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品管基础培训课程

品管基础培训课程


6、三次设计
是指产品设计过程中三个阶段,即系统设计 阶段,参数设计阶段和容差设计阶段。
四、常见品管术语
1.IQC-------incoming qualiry control 2.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3.OQC------quality control citlc 4.SPC------- statisrical process control 5.IPQC-------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6.FQC--------final quality control 7.OQC-------outgoing quality control 8.MRB-------material review board 9.CR----------critical 10.MR--------major 11.MI---------minor 12.AQL---acceptable quality level

全面品管 (TQC)
品保 (QA)

全面品保(TQA)
三、全面质量管理
一.全面质量管理,除了产品质量外,还应包括工作质量。 工作质量:指企业或部门的组织工作、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
对保证产品质量所做到的程度。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般可以概括物:“一个过程”、“四个阶段”、“八个步
六、品質成本(Quality Cost)
定義(品管大師費根堡博士):企業為使產 品能達到並維持某種品質水準所支出的一切 費用,及因為產品不能達到該特定品質水準 而付出的代價而言。
起源:美國品管大師Juran【1951】為了 讓管理者重視品質提升,又可明白告訴員工: 瑕疵率若下降帶來的好處為何?因而決定要 將品質議題以管理者最熟悉的語言---「金額 化」表示。
18. TQC(Total Quality Control)-----全面品 质经营
19. COQ(Cost Of Quality)----品质成本
品管术语说明
1.品质管制(QC)――为了经济地制造出符合消费 者要求的品质之产品或服务之方法体系
2. 品质保证(QA)----为了保证充分滿足消费者所 要求的品质,生产和服务者在品质系统内实施并依 需要证明其能提供足够的信心。使人相信某一实体 将会达到品质要求而所进行之系统性活动称为品质 保证
1960 1980
品質的歷史面 作業員之品質管制
↓ 領班之品質管制
↓ 檢驗員之品質管制
↓ 統計的品質管制
↓ 品質保證
↓ 全面品質管制
↓ 全面品質保證
品質的觀念面 品質是“檢查”出來的

品質是“製造”出來 ↓
品質是“設計”出來 ↓
品質是“管理”出來 ↓
品質是“習慣”出來
品質的制度面 品檢(QI)

品管 (QC)
9.强调品质改进必须始于行销,发展于工程,制 程以及特别的服务上。
10.全面的品质改进只有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参与, 共同努力,才能成功,而不能仅靠几个专家的努力。
11.品管理包括品质管理、成本管理(利润、价 格)、数量管理(生产量、销售量,库存量)、交 期管理等。
12.下制程(流程)即顾客应设法让其满意。 13.品始于教育,终于教育。 14.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 15.品质是由预防提来的,而不是靠检验得来的。
8.严重缺点(CR)――有危害使用者或携带者之生 命或财产安全之缺点,谓之严重缺点。
9.主要缺点(MA)――丧失产品主要功能,不能达 成制品使用目的的缺点,谓之主要缺点。
10. 次要缺点(MI)――某一实体只存在外观上的 缺陷,实际上不影响产品使用目的之缺点,谓之次 要缺点。
11. 检验项目――一般产品有多种特性,而这种些 品质特性所指定的检验品质项目,谓之检验项目
5、两种方法 a . 正交试验法:
一种设计和分析多因素的科学方法,以实际 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基础。
b .抽样检验法
从群体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样本,经过试 验和测量,以其结果与技术标准作比较,判 定此群体合格或不合格的检验过程。
作用:是一种控制产品质量的统计方法、它 对保证产品质量起着的把关的作用。
一、品质的概念、特性
1.品质定义:满足客户的要求

