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扶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举措及启示
摘要:了解和学习德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推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经验和做法,对推进我省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可以从切实提高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科技研发项目、贯彻落实鼓励中小企业创新的各项政策、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创新的集群式发展等方面不断推动我省中小企业的创新步伐。
关键词:德国中小企业创新启示
在绝大多数公司追求大型企业集团的商业模式的同时,德国人选择了不一样的道路。
“限大促小”的思路看似反常,却打造出了非同一般的竞争力。
如果查看最近几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我们会看到,在全球500强中,德国企业的入围数量一直排在美国、日本甚至法国、英国之后,这似乎与它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的地位不太相称。
可以说,德国大企业在全球并不占太大优势。
然而,这却并不妨碍德国经济持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事实上,德国经济真正的支柱在于富有活力的中小企业。
有一组数据为人所熟知:中小企业占到了德国企业总数的99.7%,就业人数占到全国总数的70%,公司净产值占到全国总量的近一半。
了解和学习德国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推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经验和做法,对推进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1 德国政府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措施
德国中小企业是指员工人数在1至500人之间的企业,中小企业
数量占德国全部企业总数的99.7%,创造了德国70%的营业收入,是德国经济的主要支柱。
鉴于中小企业在德国经济发展及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德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视中小企业为创新的发动机。
为解决中小企业经济实力弱、难以承担高额研发成本的问题,德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
1.1 在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总体科技发展计划中,将中小企业创新放在突出位置。
——德国高技术发展战略。
2006年,德国制定了统一的《国家高技术发展战略》,其主要目标是确保德国科研水平和经济竞争力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保证其在能源、环保、交通、安全、医药、生命、航天等领域处于世界尖端水平,能够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60亿欧元科研发展计划”。
2006年,德国联邦政府正式通过了该计划,即五年时间内,总共追加60亿欧元用于经济领域的研发活动。
计划的重点是加强对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航天技术、健康科学等尖端科技和跨学科技术的资助;同时,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增强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及促进与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产学研合作。
1.2 在国家层面制定了一系列中小企业科研专项扶持计划,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改善企业科研项目融资条件,鼓励企业间或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引导企业接受专业创新咨询服务。
——“zim计划”,即中小企业创新核心项目计划。
该计划于2008年启动,资金总规模逐年递增,到2010年已经达到22亿欧元。
该计划是德国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创新最主要的措施,覆盖范围最广,为中小企业间和企业与科研机构间合作开展科研创新项目提供资助,科研内容不受技术领域限制。
——“研究奖金计划”。
该奖金是一项面向经济发展需要开展研究的专项奖金,于2007年正式运营,其宗旨是最大限度地动员高等院校和其他研究机构共同推动德国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以便把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市场产品。
——“inno-watt项目”。
该专项是德国政府专门为促进新联邦州中小企业创新而制定的优惠政策,主要内容是为新联邦州工商业领域的中小企业提供科研补贴。
——“erp项目”。
为减轻中小企业在进行创新融资时的抵押担保负担,同时也减少商业银行的投资风险,德国政府委托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为企业的创新计划提供长期低息贷款。
——“去创新计划”。
该计划于2010年启动,只面向中小企业,资金总规模9000万欧元,主要支持企业的创新咨询(即企业仅有创新的初步设想或简单图纸,需要就可行性与市场前景向专业机构进行咨询),每个项目补助1万欧元。
1.3 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给予大力支持。
以巴伐利亚州政府为例,该州除帮助中小企业争取国家资助外,还设立了两大地方性创新推进计划,主要包括:
——“fit计划”。
该计划的资助对象主要包括新材料、航空航天、机械、有机和微电子技术领域的中小企业,资金规模达到10亿欧元,资助内容包括科研开发、技术转让、集群建设等。
——“巴州突破计划”。
该计划资金规模达到10亿欧元,主要支持创新与教育,在创新领域的资助对象主要指能源、信息安全等技术领域的中小企业。
2 德国科技园区和创业中心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德国于1988年成立“联邦高科技和创业园区协会(adt)”,专门负责推进园区建设工作,包括对中小企业的服务。
该协会独立于政府,目前共有176个成员,占德国高科技和创业园区总数的一半。
协会主要工作包括:以孵化高科技中小企业为核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发展;加强与产业部门协调,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探索先进的企业孵化模式,注重专业性和科学性,提高孵化成功率;通过质量检测体系跟踪、检验各高科技园区的效率、成果及对新情况的适应性;与各地经济部门、协会交换信息和建议,共同完善科技孵化工作。
德国科技园区和创业中心的管理机构均为企业化运营的管理公司,为中小企业入驻提供了非常完善的服务,包括:提供技术、管理、创业等方面的咨询;提供企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培训;提供细致周到的日常服务;向入园企业提供标准化的厂房、办公室、实验室、会议室。
3 德国产学研合作的两种主要形式
一种形式是企业主导型,即企业出资委托研究所或大学针对某一
专项课题进行研究,这些课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政府资助企业的项目,因为政府在立项时,优先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
另一种形式是政府主导型,即在政府指导下,相关企业(主要指中小企业)、科研院所和大学筹建技术创新集群,在集群建设计划经政府批准后,将获得专项研发资金支持。
这种集群类似于我国的产学研创新联盟,但集群是公司形式,有管理机构和场地,相关产学研三方需要集中到一个园区内进行研发。
4 对我省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启示
与德国相比,我省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同样十分突出,但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急需进一步加强创新资金支持、创新政策落实和创新环境培育。
4.1 切实提高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重要性的认识。
近年来,虽然我省中小企业数量迅速增加,活力明显增强,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品档次相对较低,技术创新需求不旺盛,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严重制约着企业发展后劲。
加快中小企业创新步伐,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是增强中小企业竞争力,推动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4.2 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科技研发项目。
在争取国家和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研发的直接支持:一是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单个项目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产学研结合项目;二是在我省各类科研计划中,对中小企业创新项目给予倾斜,尤其是产学研结合
项目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在孵企业科研项目。
4.3 贯彻落实鼓励中小企业创新的各项政策。
一是认真执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加计扣除政策、企业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政策;二是加强科技金融工作,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基金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创业风险投资,推进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扶持,建立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培育和支持有条件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深化科技保险工作,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支持科技租赁公司发展。
4.4 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创新的集群式发展。
一是加强创新集群或创新联盟建设。
重点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引导相关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组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集群或创新联盟;二是推进园区建设。
加大对开发区、产业聚集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中小企业创新载体的支持力度,培育壮大一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形成集聚发展、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三是加快科技中介机构建设,重点支持一批为中小企业创新提供培训、咨询等服务的科技中介机构建设。
参考文献:
[1]陈俊,吴进.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j].价值工程,2012(18).
[2]傅鸫.企业创新与模仿的博弈分析[j].价值工程,2012(06).
[3]马小勇,杜萍.发展风险投资,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j].价
值工程,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