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票据电子化的技术研究分析-软件技术实现票据电子化的技术研究分析冯晓褚红梅(中国银联电子支付研究院上海201201)摘要近年来随着IT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正在进行电子化、信息化的产业升级。
但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票据凭证依然以传统的纸质支票为主,由于纸质票据需要打印、人工配送等环节,因此在流通上存在一定的不便利,尤其是对于互联网、移动支付的交易领域。
本文针对纸质票据存在的问题,在满足现有各参与方需求的前提下,提出了电子票据系统的设计思路,并分析电子票据系统应具备的主要功能和对应的技术要求,为未来票据电子化的实现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票据,现场推送,远程通知doi:10.3969/作者简介:冯晓,男,1986 年生,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及研究领域:支付行业前瞻性技术的研究,Email :[emailprotected] ;褚红梅,硕士,工程师。
0 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商业行为的重要法律依据,票据承担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票据的种类较多,不同的票据作用并不相同,本文研究的票据是指与消费者支付密切相关的交易凭证,包括签购单、商户账单、非税票据、发票、企业小票等。
目前,上述票据在使用中多数采用纸质来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纸质交易凭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 纸质票据不符合移动和互联网支付交易的发展需求,为了票据的配送需要增加额外的交易成本,甚至票据配送的不便在一定层面上制约了互联网和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2) 纸质票据容易伪造,核实其真实性难度较高;3) 降低了交易速度,增加了消费者的保管难度;4) 造成了严重的纸张、油墨、人工的浪费,随着商业活动的增多,这种资源浪费将越来越严重。
随着上述问题的不断加剧,目前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社会团体、企业逐步开始试点电子票据的应用。
如商业银行的信用卡账单、民生服务的公缴账单、商家的购物小票等。
本文主要是针对上述电子票据的未来规划,包括开具、归集、使用等各个过程中的实现方式。
1 电子票据未来蓝图作为支付的重要交易凭证,电子票据将围绕个人用户为中心,充分能实现电子票据的全流程服务理念,同时,也将保证电子票据的服务范围包括开具单位、监管单位,充分满足各参与方的票据服务需求。
1.1 电子票据的参与主体在电子票据的全流程中,参与主体主要包括个人用户、开具单位、监管单位、系统管理方四方,具体职责如下:1) 个人用户:主要以大众消费者为主,票据的终端使用者。
可将电子票据作为交易凭证、售后凭证;2) 开具单位:电子票据的开具机构,负责向监管机构申请电子票据的开具权限,为个人用户开具电子票据,并认同电子票据作为交易凭证、售后凭证;3) 监管单位:电子票据的职能管理机构,特定票据是在政府管理部门监管下开具的,主要负责授权开具单位开具电子票据,管理电子票据的开具数量、种类等;4) 系统管理方:开发电子票据技术系统,并支持电子票据系统的日常运营工作。
1.2 电子票据的蓝图在电子票据的系统蓝图规划上,采用票据数据集中化处理、服务应用独立处理的技术架构[1]。
具体如图1所示:1) 票据数据的集中化处理(1) 个人票据管理中心虽然电子票据的业务范围涉及电子签购单、电子账单、电子发票、电子非税票据等多类票据业务,但从个人用户的角度,个人用户管理上述票据,应基于同一个管理平台[2],并在该平台上实现票据的分类、支付、打印、下载等多样化服务。
(2) 数据统一管理根据大数据的特点,随着数据范围的增多,数据维度的丰富,数据挖掘的潜在价值更大。
例如,如果电子签购单、电子账单、电子发票是个人用户的真实消费数据,根据对数据的综合处理、分析,可更加深入地了解用户的消费习惯、兴趣喜好,并以此为基础,向用户提供定向的增值服务。
2) 不同对象的应用服务(1) 适配不同票据的技术接口由于票据的类型不同,各票据的关键信息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电子票据作为票据数据处理的核心系统,应具备支持不同票据的数据传输接口(TCP/UDP)、传输方式(联机/批量),除了支持从合作机构传输来的票据,还应支持个人用户自行上传的票据。
(2) 为开具单位提供多样化服务针对上述票据类型,电子票据系统需为不同的合作机构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应用,如定制票据模板、查询票据信息与票据状态、对票据进行统计分析等。
(3) 为监管单位提供定制化服务票据作为交易的重要凭证、售后凭证,不同票据有不同的行政监管机构,如发票归属税务机构,非税发票归属财政部门,因此,不同的票据应满足监管机构的定制化管理需求。
2 电子票据系统的总体方案根据票据的生命周期,票据在业务处理流程上,可分为制作、开具、通知、使用、验证五个步骤。
为了保证电子票据完整覆盖传统业务,下面将参考票据的传统流程处理,涉及电子化流程,请参考图2所示:1) 票据的制作对于传统的纸质票据,需要专门的外部供应商进行票据定制、制作,需要物流机构发送、配送,对开具单位而言,需要持续的成本投入。
对于电子票据,只需要开具单位根据业务流程,一次性完成定制模板的开发,避免了印刷、配送、库存等成本,降低了企业成本。