P(客户认知)
品质用公式表示为:品质=

E(客户的期望)
2.品质=特性(Character)+交期(Delivery)+成本 (Cost)+服务(Service)
特性:产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所具备的属性和特征, 称为质量特性,综合起来可归纳为:性能、寿命、可 靠性、安全性和经济五大质量特征值。
1940年代 统计的品质管制 品质是“制造”来的 品管(QC) 1. SOP/制程参数界定 2. QC手法,SPC中运用管制图 3. 首件检查,自主检查与管理
品质保证 品质是“设计”出来的 品保(QA) 1. FMEA/FTA运用 2. DOE(实验设计)运用 3. 电脑化与防误装置 4. IE手法,QCC,CWQC
历史时期 品质的历史面 品质的观念面 品质的制 度面 各时代的流行产物 。
十八世纪 1900年代 1920年代
作业员的品质管制 领班的品质管制 检验员的品质管制 品质是“检查”出来的 品检(QI) 1. 抽样计划(如MIL/JIS/) 2. 检测方法(如ASTM/UL 3. 检测仪器,工具(如SQC运用
(Man)、机器(Machine)、材料(Material)、 方法(Method)、测试(Measurcmcnt)、环境 (Enviroment);
③寻找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 ④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与措施。 ⑤按照计划的内容,由执行者严格的加以实施。 ⑥按照计划的要求,对实施的效果进行检查。
3.品质检查(QI)――以某些方法来试验品 质,并将其结果与品质判定基准比较,以确 定各个物品为良品或不良品或与批定基准相 比较以判定它是否合格。
4.全面品质管制(TQC)――将一个组织内 各单位的品质开发、品质维持、及品质改进 的各项努力整合起来籍以使行销,工程,生 产与售后服务能以达到最经济的水准,使顾 客完全滿意的有效制度。
16. 限度样品――当产品的缺点需作比对,判定其 有未超出样品的界限,从而缺点是否合格。 17. 矫正措施――异常已经发生,采取各种方法作 事后补救。 18. 预防措施――异常尚未发生或对濽在的异常作 防范工作。 19. 持续改善――没有问题发生但仍有改善的空间。
五.品质的正确理念
1.品质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2.最终检验是无法获得具有竟争,改善品质应从
1.三个联阶段:
①产品质量检查阶段:(操作工品管、领班品管、 检验品管);
②统计质量管理阶段(统计品管SPC); ③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全面品管TQC、全面质量经
营TQM)。 2.四个时代 1人海战术时代:品质是检验出来的; 2品质管制时代:品质是制造出来的------QC ; 3品质保证时代:品质是设计出来的------QA ; 4全员品管时代:品质是习惯出来的------TQM。
⑦巩固成果,将成功和失败和经验标准化。 ⑧将遗留的问题传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
4、七种工具 a .传统质量管理的7种方法: 直方图、柏拉图、特性要因图、散布图、分
层法、管制图、检查表。
b .新质量管理的7种方法: 箭形图、亲和图、PDPC法、系统图法、关
连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解析法。
1980年代 全面品质保证 品质是“习惯”出来的 全面品保(TQA)
2000年代 创新,价值,速度 品质是“习惯”出来的 全面品保(TQA )
1. 强调客户滿意 2. 持续改进产品,管理,生产,技术(NPS)…… 等,重视品质绩效。 3. 资讯化,ERP,国际网络化。
品質發展史总结
年代 1900 1920向从企画,执行、 检查到回馈;包含了公司所有的部门及所有的成员 不断地追求品质改善,依循零缺点的保证而成为习 惯的一种方式。
6.质量――指某一项产品或服务整体之特徵,包括 产品或服务明显和潜在之要求。
7.抽样检验―――从群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 本,经过试验或测定以后以其结果与判定基准相比 较,再利用统计方法,判定以群体是合格或不合格 的检验过程,称为抽样检验。
12. 不良品――如果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检验项目 不合乎规格时,则这一实体即为不良品
13. 良品――全部的检验项目都合乎规格的产品, 即为良品。
14. 全检――群体中每个产品每个项目都检验,谓 之全检。
15. 巡检――根据所制定的各项标准,对某一生产 或服务过程依检验频率定时巡回检验。
进料检验 全面品质管理 品管图 统计制程管制 制程品管 最终品管 出货品管 物料重审会议 严重缺点 主要缺点 次要缺点 允收品质水准
13. QA(Quality Audit)--品质稽核 14. QA(Quality Assurance)---品质保证 15. QE(Quality Engineering)-----品质工程 16. 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品管圈 17. TQM(Total Quality Manaage)---全面 品质经营
全公司品质管理(Company-Wide Quality Control, CWQC)
1960年代 全面品质管制 品质是“管理”出来的 全面品管(TQC)
1. 强调自高阶层到所有相关单位员工均参与品质活 动。 2. 重视“品质”符合客户要求 3. 标准化作业与合理化制度
4. TPM /TQM 5. 内部网络;MRP,MRPII(资源需求计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