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_2019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18课2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实质和影响测试题人教版必修2含答案

2018_2019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18课2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实质和影响测试题人教版必修2含答案

第18课 2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实质和影响1.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开创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即()A.“自由放任”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C.发动对外战争D.保护广阔的殖民地解析:B。

本题考查分析能力。

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从此,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及其他一些立法,这主要说明了资本主义国家()A.政府直接控制企业的生产和销售B.把企业纳入国有化轨道,建立国营经济C.政府以立法的形式发挥经济职能D.保障工人的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全国工业复兴法》的突出特点就是以立法的形式增强政府的经济干预职能,调整工业生产,力图消除生产过剩,复兴工业。

3.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信中说:“我们把您任总统之日作为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的开端。

”这里“新的经济时代”是指( )A.自由放任的经济时代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时代C.经济“滞胀”的时代D.发展“新经济”的时代解析:B。

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而罗斯福新政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付诸实施,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时期。

4.有俄罗斯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 A.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B.大力拓展世界市场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积极发展知识经济解析:C。

结合材料,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为摆脱经济危机而采取了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即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而获得了“新生”。

5.(2018·湖南永州高一下学期期中)如图是一幅关于美国经济的图表,数据表明( )A.新政消除了美国的经济危机B.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C.新政对美国的经济作用不大D.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解析:B。

罗斯福新政只能缓解美国经济危机,不可能消除,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表格数据可知1929~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骤降,但1933年后逐年上升,说明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故B项正确;C项与材料中数据不符,故C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知识经济”即新经济时代,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6.罗斯福在签署《全国工业复兴法》法令时说,法令的目的在于保证工业的合理利润和工人维持生活的工资,以消灭那些既妨碍正当工商业,又伤害劳工利益的海盗式的方法与措施。

这说明该项法令( )A.有利于扩大企业规模B.完善了失业保障制度C.有利于企业经营的稳定D.旨在保护工人的权利解析:C。

该法令的目的在于保证工业的合理利润和工人维持生活的工资,以消灭那些既妨碍正当工商业,又伤害劳工利益的海盗式的方法与措施,这说明该法令有利于企业经营的稳定,故C项正确。

7.1933年,美国政府在西部和西南部共毁掉1 000万英亩的棉田,屠宰了20多万头大猪和600多万头小猪。

从应对经济危机角度看,政府此举( )A.破坏了农村生产力B.造成了极大的浪费C.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D.缓解了农产品供需矛盾解析:D。

政府的举动,从应付经济危机的角度看,是为了缓解农产品供需矛盾,故D项正确。

8.(2018·宜春高一检测)当人们质疑罗斯福推出完全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所得税方案以实施社会保障计划时,罗斯福说:“这些税从来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们始终都是政治问题。

”罗斯福这一论断是基于新政( ) A.推动了政府机构改革B.开启资本主义新模式C.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解析:D。

根据材料“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们始终都是政治问题”“实施社会保障计划”可知,该政策是为了保障底层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故D正确。

9.《大国崛起》有这样的表述:“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

”20世纪30年代,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其体制创新最突出的特点是( )A.建立市场经济B.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C.拓展海外市场D.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解析:D。

20世纪30年代,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其体制创新最突出的特点是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D 项正确。

10.有学者说,罗斯福新政“在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走了一条中间道路——有管制的资本主义”。

该学者强调的是罗斯福新政( )A.放弃了资本主义自由体制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C.调整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D.是学习苏联计划经济的结果解析:C。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实现经济的复兴和社会的安定,故A错误;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在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走了一条中间道路”,最准确的表述为调整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故B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C正确;计划不属于社会主义的专利,故D错误。

11.(2018·烟台一中调研)20世纪30年代,美国成立了著名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包括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

美国修建此类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经济结构,扩大能源出口B.提高就业率开拓经济发展空间C.扩大生产规模,刺激生产发展D.加强国家干预,防止盲目竞争解析:B。

