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有尊严地活着”,一种是通过振聋发聩,震撼式的教育,另外一种通过和风细雨的方式,不断地给孩子们传递“你们在成长,你们在有尊严地活着”这样的观念。
最后一步,再发调查问卷,这次和第一张调查问卷的内容基本上是差不多的,但是我相信经过长时间的持续活动,与第一张之间的答案差异是相当明显的,让学生拿到他的第一张问卷和最后一张问卷进行比较,然后自己写出研究报告,我觉得可能比老师一个人去推动整个集体的成长会轻松一些。
这样学生能够在整个过程中找回自己的尊严。
班主任实际上就扮演了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教育者。
就像您刚才说的,他去推动集体,带领集体,这是两个位置上的差异。
无论是梁老师还是胡老师,你们更冷静、更爱思考,是激情在心底的那种老师,而陈老师是一个口才很好,充满激情的人。
所以在面对这样一个班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方式可能是不同的,突破口可能也是有差别的,但是有几点是相同的。
如何给孩子尊严,这一点非常重要。
梁老师刚才说,要选择他们擅长的地方,给孩子成功的感觉,而成功的感觉就会增强他的尊严。
尊严是什么?就是尊重和庄严,就是受人尊重和被己尊重。
我觉得梁老师的做法是搭一个平台,让更多的孩子体验到被尊重,而胡老师一系列的做法,是让孩子们体会到自己尊重自己带来的这种后果。
从心理学上讲,一个人一旦有了这种被尊重和自己尊重自己的感觉,一种高层次的需要就会统摄下面的行为。
如果我们再配以行之有效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许一个良好的风气和班级的改变就指日可待了。
所以,接到这样一个班之后,最根本的是我们怎样帮学生找到尊严,如何找到打开学生心灵的那把钥匙。
一种教育策略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要用整合的思路来带班,做一个有思想的班主任,我觉得这是老师们最应该学到的,也是这个案例给予我们的启迪。
很多人在提到教师时,总会与“严肃”、“不苟言笑”联系在一起。
其实,“微笑”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每天给学生灿烂的微笑,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 .二、把真情送给学生班主任对每个学生都要一视如仁,不搞特殊化,不偏见,要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公正、平等对待班上每一位同学,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情感交流渠道,让学生学习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场所,这样他们才能好好学习,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三、把创新送给学生当我们的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时候,他们的创新意识已经苏醒,一旦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创新思维的火把就被点燃,接着就是创新的熊熊火焰,教师只有不懈努力探索,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舒展双翅在知识的天空自由地飞翔!但是新世纪教育的挑战不仅是针对学生,更重要的是针对老师,因此,新世纪的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具有开拓和创新的精神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班主任都有这样的体验: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
在自己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体会到了班主任工作的艰辛与劳苦,但使我更加难以忘怀的是成功的喜悦以及甘为人师的幸福。
今天,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一谈做班主任的一点体会。
一、言传身教,率先垂范教育者要教育别人,首先要使自己具有完善的人格,注重自身的形象教育。
言传不如身教,在我们践行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时,我们应该记得自己是人民赋予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小学生,对班主任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
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之中会成为全班几十个孩子的榜样。
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带头做到。
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每天早上和下午放学后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科任老师、年级同志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
在本学期的卫生责任区分配中,开学第一次大扫除就犯了难,由于一个假期没人清扫,到处是黑色的煤渣土灰,会议室里也是堆积的灰尘,楼梯拐角还伴有阵阵臊臭味,学生们都皱着眉头,捂住鼻子和嘴巴,有的还用两个手指尖捏着抹布一角直摇头,迟迟没有动手。
看到这种情况,我没有批评学生,而是自己首先拿起卫生工具蹲在地上干了起来,同学们先是愣了一会,而后纷纷投入到了劳动中去,就连平时不爱劳动、怕苦怕脏的同学也挽起袖子加入到劳动的行列。
之后,我主持召开了一次“劳动创造美”的主题班会,讨论怎样把我们的环境创造得更加美,还表扬了表现突出的学生,望着他们脸上洋溢的掩饰不住的喜悦,我感到非常的欣慰。
是啊,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这就是无声的教育。
我虽然只是付出了一点劳动,但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多么地巨大。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让自己的言行成为一种无声的教育,赢得学生的爱戴。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优良的学风,是班级的生命线身为班主任,抓好班级学风,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为,优良的学风,是班集体的生命线。
一个班集体是否优秀,最主要的是看它的学习上的表现。
