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家园合作不仅能够使幼儿园与家庭更加了解幼儿、而且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但是现实中家园合作过程中存在着片面理解家园合作内涵、合作双方地位不平等、合作形式化等问题。
本文阐述了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家园合作问题对策
早在1927年,陈鹤琴先生就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1]。
和谐的幼儿教育离不开幼儿园和家庭的互动合作。
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对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具有相同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
因此,加强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便显得尤为重要。
1 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目前家园合作现状,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1片面理解家园合作的内涵
所谓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含社区)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2]。
在家园合作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对家园合作的内涵的了解有出入。
首先,教师认为幼儿园是专门的教育机构,自己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在对孩子教育方面具有优势,教育幼儿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家园合作就是家长要配合幼儿园的活动,家长在家园合作中的任务就是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来进行,忽略了家长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声音。
其次,家长自动放弃了自己在幼儿教育方面的发言权。
由于一直以来受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影响,家长认为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相对来说自己对幼儿教育这方面知识的了解很薄弱,没有足够的能力参与幼儿园教育。
认为合作就是家长配合教师的教育活动,教师怎么要求,自己就怎么做。
1.2家园合作双方角色定位存在偏差
由于教师及家长歪曲家园合作的内涵,对教师在家园合作中的地位以及家长在家园合作工作中应该担任的角色没有清楚的认识。
如家长对自己在家园合作中应承担的责任不明确,大部分家长是完全配合教师的要求,如督促幼儿的学习,家长参与意识薄弱。
另外由于教师自身的优越感,从一开始就不断地向家长“发号施令”,与家长的交流变成教育家长,很少考虑家长的想法与感受。
家园合作更多的是幼儿园处于主要的指导地位,家长在合作中处于被动的地位[3],导致
教师与家长在合作中的地位不平等,幼儿园是主体地位,家庭在很大程度上充当着幼儿园的配角。
1.3家园合作比较片面且形式化
家园合作关注片面。
一方面幼儿园和教师强调的家园合作主要体现在幼儿学习方面,忽略了家园合作在发展幼儿其他方面的作用。
如幼儿的习惯养成、情绪情感、社会性发展等等方面。
另一方面,家园联系的主要内容是园方从自身角度出发传递教育信息和向家长提出的教育要求,遵循家长配合的单向模式,缺乏双向的互动模式,很少从幼儿及家长自身的问题和需求出发。
幼儿园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利用的家长资源最多的是“家长来园和孩子一起活动”,其次是“家长来园旁听、观看活动”,再次是家长按照教师要求,给幼儿园提供物品。
而“家长进班当教师”,“家长和教师一起评价活动、一起设计活动”占的比例很少[4]。
可见,虽然家园合作的活动形式多样,但是家长是被动的参加幼儿园的活动,没有深入了解幼儿园和幼儿的发展情况,没有真正的参与到幼儿园活动中来。
幼儿园常用的家园合作形式主要有家长园地、家长开放日、班级博客等,但是这些活动都是教师向家长展示幼儿在园的情况,家长只是片面的了解,真正参与其中的互动较少。
2 家园合作的有效对策
幼儿的健康发展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共同合作,二者缺一不可。
但是,家园合作还是存在种种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家园合作深入进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树立正确的家园合作观
正确理解家园合作的内涵。
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持有共同的目标都是利用一切资源和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幼儿积极向上发展。
所以,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该转变自己的观念,树立正确的合作观。
第一,幼儿园、教师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形象,树立正确的家园合作观。
家园合作不是家长来配合幼儿园、教师,也不是幼儿园、教师来配合家长,不存在领导者和被领导者,而是围绕着幼儿健康发展这一目标,是一种双向的互动活动,家园合作双方应互为主体。
幼儿园应把家长视为促进幼儿发展的合作者,积极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的活动,认真考虑家长提出的意见。
第二,家长也应转变家园合作的观念,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主动地向幼儿园提出自己对教育幼儿的看法和意见、对幼儿园教学管理等等各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促进幼儿园不断完善。
家园合作中双方地位应平等。
平等是交流的基础,只有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与家长才能展开充分的交流与合作。
家园合作首先要求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要有平等的态度。
家园双方应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不能以自己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自居,不应认为自己比家长高人一等,而应该把自己看成是和家长一样同是教育儿童的主体,与家长应是相互合作的伙伴关系,同时应
考虑幼儿发展与家长的需要,不能一味的以幼儿园为中心来设置、开展、实施活动,忽视家长的要求。
另一方面,家长也应明白父母是儿童生活中最重要的人,家长与幼儿园的有效合作会促进幼儿的整体性发展。
因此,家长要主动向幼儿园提出自己的教育意见,建立主人翁意识。
2.2提高家长参与的意识
家长要改变观念。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共同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家长和教师都是主动的,不能一味的把教育子女的责任推脱给教师、学校,家长应该明确自己有教育子女的责任以及参与学校的权利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