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聚聚散散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聚聚散散 》

第1课聚聚散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中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大师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二.教材分析
通过分析教材得知小学四年级下册的《聚聚散散》属于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这节课的实质是如何创作抽象画,在抽象艺术语言中体现聚和散的关系,本节课主要是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通过欣赏、分析、体会聚散之美,在活动中创作聚散之美。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两册的教材中学过叠词为课题的造型表现与欣赏评述相结合的课文,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聚散的关系,所以学生在学习本课时,有一定的美术认知能力,也有一定的美术基础。

四.教学重难点
1、欣赏作品体验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让学生了解聚散之美。

2、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自己的方法表现聚散之美。

五.教学过程
1、课件播放图片,让学生赏析,引导学生说出图片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说说有什么聚散现象。

2、对比简析作品,体会聚散之美。

导入课题。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板书!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欣赏、观察、体会并且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欣赏分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一)活动一:欣赏分析身边的聚散之美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资料,烟花绽放的那一刻,鲜花盛开的快节奏,蚂蚁从洞中出来进去,请学生欣赏,引导学生说说美不美,为什么美?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欣赏、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聚散之美。

2、引导学生回答出,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聚散之美
教师总结:聚散的美都体现在一种动态上面,时间很短暂,但是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是永恒的,那么我们如何将这聚散之美保存呢?(用绘画的形式将聚散之美表现出来)
(二)活动二:点的聚散之美的教学
1、赏析课本中的图片《粉色的音调》—康定斯基【俄罗斯】
教师活动:
(1)康定斯基的简介;
(2)师讲解《粉色的音调》这幅画的特点:一幅抽象派的作品,他
用画笔在纸上弹奏色彩的音乐,在苍蓝的天幕上,安装了一块橙黄的方框,方框那神秘的瞳仁里,浑圆的五彩音符就飘出来了,每个音符都罩着一圈粉色的修饰音。

围绕着最大的那个粉红音圈跳舞,就像和谐的万物自由生长。

(3)欣赏康定斯基的代表作品。

学生活动:感知抽象画和抽象画的创作方法。

2、欣赏吴冠中大师的《春如线》
教师活动:
(1)吴冠中的简介;
(2)《春如线》解析:大师描绘的是春天,纤细柔和的线条犹如少女的长发和垂柳的枝条让我们感受到了春的气息。

它是美术造型的一个普通又有趣的笔法。

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

”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
(3)欣赏吴冠中代表作品。

学生活动:说出作者表现聚散之美的方法。

(点线结合)
3、分析总结
教师总结:从大师的作品中可以得出,表达聚散效果可以点线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富有节奏。

(三)活动三:师生交流,分析创作方法
教师活动:
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达聚与散。

1、师生交流,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

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2、欣赏学生作品图片并且分析。

3、师生共同总结点的聚散创作方法。

4、师示范(用喷与洒的创作方法作画,相机强调调色时水份的掌握)。

5、师讲解用粘贴的方法表现聚和散。

学生活动:思考、分析总结点的聚散创作方法
师生总结:板书:喷、洒、画、粘贴。

设计意图:(课堂是学生的,他们是主体。

课堂中的思索与回答能拓宽学生视野,开启创造力。

本环节突破了重难点,让学生真正的主动去学习,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四)活动四: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出示作业要求
1.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2.用彩色纸表现聚和散。

学生活动:
明确作业要求,思考创作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动手操作。

(五)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件表现聚散的作品,在用喷洒的方法进行作业
时,颜料很容易溅在身上,创作时要小心(提示学生注意保持教室的清洁)
(六)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欣赏评价。

密与聚疏与散
点线结合
喷洒画粘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