勤奋的学风是促进班级不断发展的动力,可以有效地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很抓课堂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在课堂上,尊重老师的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同学的发言。
由值日生每天总结当天的纪律情况,每天下午放学利用五分钟时间进行公布,对违纪的进行批评教育,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奖励一朵小红花,并且作为“星级少年”评选的一项重要条件。
通过长期坚持,学生形成了班主任在与不在一个样的好习惯。
2、设立图书角,由每个学生志愿捐书,集中起来构建了一个小小图书角,大大的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教室里追赶打闹的少了,更多的则是捧着一本好书细细地品味,相互交流读书心得,使同学们更加热爱我们的集体,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3、开展“主题班会或队会”,引导学生学会用合适的方法,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良好习惯。
记得曾经开了一期“帮助同学”的主题队会,我首先给学生创造一个情景:有一个同学有一天忘记带笔了,这时作为同班同学的你会怎样做呢?同学们的回答出奇地一致,那就是借他一只笔用。
这里我又接着说,可是第二天、第三天连续几天他都忘记带笔了,这时你又该怎么做呢?同学们的答案有了分歧,我大胆地让他们展开激烈的辩论。
最后我又发问:你能找到一种更好的办法来真正帮助这位同学吗?刚开始教室里安静极了,过了一会,开始有同学说话了,有的说:我还是借给他,不过我告诉他这是最后一次了;还有的说:我每天放学会提醒他记得带笔等,慢慢地,学生忘带学习用品的习惯好了许多。
三、真情投入,营造温馨班级1、“偏爱”后进生。
在班级管理中,我努力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
在班集体中,我总是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他们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谊,在管理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
就说我现任教班的一个男孩子,天性好动,很贪玩,作业质量很差,他的父母常说是不是这个名字没取好,太“洋”了。
上学期,我偶然发现他有几次的作业的字迹工整了许多,于是,我在班上鼓励了他,并让他担任数学组长,一期下来,肖铭洋的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主动性增强了不少。
他的妈妈找到我说:“宫老师,真的感谢你,我们家洋洋自觉了好多,没想到一个数学小组长还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这学期,他还被同学推选为值日班长,更是让他信心百倍。
我认为,这种委以任务的方法也不失为转化后进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用百分之百的热情,去争取哪怕百分之一的效果。
此外,谈心也是激励后进生的重要手段。
我曾教过一个们学生,腿有点残疾,非常自卑,平时少言寡语,不喜欢和同学过多接触,上课也不能专心听讲,家庭作业从未完成过。
对于以上问题,我没有对他进行批评教育,而是主动接近他,每次都扶他上下楼梯,帮他整理书包。
下雨时,和他同打一把伞。
渐渐地,我发现他开朗起来,课间也常到我办公室门口来。
于是,我把他请进办公室,对他说:“我是你们的班主任,对同学们的了解还不多,你能告诉我你身上的优点吗?”他睁大了疑惑的眼睛说:“我……我没有优点。
”“怎么会呢?我觉得你身上的优点挺多的,你从不迟到,还主动借学习用品给同学……”我把开学以来寻找到的闪光点一一讲了出来,听着听着,他的眼神从疑惑变为感动,竟然流下了眼泪。
们慢慢地,他喜欢与人交往了,而且每次上课都能举手,按时完成作业,成绩也提高了许多。
2、严爱优秀生。
优秀生谁都爱他们,也正因为如此,优秀生的缺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掩盖,被原谅、袒护,但小的缺点也会造成大的隐患。
对这类学生,我从不宠坏他们,更不迁就他们。
时时提醒他们“做学问得先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热情的人,向上的人。
优生不单是学业要优,更重要的是人品要优,心胸要广,心理要健康。
3、博爱中等生。
中等生往往是一个班中容易忽略的群体,他们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他们既不像优秀生那样容易产生优越感,也不像后进生那样容易自暴自弃。
他们是班集体的一面镜子,他们希望老师重视他们,但又害怕抛头露面。
这类学生我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正确对待他们的反复,始终如一地尊重、理解、信任他们。
比如,我们班的祁清玉同学,她学习成绩一般,但很关心集体,特别爱看书,我让她担任了图书管理员,在她的精心管理和带动下,如今我们班爱看书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四、实施自我管理,培养管理能力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方沃土。
我从来都把我教的班级看做一个大家庭。
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为了优化班级管理,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家庭,我费尽了心思。
首先建立轮流值日制度,按学号轮流来当值日生,班中的事由值日生全权负责,班长和值日班长协助工作,负责检查当天的卫生、纪律、督促每一位同学做好自己的份内事,记载班级事务。
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才能,班集体内部也日趋团结。
然后,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构建民主组织,我摒弃了由班主任委任的做法,让学生竞聘上岗,“我要当干部”、“我能当干部”等话语在一段时间内随时可以听到,由此也促进了班级各方面的发展。
像我们班前任的学习委员,她是一个极有上进心的女孩子,在第一轮竞选失败了,为此而大哭了一场。
当时在同学面前就下了决心,一定会夺回学习委员这个职务。
在她的感召下,班级多数同学都行动了起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再次事事落实到个人。
为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就要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班级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担负一项具体的工作,人人都为集体作贡献,人人都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