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海南七仙岭索道工程位于保亭县七仙岭温泉国家旅游公园内,该索道分为上下站房和9个支架基础,索道水平距约1730m,高差540m,平均斜度31.11%。
该索道线路和上站需要运输到位的土建材料、设备约3000t,上下站房之间没有公路,人工运输价格偏高,且每天运输量又少,不能满。
点前38mm运输荷载最大为4t,考虑到运输轻型货物(水泥、钢筋、塔架杆件),设置2-4套小型专用跑车,运输上站索道设备和线路支架,设置2套大型跑车。
下站锚固坑设置根据地质勘测采取捆绑大型稳固岩石或挖设锚固坑石方填充的方式进行,上站锚固预先利用8#基础(正式索道)北测25米处的大岩石用钢丝绳捆绑的形式进行。
待临索通车后,预先运输上站锚固墩建筑材料,人工或半机械运输至使用地点,浇筑上站锚固墩;然后临索运输2#-8#(正式索道)支架的建筑材料,待上站锚固墩达到养护期后将临索的两根承载索稳固至锚固墩上,运输9#和上站的土建材料;根据土建施工完成情况运输支架钢结构和设备,最后运输上站设备,由现场需要补运完建筑材料后拆除临索,开始安装线路支架。
道》3 临时索道主要参数和计算1.1 临时索道主要技术参数1) 临时索道线路参数(1)索道平距1547m(2)索道高差501m(3)索道型式双线往复无极式(4)索道运量24t/日.平均(5)工作制度8h/天(6)单件最大运量4t/次(2)直径Φ36.5mm(3)单位长度重量 4.73kg/m(4)最小破断力 856KN(5)断面积 503mm2(6)承载索锚固型式两点锚固4) 选择牵引索参数(1)结构形式左右捻钢丝绳6×37+1(2)直径Φ21.5mm(3)单位长度重量 1.63kg/m(4)最小破断力 296KN4.2 计算说明海南七仙岭索道工程的临时索道方案是根据相关资料以及国内常规临时索道设计方法计算的,详细的计算资料如下:由于临时索道为多跨索道,最大跨距为488m,所以计算以最大跨距内的参数计算来控制,海南气温温差变化很小,临索使用时间约4个月,均处于夏季,温差取10ºC。
4.2.1承载索选择与计算1)最大跨内参数计算j02)承载索最大、最小张力计算由于上述计算结果是最大跨内进行的,而承载索的最大张力发生在上站,最小张力发生在下站,因此,需计算出上下站处的承载索张力:最小张力:发生在下站T min=154540N根据经验最小张力应满足:T min≥(8-10)RR—小车轮压R=1.1×43237/8=5945NT min=154540N≥10R=59450N 符合要求最大张力:发生在上站T max=335611N3)承载索安全系数校核:n=856000/335611=2.55≥2.5使符所以1)最大爬坡角计算最大爬坡角发生在重车到达6号临时支架时,即在最大跨的爬坡终点处,经计算最大爬坡角为:33º2)最大功率计算驱动机位于下站,采用固定张紧装置,按初张力4000N计算,最大功率发生在重车在最大爬坡角处:驱动机园周力为:T=Q1×sin33°+f(2×Q0+Q1+2×47.3×488)cos33°=22550N驱动机功率为:N=(22550×1.2×1)/(1000×0.85)=31.8kW3)牵引索安全系数校核根据锚固坑受力可分解成抗拔力和抗拉力单独进行计算;1、抗拔力由两部分组成,即锚固坑的自重G和锚固坑与土壤之间的摩擦力F,因此锚固坑的抗拔力为Q=10G+F其中G=长×宽×高×γF=μPcosA故 Q=10长×宽×高×γ+μPcosA (1) =10×5×4×3×1.7+0.4×70×cos39=1020+21.6=1041.6t5 临时索道施工方法5.1临时索道工艺流程图临时索道工艺流程示意图5.2临时货运索道描述临时索道设计为双承载往复式货运索道形式,其中两根承载索均可以运输货物,相当于双向无差别运输。
