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酚醛树脂的基本知识

酚醛树脂的基本知识


合成反应:
苯酚与甲醛的加成反应 羟甲基酚的缩聚反应
(1) 苯酚、甲醛的加成反应:缩聚反应起始阶段发生
OH
O
HC H
OH CH2OH
OH
HOH2C
CH2OH
OH CH2O
OH CH2OH
CH2O HOH2C
OH CH2OH
CH2OH
CH2OH
CH2OH
a.可在苯酚的邻、对位进行加成反应,对位较邻位活性稍 大,但由于有2个邻位存在,所以邻羟甲基酚的生成速率大 于对羟甲基酚,且反应首先生成邻羟甲基酚。
1.1 合成条件
➢ 官能度 ➢ 催化条件 ➢ 酚醛比例
多官能度体系
醛:酚>1(摩尔比)
碱催化:可以人为控制缩聚反应程度。如可控制在
可溶、可熔阶段,得热固性酚醛树脂 。
酸催化:反应难以控制,无实用价值。
醛:酚<1
酸催化:合成热塑性酚醛树脂,可加入固化剂,可使其缩聚,
固化。
碱催化::反映初期得到的是一阶酚醛树脂在酚中的溶液,
简介
酚醛树脂:酚类化合物,醛类化合物缩聚产物的通称。 特点(固化物特点):
含碳量高,可作耐烧蚀材料; 耐热性好; 耐腐蚀性好; 耐水性好; 尺寸稳定性好,模具制件有固定形状,不开裂等。
用途: 油漆原料(清漆); 胶粘剂; 酚醛塑料(电木); 复合材料; 汽车发动机及汽车铸件等。
1 酚醛树脂的合成
A阶:粘流态,可熔,可溶;P<Pc,线型或支链型低聚物。 B阶:凝胶态;半溶;P接近Pc,高度支链,溶解性变差, 但可熔融。 C阶:固化态;不溶,不熔;P>Pc,已交联。
1.2 热固性一阶酚醛树脂的合成
1.合成原理
合成条件: 醛:酚>1,一般控制在1~1.5之间 碱催化:如NaOH、Ba(OH)2、NH3·H2O等
尽管a,b反应均可能发生,但在碱性条件下,a反应生成 的甲醚键—CH2—O—CH2不稳定,分解逸出甲醛后仍生 成—CH2—。
在碱性条件下,加成反应速率要比缩聚反应速率大得多。
如控制反应程度较低,可制得平均分子量很低的水溶性酚醛 树脂,用作木材胶粘剂
如控制缩聚反应至脱水成半固体树脂,此树脂可溶于醇类溶 剂,可作为清漆及制备玻璃钢用树脂(醇溶性酚醛树脂)
b.邻羟甲基酚反应活性大于苯酚,所以邻羟甲基酚优先参 加反应,形成多羟甲基酚,导致部分苯酚未发生反应。
c.加成反应生成的是:单元酚醇与多元酚醇的混合物。
(2) 羟甲基酚的缩聚反应
羟甲基酚之间的反应 苯酚与羟甲基酚之间 的反应
羟甲基酚之间的反应:
OH
a. a.
CH2OH
b. b.
OH CH2OH
如进一步控制反应至脱水制成酚醛固体树脂,可用作酚醛模 塑料或特殊用的粘合剂等
2. 树脂形成及性能的影响因素
(1)催化剂 常用催化剂:NaOH,NH3·H2O,Ba(OH)2等。 催化能力:NaOH >Ba(OH)2> NH3·H2O
a.NaOH 具有很强的催化作用,故用量少,一般<1%。 但由于树脂中存在游离的NaOH,会使树脂的色泽、耐水性、介
OH CH2OH
CH2OH
OH CH2OH
CH2OH
HO
CH2OCH2
CH2O
OH CH2OH
HO
CH2
OH
CH2OH
羟甲基之间的脱水反应
c.
OH +
CH2OH
OH CH2OH
H2O HO
CH2
OH
CH2OH
羟甲基与酚环上邻、对位的活泼氢的反应
缩聚反应中,对羟甲基酚的反应活性较邻羟甲基酚的反应 活性大,即缩聚反应主要通过对位的羟甲基进行,而使树 脂分子中主要留下邻位的羟甲基。
不同类型酚的反应活性按下列顺序递减:
OH
>
H3C
CH3
3,5 二甲酚 7 . 75
OH
>
CH3
间甲酚
2 .88
OH OH
OH
OH
OH
CH3
CH3
>
>
>>
CH3 H3C
CH3
CH3
苯酚 3,4 二甲酚 2 , 5 二甲酚 对甲酚 邻甲酚
1
0 . 83
0 .71
0 . 35
0. 26
热塑性、热固性酚醛树脂 均可形成
邻、对位取代基位置上三个活性点均未被取代,则可与甲醛反应形成 交联体型的酚醛树脂。
醛:以甲醛和糠醛应用最广。
糠醛
HC CH
HC C CHO O
苯酚 NaOH,K2CO3等
糠醛苯酚 树脂
其他有使用价值的醛类: 乙醛、丁醛(反应活性较低,常与甲醛混用)
酚醛树脂的缩聚反应:
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K=10000),反应可逆性 小,反应速度和缩聚程度取决于催化剂浓度、反应温 度和时间,受产物水的影响较小。
如保证酚存在,进一步加热可得二阶酚醛树脂。
酚、醛反应存在中性点
即PH=3.0~3.1时,酚、醛不反应。
苯酚+甲醛
pH>7 P:F=1:1.5
A阶酚醛树脂
加热或加酸
B阶酚醛树脂
P:F=1:0.8 pH<7
二阶酚醛树脂
加入六次甲基四胺 或多聚甲醛并加热
加热或加酸
一阶过程
C阶酚醛树脂
二阶过程
A、B、C阶是根据应程度(p)的不同来划分体型缩聚 物的合成。
(2) 酚、醛比例
理论上:苯酚,甲醛二者等当量反应时摩尔比应为1:1.5 工业上:二者比例在1:1.1~1:1.5之间
一般,随甲醛用量的增加:
➢ 树脂的平均聚合度增加; ➢ 树脂的粘度提高; ➢ 树脂的滴落温度提高; ➢ 凝胶化速度提高; ➢ 树脂的产率(以苯酚为基准)增加; ➢ 游离酚的含量减少。
OH
OH
OH
OH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OH
OH
OH
OH
碱催化热固性一阶酚醛树脂固化物的理想结构
(3) 酚、醛类型 酚:不同类型的酚,取代基的不同,会影响其反应活性。
例如:
间位由甲基取代的酚类增加了邻、对位的取代活性,从而增加了 与甲醛的反应速率。
邻、对位由甲基取代后,则会减慢与甲醛的反应速率。
只能形成热塑性酚醛树脂
取代酚有几种情况:
苯酚的邻、对位取代基位置上三个活性点全部被取代,一般不能再与 甲醛发生加成缩合反应;
邻、对位取代基位置上二个活性点被取代,则与甲醛反应形成低分子 量缩合物;
邻、对位取代基位置上一个活性点被取代,则与甲醛反应形成线型酚 醛树脂,且不能继续固化形成交联结构;
电性差,需在干燥过程中用酸中和。
b.Ba(OH)2
催化作用相对较弱,反应较缓和且容易控制。 用量相对NaOH要高一些,1~1.5%。 树脂反应完成后,可通入CO2,生成BaCO3沉淀,较易处理。
c.NH3·H2O
浓度25%
催化作用较弱,缩聚反应易控制,不易产生凝胶. 用量0.5~3%。 残留催化剂易除去(只需加热,逸出NH3气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