2) 票据的开具对于传统票据,需要专职人员手工开具票据,而且多数情况需要对票据留底,保存开具凭证。
对于发票等法律凭证,还需要对票据的开具机构进行监督,包括监督票据的开具数量、开具名目等。
对于电子票据,可直接通过电脑在线开具。
对于发票的监管,可采用在线方式,对开具单位进行实时监督,并可采用系统配置手段,设置开具单位可开具的数量、金额等。
3) 票据的通知[3]对于传统的纸质票据,如果是现场交易,可在现场将票据给用户;如果是在线交易,需要进行快递配送。
对于电子票据,票据可采取短信、图片、邮件等多种方式传输给用户。
在票据存储上,可存储在远端服务器或本地。
此外,还可根据业务需要,向用户实时或批量传输电子票据。
4) 票据的使用对于传统票据,用户需要随身携带票据,证明交易的真实性。
如果遗失或票据破损,开具单位或维修单位可能不再提供售后保证服务。
对于电子票据,用户不再需要保存纸质凭证,即可采用打印、发送等方式证明。
开具单位或维修单位可以在线查询历史记录,确认用户的身份。
此外,电子票据可作为票据统计分析的数据源。
5) 票据的验证对于传统票据,开具单位或维修单位需查验纸质票据的真伪,确认票据是否在维保范围内。
一般采用人工审核方式。
对于电子票据,除了验证电子票据的有效性,还可与单位的会员管理系统结合,通过查询会员的历史记录,确认票据的真实性。
3 电子票据的开具目前,根据市面上票据种类,可分为开具单位自行管理类票据、监管单位管理类票据。
其中,开具单位自行管理类票据,是由开具单位自行开发票据系统,设置票据排版、开具项目等,通常作为交易凭证。
监管单位管理类票据,是由税务机关、财政部门等行政管理部门开具,可作为会计入账依据的法律凭证。
如发票、非税票据。
由于两类票据的业务流程不相同,因此,在设计票据开具的电子化流程[4]上,也存在异同。
具体如图3。
1) 开具单位自行管理类票据的开具根据开具单位信息化水平的不同,商家可分为已有票据系统的商家、没有票据系统的商家。
(1) 对于已有票据系统的开具单位,电子票据系统将提供联机、批量两种票据传输方式,支持开具单位的票据信息传输。
(2) 对于没有票据系统的开具单位,将开发标准、个性化的票据模板,帮助这类单位可在线直接开具电子票据。
2) 监管单位管理类票据的开具与开具单位自行管理的票据系统不同,监管单位管理类票据不仅涉及税务稽查、工商检查等环节,还是公司财务部门的正式入账凭证,具有法律保护的依法凭证。
因此,设计该类电子票据的开具流程需要开发面向监管部门、财务部门的特殊窗口,具体如图4所示。
根据监管单位的信息化水平不同,机构可分为已有票据系统的、没有票据系统的。
(1) 对于已有票据系统的单位,将根据监管单位要求,开发票据系统的传输接口,支持联机传输、批量传输两种方式。
开具单位通过监管单位系统开具电子票据;监管单位将票据传输至系统存储。
(2) 对于没有票据系统的单位,将根据监管单位的要求,为授权开具单位开具电子票据。
具体流程如下:开具单位在线申请开具权限,包括票据类型、数量等;监管单位在线审批商家资质,授权商家开具;开具单位在线开具发票,系统保存票据记录;监管单位在线查询发票,统计分析数据。
由于监管单位开具票据涉及财务入账、报税等环节,本系统所涉及的电子发票,打印后不可作为报销、入账证明,主要用于售后证明依据。
4 电子票据的通知电子票据开具后,需要向个人用户推送该票据,根据通知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向现场推送、远程传输两种方式,具体如图5所示:1) 现场推送,是指在交易现场,通过NFC、蓝牙、声波等近场传输技术,向用户手机、PAD等智能终端传输票据。
2) 远程通知,是指通过互联网、移动网络的方式,经远端服务器通知个人用户电子票据生成,个人用户可登陆手机APP、网站查询票据的详细信息。
5 电子票据的使用针对使用用户的不同,电子票据系统提供面向个人用户的、面向开具单位的、面向监管单位的服务应用,具体如下:5.1 面向个人用户的应用个人用户可通过电子票据平台,享受电子票据的查询、下载、打印、发送等服务。
1) 查询服务:个人用户登陆电子票据服务平台,选择指定的票据种类,输入电子票据的查询关键要素,如交易时间、金额等,查询票据信息。
2) 下载、打印服务:个人用户查询到指定的票据后,可打印该票据,用于售后服务、交易凭证。
3) 发送服务:本人可将票据转发至其他用户,如售后服务公司。
5.2 面向开具单位的应用开具单位可通过电子票据平台,查询已开具的票据记录、统计票据数据,对于发票、非税类票据,可在线向监管单位进行申报。
1) 查询票据记录:开具单位登陆电子票据服务平台,输入票据的查询信息项,如交易时间、金额,既可查询指定的票据记录。
2) 票据统计:可统计指定时间内,开具单位开具的票据数量;可获得不同时间区间内票据的数量变化等。
3) 在线申报:对于发票、非税票据,开具单位可在线向监管机构提起申报请求。
5.3 面向监管单位的应用监管单位可在线查询指定的电子票据记录、审批电子票据的权限、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对电子票据进行统计分析。
1) 查询电子票据记录:监管单位登陆电子票据平台,输入指定电子票据的查询条件,如单位名称(支持模糊查询)、时间周期等,平台将显示该周期内的交易记录。
2) 审批电子票据开具权限:对于开具单位提出的票据申请,监管单位可在线完成审批,如审批开具单位的电子发票权限,授权开具单位开具发票的数量、金额大小等权限。
3) 统计分析:对于开具电子票据的数量、金额进行统计分析,可统计指定时间段内的数量变化曲线、金额变化曲线[5]。
6 电子票据的验证当个人用户进行售后、维保时,开具单位需验证电子票据的真伪及交易信息,验证方式如下:1) 扫码验证方式:对于有二维码、条形码的电子票据,用户将票据打印送至开具单位,开具单位登陆电子票据系统扫描二维码/条码,验证票据真伪;2) 用户身份验证方式:个人用户携带个人有效证件(身份证),开具单位验证用户身份,通过后可在系统内查询对应开具的票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