牵引方式采用无极牵引,即绕过驱动装置、迂回轮与牵引运输小车相连的牵引头索,与绕过拉紧轮从后部和牵引运输小车相连的牵引尾索,用20m)不4#6#临(3)在土质上直接清平摆放临时塔架,若基础设置在岩石上,将支架底部底座位置区域的岩石凿平,进行安装;临时支架顶部采用缆风绳固定,每座支架采用8—12根Ф18mm钢丝绳(揽风绳)稳固到四周的岩石上,高于15m的支架采用双层揽风绳进行稳固。
(4)提前在岩石上用冲气钻进行钻孔,孔径为Ф30mm,深度为0.5m~1m(视现场岩石风化程度而定)。
揽风绳固定的地锚采用Ф26~Ф28mm圆钢或螺纹钢筋,采用无收缩灌浆水泥进行填充。
临时索道支架示意图(5)人字门型组合桅杆示意图详见附图。
5.2.2牵引驱动装置(1)选择绞磨磨头卷扬机,牵引力5t,运行速度1m/s。
(2)绞磨磨头卷扬机设置在下站,用Ф22mm钢丝绳缠绕底座固定在岩石旁,并在底座地面打桩稳固。
(3)下站用两个自制的直径500mm、绳槽直径24mm的滑轮作为导向轮,导向轮用Ф22mm钢丝绳固定在下站附近的岩石上。
(4)上站采用1个直径900mm、绳槽直径24mm的导向轮作为迂回轮,迂活动鞍座示意图牵引运输跑车示意图5. 2.4 承载索1)运输货物的承载索直径Ø36.5,钢丝绳选用左右捻钢丝绳。
承载索中心距为1.5m。
2)承载索张紧力用32t 滑车组和8t卷扬机张紧,张紧后,将滑轮跑绳和钢丝绳用U型夹打上保险夹,以防跑索。
3)根据实际情况张紧承载索,保证货物不碰撞树木和植被,并且张紧力(5)采用人工运输方式将1t卷扬机、Ф12.5钢丝绳(缆风绳)、抱杆,运输到需要架设临时支架的基础上。
5.2.5.2临时支架安装(1)临时支架安装采用桅杆吊装,桅杆规格选Ф133×6mm无缝钢管或木质人字桅杆,长10~12米,1吨滑轮组配1t卷扬机穿Ф12.5mm钢丝绳,锚固眼设在附近已经钻好眼的岩石上,埋预埋件采用Ф26mm圆钢或螺纹钢筋加工而成,圆钢一头为机加工螺纹,配相对应螺母。
(2)临时支架采用地面组对,整体吊装。
组对时,每段安装必须逐段测量控制每一段支架的偏差,消除下一段塔架累计偏差。
(3)支架安装完毕后,通视各临时支架中心线,必须确保中心线误差在3~4用光胶带缠紧,防止绳头脱落。
(5)展开承载索时,必须确定承载索索盘内钢丝绳的捻搓方向,并利用放劲工具,做好承载索的防破劲措施,根据索道行车方向将承载索牵引到相应的线路上。
(6)在沿途线路上的接触点,树木、岩石与承载索接触点设置木块,根据实际受力多设木块对承载索进行保护。
(7)展开时,在卷扬机旁边放置几个空索盘,对牵拉的Ф21.5mm钢丝绳进行收绳。
(8)沿途看护人员、卷扬机操作人员、跟索头人员和安全员以及统一指挥人员必须配置通信工具,随时保持联系。
(3)全面检查所用的起重工机具和所使用的钢丝绳,对已经损坏的机具和断丝的钢丝绳必须及时换掉。
板卡子连接处专人看护,对于在张紧过程中有松动现象时,及时发出停止张紧信号。
(4)指挥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以及各看护人员要随时保持联系,以便对突发事件及时处理。
(5)一切准备工作完毕后,开动卷扬机,卷扬机采用低速档收绳和张紧。
(6)当承载索测力计达到计算的预紧力后,及时、准确的发出停车信号。
(8)松掉下站的绳卡,将承载索再次固定,固定时使用的绳卡不少于10个。
(9)检查钢丝绳和轮槽接触情况,满足要求后回卷扬机。
