起薪点和顶薪点等关键性指标。
5.设定工资等级与工资标准。
将众多类型的岗位工资归并组合若干等级,形成一个工资等级系列,确定企业内各岗位的具体工资范围。
6.薪酬管理制度实施。
其具体实主要包括:建立工资标准与工资的计算方式;建立员工绩效管理体系,对全员进行工作业绩的动态考评;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还需要认真地统计记录各种相关的数据资料,提出薪酬的预算方案,定期进行复核检查调整,并采用必要的措施有效地控制人工成本,提高薪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