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培优1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培优1

生成了其他物质 ⑵特 征:
⑶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变味、
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⑷判断方法: 如果变化过程中都生成了其他
物质,则该变化为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
物理变化
概念 本质区别 (判断依据) 伴随现象 相互联系
化学变化
生成 是否
其他物质的变化
没有生成 其他物质的变化
在变化时
有其他物质生成
脱水性

脱水性,脱水的过程是一种化学变化,此 过程生成了新的物质,如浓硫酸能将有 机物(包括木材、布匹、皮肤、糖类等)中 的氢元素和氧元素按照2比1的比例(以水 的形式)脱去,最后只剩下碳元素(有时还 有其他元素或氢元素和氧元素没有脱完) (此过程称为碳化)或浓硫酸能从带结 晶水的晶体(如五水硫酸铜)中,脱去结晶 水,生成无结晶水的晶体。
找出下图中错误的地方
现有如下仪器:
用仪器名称回答: (1)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C ; (2)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f (3)用于较大量液体的反应容器是 b (4)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是 d ; (5)可以起固定支撑作用的仪器是 e (6)可以用于转移、引流的仪器是 a
; ;
; 。
第二单元 课 题 1 空气

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 还原性、助燃性、腐蚀性、毒性、脱水 性等
3、化学实验室的一些操作
初中化学实验室常用的仪 器
试管 酒精灯
烧杯
量筒 集气瓶
水槽
滴管
滴瓶
试管夹
铁架台
玻璃棒
漏斗
量筒读数问题
俯视,读数偏大
仰视,读数偏小


1.(2014•衡阳模拟)进行量筒里液体 读数时,开始仰视读数为29.0mL,倒出 一部分液体后,平视读数为12.7mL,则 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A.16.3mL B.大于16.3mL C.小于16.3mL D.无法确定
3.现代化学的发展—微观探索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 分子的图像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化学家们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 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的探索,使人 类原本无法观察到的粒子呈现在我 们面前,并对其进行操作。
扫描隧道显微镜
现代化学的发展—新材料的研制
用隔水透气的高分 子薄膜做的鸟笼
纳米铜具有超塑延展性, 直径6mm的尼龙绳 在室温下可拉长50多 能吊起质量为2t的汽车 倍而不出现裂纹
化学稳定性

药物的化学稳定性是指药物由于水解、 氧化等化学降解反应,使药物含量(或 效价)、色泽产生变化。包括药物与药 物之间,药物与溶媒、附加剂、杂质、 容器、外界物质(空气、光线、水分等) 之间,产生化学反应而导致制剂中药物 的分解变质。
酸性和碱性

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毒性
毒性(toxicity):又称生物有害性,一 般是指外源化学物质与生命机体接触或 进入生物活体体内的后,能引起直接或 间接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或简称为损 伤生物体的能力。也可简单表述为,外 源化学物在一定条件下损伤生物体的能 力。
答案:A
托盘天平的使用


1.(2014•德州)托盘天平是利用杠杆原理制造 的一种称量仪器.如果仅用一个20g的砝码称取 19.5g的食盐,现有如下操作步骤,正确的称量 方法是( D ) ①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大小相同的 白纸 ②将20g砝码放在左盘 ③将20g砝码放在 右盘 ④将游码拨至0.5g刻度处 ⑤在右盘添加食盐至 天平平衡 ⑥在左盘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A.②④⑤B.③④⑥C.①③④⑥D.①②④⑤
讨论
1、 什么时候将燃烧匙插入集气瓶中?
讨论:导致结果偏高(大于1/5)的原因
1)红磷伸入的较慢
2)弹簧夹未夹紧
2、 什么时候打开弹簧夹? 讨论:导致结果偏低(小于1/5)的原因 1)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红磷的量不足
3)瓶塞处漏气
例题


.在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装置中,燃 烧匙里最好放置下列物质中的( ) A.木炭 B.铁粉 C.硫 D.红磷
物质的 外形、状态 发生改变
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放热,颜 色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实例
矿石粉碎,水蒸发,汽油挥发 等
木炭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等
说明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生成气体等现象发生,但发 光发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
追梦学堂--化学
一、绪言
1、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 质的 以及
性质

组成
结构 __ 、____
变化规律
的科学。
2、化学的发展史
1.我国古代化学成就
2.近代、现代化学的发展
陕西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东汉“酿酒”画像砖拓
越王勾践青铜剑
唐代蜡染屏风
火 药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2.(2013•鞍山二模)用托盘天平称量 5g药品时,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 偏移,这时则应( C ) A.增加砝码 B.添加药品 C.减少药品 D.调节平衡螺母
装置气密性检查
连接好装置,将导管的一端浸入盛水的容器中,用 手掌紧贴试管或烧瓶外壁 ,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移开手掌后,导管中上升一段液柱,证明装置的气密性 良好。 注意:如果环境温度偏高,也可采用酒精灯 微热或其他方法。
解: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示数为29mL,实际液体的体 积大于29mL,又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示数为12.7mL, 是正确的读法,两者之差是16.3mL,所以倒出的液体体积应 大于16.3mL; 故选B.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13•芜湖县模拟)某同学用量筒量取 液体时,仰视量筒液面读数为40mL,倒 出部分液体后读数,俯视量筒液面读数 为35mL,则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 A.大于5mL B.小于5mL C.等于5mL D.无法确定
1、物理性质
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密度、 溶解性……
2、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 可燃性、钢铁易生锈、氧气能助燃…… 说明: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 能、会”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木炭可以燃 烧,糖能溶解于水中。
一些注意的化学性质
道尔顿
氧化汞
汞+氧气
阿伏加德罗
物质是由 原子 和 分子 构成的, 分子 中
原子 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原子论
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 近代化学 的基础。
(2)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
俄国化学家 门捷列夫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 表,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利用元素之间的规律性知 识来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就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 规律可循。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
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⑴定 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⑵特 征: 物质的外形、状态发生了变化 ⑶形 式:破碎、扩散、蒸发、凝固
⑷判断方法: 如果变化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
成,只是物质的外形、状态发生 了改变,则该变化为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⑴定 义:
腐蚀性
目前,人们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有几千万种,其中很多是 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这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条 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绿色化学”又叫“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 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反应 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