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验-循环水试验部分一、实验目的水的循环使用是我国节水战略的基本国策之一。
在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水在循环过程中,不断地蒸发浓缩和反复接触空气,杂质含量升高,系统设备的结垢、腐蚀和微生物故障频率增加。
水的浓缩倍数越高,节水效果越明显,但对设备的危害性也越大。
为了将循环冷却水质控制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需要投加水质稳定剂、排污和补充新鲜水。
通过一周试验,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从事水处理工程的动手能力。
(2)综合运用水处理单项技术、腐蚀速度监测技术和水质检测技术能力,了解传热、传质过程。
(3)系统地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数理统计计算能力。
(5)化学故障的诊断与预防能力。
(6)协调各技术部门的组织能力。
二、实验原理在实验室给定条件下,用常压下饱和水蒸汽为传热介质,根据生产实际流速、流态、水质、金属材料、换热强度、浓缩倍数、加药量和冷却水进出口温度等主要参数,进行循环水动态模拟试验,通过水质监控、经典腐蚀挂片,污垢热阻和污垢黏附速度的测定,以及污垢成份分析,试验数据的数理统计,旨在判断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工作状态。
可根据以下指标判断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运行状态:(1)防腐指标:①腐蚀速度:碳钢<0.125mm/a,铜合金<0.005mm/a。
②无点蚀。
(2)防垢指标:①ΔA<0.2。
②粘附速度(mcm):0~15(很好);15~30(好);30~40(允许)。
③污垢热阻:<(1.72~5.16)×10-4(m2·K/W)。
(3)微生物控制指标:①异养菌:<5×105个/mL。
②粘泥量:<4mL/m3。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一)循环冷却水动态试验系统本实验系统由两套循环冷却水装置组成,可模拟生产过程的两种运行工况。
(1)蒸发器:用电加热除盐水的方法,产生蒸汽。
由预定的换热器传热端差控制加热器功率。
(2)换热器:为管式表面式换热器,管外为饱和蒸汽,管内为冷却水。
(3)换热管:以被测试管为换热管,尺寸:Φ10×1,几何长度mm,受热面长度mm;材质:HSn70-1A,不预膜。
冷却水进口和出口的温度既可就地抄录,也可由计算机自动采集。
(4)冷却塔:以塑料球为填料,引风机强制通风,受热冷却水与空气呈逆向流动。
引风机由预定的冷却塔传热端差控制启停。
(5)循环水泵:在控制柜上操作,就地手动调节流量。
(6)排污补水:在控制柜上操作,自动排污补水。
(7)腐蚀挂片。
①铜监视片:长×宽×厚约为××;材质:HSn70-1A,不预膜;安装位置:测试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各2块。
②水侧铁监视片。
尺寸:长×宽×厚约为××;材质:A3,不预膜;安装位置:测试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各2块。
(8)水汽额定工况:①冷却水保有水量:约60kg。
②冷却水流量:180±0.5L/h(相当于测试管内流速1m/s)。
③冷却水循环1次所需时间:20min。
④测试管出口温度:45±0.3℃。
⑤测试管进出口温差:10℃。
⑥饱和蒸汽温度:100±1℃。
⑦浓缩倍数:用Cl-指示浓缩倍数,并参考电导率和SiO2的浓缩倍数。
浓缩倍数从开机后1.0逐步上升至3.5~4.0,然后稳定运行至试验结束。
⑧排污控制:当冷却水监测指标连续2次(第2次为确认)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则应弄清情况后加大排污量:浓缩倍数K>4.0;ΔA>0.2;循环水“Ca2++全碱度”(以CaCO3计)>1150mg/L。
⑨排污方式:设置排污时间后自动排污,排污水量须统计。
⑩pH控制:当循环水pH>9.0时应考虑加酸,以降低循环水碱度。
(二)其他(1)电导率仪,1台。
(2)小硅表或754分光光度计,1台。
(3)有关硬度、碱度、Cu、PO43-、Cl-等成分的分析药品。
(4)pH计,1台。
(5)A3、HSn70-1A标准试片,各10片。
(6)电子天平(精度0.0001g),1台。
(7)清洗试片的专用酸、碱,无水乙醇,各500mL。
(8)水质稳定剂,100mg/mL的WUWS2-2006,500mL。
(9)固体清洗剂,12kg。
(10)乌洛托品,2kg。
(11)烘箱,一台。
(12)1mol/L的硫酸,500mL。
(13)聚四氟胶带,1卷。
(14)手电筒,1个。
四、试验方法(一)试验用水以长江自来水为补充水源,在浓缩倍数3~4倍条件评价系统的运行状态。
试验开始和试验结束分析自来水质,检测项目见表1。