田纳西河工程是罗斯福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采取的重大举措,主旨是以工代赈,解决就业问题,缓解经济危机。

在田纳西河流域进行的大量的公共工程建设,使河流两岸的居民收入大增,是新政成功的典范。

故选B项。

12.美国学者狄克逊·韦克特在《大萧条时代》一书中评价道:“在新政的这段蜜月期里,总统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双方也许都有少许的不理性,相信对方是绝对可靠的。

但话说回来,这毕竟是超越逻辑的。

”这里“爱情婚配”体现“新政”()A.违背了自由主义经济理念B.站在了垄断资本家的对立面C.维护了广大劳工的权利D.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经验解析:C。

根据材料“总统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表明罗斯福在新政中,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劳动者的利益,故C项正确。

13.《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中写道:“垄断资本主义在其基本矛盾发展到顶点,使它面临崩溃之时,要挽救它并延长它的生命,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办法。

这就是大力加强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A.解决经济危机的临时措施B.限制恶意竞争的所有制变革C.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解决D.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解析:D。

经济大危机表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与材料中“挽救它并延长它的生命”相符,故D项正确。

14.美国迈克·亚达斯等史学家在著作《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中指出:“‘新政’的执行让政府获得迅速发展,这在美国历史上是一个分水岭。

”对材料中的“分水岭”含义理解最准确的是( )A.美国由民主政体走向集权政体B.美国由经济危机走向经济繁荣C.美国由自由主义走向国家干预D.美国由电气时代走向信息时代解析:C。

根据材料信息“20世纪”“新政”“让政府获得迅速发展”“美国”可以判断这指的是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使得美国从原先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走向国家干预,故C项准确,也符合“分水岭”的表述;其余三项不符合题意。

15.(2017·北京市普通高中会考)在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一方面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给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另一方面制订了一个大规模的公共工程计划来吸收无职业者。

这些措施的影响是( )①刺激了消费和生产②抑制了通货膨胀③稳定了社会秩序④抑制了股票投机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时期实施社会救济和兴办公共工程的影响;②④与措施无关,故答案为A 项。

16.1935年,学者马星野评价新政时说:“如果我们拿社会主义做经济演进必趋的阶段,则美国的蓝鹰运动,是向前进半步,倒退两步。

如果我们假定认为维持资本主义的安定,是目前最迫切的要求,则美国两年来的努力……像孙悟空翻了多少筋斗,依旧留在不安定,恐慌,失望的手掌上面。

”该评价反映出( )A.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巨大B.新政缺少整体的规划C.新政未能解决根本的制度缺陷D.对新政评价全面客观解析:C。

根据题干中的“像孙悟空翻了多少筋斗,依旧留在不安定,恐慌,失望的手掌上面”可知对新政的评价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而问题的根本是制度本身,所以C正确;材料未提及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故排除A;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中“全面客观”错误,评价没涉及积极影响。

17.(2018·四川乐山高一下学期期中)前总统胡佛攻击新政是“法西斯主义”、“敲富人竹杠”、“社会主义异端”,理由是( )A.未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危机B.全面维护民众利益C.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发展D.对经济的全面干预解析:D。

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而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则直接损害了众多垄断资本家的利益,因而前总统胡佛攻击新政是“法西斯主义”、“敲富人竹杠”、“社会主义异端”,故D项正确。

18.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促使各国政府纷纷进行政策调整,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由此发生重大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和失业情况国别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项目工业下降46.2% 40.6% 28.4% 16.5% 8.4%外贸缩减70% 69.1% 50% 48% 50%失业人数 1 700万600万近300万85万300万材料二1933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

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工程,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

它保护了3 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

——《图说历史课程标准》(1)根据材料一概括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哪项措施?简要说明该举措取得的成效。

解析:第(1)问,要注意根据材料一“工业生产”“外贸”“失业人数”等信息分析归纳。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兴办的最大工程”这一信息分析回答;第二小问,联系与措施相关的方面分析回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