(4)将Ф21.5mm钢丝绳两个绳头分别用自制的板卡子固定,其中一端留出穿如卷扬机绞磨的长度,约5m。
(5)Ф21.5mm钢丝绳另一端在距离绳头15m的地方重新打板卡子,用8t 滑轮组、Ф12.5mm钢丝绳和3t卷扬机进行张紧。
(6)张紧时必须查看每个鞍座上牵引绳的具体位置,不能盲目进行过张,切除多余牵引绳。
(7)张紧完毕后将预留的牵引绳一端穿入5t快速卷扬,缠绕4圈半后与Ф21.5mm牵引绳另一端插接,形成循环闭合。
(8)运转5t卷扬机,从低速开始运行,逐渐达到高速,查看牵引绳的受力情况和在各支架上的运行情况,运转至少达8小时。
5t在绳槽内,若出现跑绳或者导轮不滚动的情况,及时通知下站8t卷扬机操作人员停车,问题处理完毕后方可继续运行。
(7)运输到位后停车,用手拉葫芦卸车,将重物摆放在地面上,反向运行卷扬机,将跑车运至下站继续下次运输。
5.2.5.7 牵引索、承载索运行了一段时间后,根据延长量,再进行第二次调整,保证牵引索、承载索的挠度。
5. 2.5.8 特别要经常检重,牵引绳、平衡索、承载索的磨损情况,超过报废标准必须进行更换。
5.3 临时索道线路修改5.3.1 下站拆除跑车,将牵引索和承载索放松,使之没有张紧力,在8 #正式支架点切割钢丝绳。
上7.5做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岗前培训。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要求各单位在输出人员时,必须提供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复印件,否则不允许进入此工程施工。
7.6施工中禁止无证操作和私自操作,禁止安排无证人员进行特种作业,一经发现或发生事故,首先追究安排者的责任。
7.7做好劳务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
各单位在签订合同前,在资质审查上严格把关,对不具备条件者不得使用。
签订合同前必须先签订安全协议,必须将名单报项目部审查并办理〈施工证〉,对老弱病残及未成年人员不准使用,所有外包人员必须与外包单位签订用工合同。
进场人员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并做好登记后方可上岗作业(特殊工种需持有效证件上岗)。
人员的增减必须及时通知项目用,确保防护用具自身可靠。
7.12凡从事高空作业时,应佩戴安全带,安全带必须为双扣双带,系挂时应分别挂到不同的牢固可靠处,并高挂低用原则,登高作业,禁止穿硬底或高跟鞋,高空用的工具和紧固件必须放在工具包内,安装时支架下方避免站人,高空严禁使用开口板手紧固螺栓。
7.13高层施工作业区,必须搭设利于行走的平台,以提供安全保障。
7.14高空作业人员必须做好双保险,系好安全绳的同时,一并将麻绳系在腰间,另一端固定在周围比施工面较高的大树上或大岩石上,并要做好栏杆等有效保护措施。
7.15现场施工尽量避免交叉作业,对不可避免的交叉作业,必须采取防护吊物下方及吊机回转半径内严禁有人。
7.20正式吊装前应先进行试吊,试吊中检查全部起重机具的受力情况,确认一切正常后,方可正式吊装,严格执行“十不吊”。
7.21钢丝绳的使用安全系数K应符合下列要求:当作拖拉绳时,k≥3.5;当作卷扬机跑绳时,k≥5;当作捆绑绳或吊索时,可根据荷重大小、受力根数、弯曲程度、有无护绳装置等情况来决定其安全系数,一般为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