(二)水质稳定剂用量(1)启动投药:一次按保有水量计投入剂量为40mg/L的WUWS2-2006。
(2)运行投药:根据循环冷却水总磷含量(以PO4计)调整加药量。
循环水总磷含量控制值为6.5~7.0mg/L。
(3)运行加药方式:直接将WUWS2-2006投入到补充水箱中,搅匀。
(三)试验步骤3.1 动态模拟试验系统的清洗(1)将旧试管安装在动态模拟试验系统的蒸汽发生器内,连接好系统。
(2)1#、2#凉水池注满自来水,各加入固体清洗剂3kg和乌洛托品0.5kg。
(3)冷凝器注满除盐水。
(4)加热器关闭,启动有关水泵,循环清洗6h后排污,用自来水彻底置换,直至池中水浊度≯5NTU 、pH 为7~8。
(5)换下旧试管,进入下一步操作。
3.2 新试管、试片的准备与安装(1)检查试管外壁镀铬是否完好(厚 微米),准确测量其有效长度、计算其内表面积,用无水乙醇清洗其内外表面,干燥至恒重(两次重量误差0.3mg ,准确至0.1mg ),记录试管重量,置于干燥器备用。
(2)选用标准腐蚀试片,用卡尺测量长、宽、厚后,用无水乙醇清洗,然后干燥至恒重,记录试片重量,置于干燥器备用。
(3)将新试管用连接管接好,缠好聚四氟胶带,保证其密封性良好。
把新试管安装在动态模拟试验装置的蒸汽发生器内,接好各接头,保证无水渗漏。
(4)向1#、2#凉水池中各注入试验用水约60L ,根据实际注水量,加入剂量为40mg/L 的WUWS2-2006,搅匀。
(5)向1#、2#补水箱各注入试验用水约30L ,根据实际注水量,加入剂量为10mg/L 的WUWS2-2006。
(6)启动动态模拟试验装置的循环泵,确认无水渗漏后关闭循环泵。
3.3 开车(1)设置电源控制柜的温度、程控时间等有关参数。
(2)启动计算机,准备采集温度、时间数据。
(3)开蒸汽发生器电源,进行加热。
(4)当蒸汽发生器内热水温度达50℃时,开启循环泵,调节到规定流量,迅速升高锅炉温度,直至产生饱和蒸汽。
(5)调整和控制好流量、温度等参数,使之达到正常运转。
(6)待蒸汽温度和冷却水流量达到规定值,并稳定2~6h 后,每隔15~30min 记录冷却水进口、出口的温度和蒸汽温度共8次(应严格将流量、进口温度、蒸汽温度控制在规定值。
用数理统计方法舍去其中异常值,求出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计算污垢热阻的依据。
(7)按式(1)计算试验管的污垢瞬间热阻r 。
⎪⎪⎭⎫⎝⎛----''-=in out inin out in p i t t t T t t t T RC l d r 003600π (1) 式中,r —瞬间热阻,m 2·K/W ;d i —试验管内径,m ;l —试验管的有效换热长度,m ;R —试验管中冷却水流量,kg/h ;C p —水的热容量,4186.8J/(kg ·K) ;T 0—蒸汽温度,K ;in t —清洁试验管时冷却水进口温度,K ;out t —清洁试验管时冷却水出口温度,K ;in t '—非清洁试验管时冷却水的瞬间进口温度,K ;outt '—非清洁试验管时冷却水的瞬间出口温度,K 。
初始运行阶段不排污,当浓缩倍数达到3.5以后开始排污。
之后,根据实时监测的浓缩倍数,调整排污水量,以维持浓缩倍数在3.5~4.0范围内。
3.4 正常运转(1)严格控制和按时记录热介质温度、循环水流量和换热试管进出口温度等工艺参数。
(2)试验中经常对热水浴的恒温控制、凉水塔风机、补充水、排污系统、循环泵的流量计等进行检查与调整。
(3)试验中循环水的分析项目频率见表2。
(4)每隔2h 抄录一次温度、流量数据。
(5)每隔1h 调整一次调整流量。
(6)每10~15min 自动采集一次温度。
3.5 正常停车(1)试验结束后,应先停运加热器。
(2)继续保持水循环,直到加热器冷却后,停运有关水泵,关闭所有阀门。
(3)关闭控制柜总电源。
(4)放掉试验装置内存水(冷却水和除盐水)。
(5)参照3.1方法对试验装置进行清洗。
(6)放掉试验装置内存水。
(四)试管试片的后处理(1)小心取出试管和试片,观察记录外观,照相存档。
(2)将试管和试管在105±5℃干燥至恒重,记录其重量。
(3)试片清洗:先用软刷除去试管和试片表面软垢,然后依次进行酸洗→水洗→碱洗→水洗→吸干水份→无水乙醇清洗→干燥→恒重。
(4)称量清洗后的试管和试片重量。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整理(1)污垢热阻:①整理污垢热阻试验记录。
②绘制污垢热阻图。
③给出结论,包括运行过程中污垢热阻的波动范围、平均值,以及与经验值对比,评价系统结垢状况。
(2)黏附速度:①计算试管、试片的污垢黏附速度。
②给出结论(根据经验值评价等级)。
(3)腐蚀速度:①计算试管和试片腐蚀速度。
②绘制冷却水铜含量经时变化曲线。
③整理试管和挂片的形貌观察结果。
④给出结论: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 50050-1995)评价系统腐蚀状况。
六、故障处置预案按表3故障预案消除故障。
七、安全提示(1)不得在系统通电情况下拆卸和安装试验装置,以免触电。
(2)不得在锅炉尚未冷却的情况下排放除盐水,以免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