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作业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作业

通史检测(六)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时间:45分钟 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据20世纪初我国海关统计:进口货物价值1915年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14.8%至20.5%。入超由每年2亿多海关两减至约3 000万海关两,1919年更减至1 600多万两。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 B.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收回

C.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 D.民国政府鼓励大量出口

解析:选A 进口货物价值1915年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14.8%至20.5%,入超数额也在不断减少,说明此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其主要原因是一战爆发之后,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A项正确;中华民国建立之后并没有能够收回关税自主权,故B项错误;中华民国建立之后,由于袁世凯及北洋军阀政府的专制统治,孙中山先后发起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国内政局动荡,故C项错误;在这个阶段,民国政府并没有鼓励大量出口,故D项错误。

2.张裕葡萄酒历史悠久。下表是“百年张裕”1892~1915年发展大事年表(部分)。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年份 发展大事

1892 张弼士创立张裕酿酒公司,开创了中国葡萄酒工业化生产的先河

1912 孙中山到张裕酿酒公司参观,并题赠“品重醴泉”四字

1915 在北洋政府组织下,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张裕的四种葡萄酒一举荣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

A.酿酒业成为这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

B.在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的背景下创立

C.孙中山将其作为实业建设的重点促进其发展

D.北洋政府对张裕葡萄酒享誉世界起到一定作用

解析:选D 根据“在北洋政府组织下,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洋政府对张裕葡萄酒享誉世界起到一定作用,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B项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3.(2019届高三·丹东期末)据统计,1912~1916年,北洋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些经济法规和政策( )

A.扭转了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

B.维护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

C.激发了实业家投资的热情

D.健全了中国的经济法律体系

解析:选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洋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有利于激发实业家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D两项夸大了这些经济法规和政策的作用,排除。

4.《荣家企业史料》中记载:近年欧洲农产渐复其战前原状,我国洋庄销路早已绝迹,而美国、阿根廷、加拿大等处均庆丰收,所产面粉销路甚滞,美国次粉售价极廉……广东、汕头、福州、厦门等处华粉销路悉数被侵占。材料反映了( )

A.甲午战争后,欧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

B.一战结束后,民族面粉业陷入了萧条

C.抗战胜利后,美国商品涌入了中国市场

D.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解析:选B 材料反映了一战结束后,欧美地区农产品产量增加,价格下降,挤占了中国面粉的销售空间,故选B项。A、C、D三项皆不符合题意。

5.一位历史学家说:“民国的建立,虽说是由于人心的效顺,然以数千年专制的积重,说真能一朝涤除净尽,自然是无此理的。大约当时最易为大众所了解的,是民族革命。”他所说的“民族革命”是指( )

A.推翻满清反动统治 B.创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驱逐列强在华势力 D.颁布宪法以保障民权

解析:选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该历史学家说的“民族革命”是指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其含义是推翻满清反动统治,故A项正确;创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民权主义”,故B项错误;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驱逐列强在华势力,故C项错误;颁布宪法以保障民权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6.孙中山说“三民主义”的含义就是“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下列《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条款中,体现“政治是人民所共管”的是( )

A.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C.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D.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解析:选C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是材料“国家是人民所共有”的体现,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是材料“利益是人民所共享”的体现,故B项错误;参议院是代议制的体现,代表国民全体,而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是由参议院选出,所以“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是“政治是人民所共管”的体现,故C项正确;“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是中华民国的政体方面内容,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7.(2019届高三·青岛质检)沈从文在《辛亥革命的一课》中指出:“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材料反映的问题是( )

A.中国民主政治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B.中国社会没有出现丝毫的变化

C.对中国政治文明发展贡献巨大

D.从专制到民主不可能一蹴而就

解析:选D “中国民主政治没有取得任何进展”的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表明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一些变化,并不是没有出现丝毫的变化,故B项错误;“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说明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变化不是很大,不能说明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文明发展贡献巨大,故C项错误;“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还是基本保留了原先的军事制度,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从政治文明的角度看,说明中国从专制到民主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一个艰难的转变过程,故D项正确。

8.以下是一位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列出的知识结构,其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领域 社会进步 存在问题

政治 共和制度的渐进 动荡裂变的时局

经济 民族工业的春天 昙花一现的凋零

思想 博大宽宏的气象 迷离彷徨的选择 习俗 移风易俗的时尚 抱残守缺的遗风

A.晚清政府时期 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C.北洋政府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解析:选C 晚清时期是指1840年到1912年,共和制度是在1912年后建立的,民族工业的春天出现在一战期间,故A项错误;南京临时政府存在的时间是1912年1月到3月,故B项错误;北洋军阀政府时期是指1912年3月到1928年底,表格中的这些现象都是发生在这一时期,故C项正确;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1927年到1949年,故D项错误。

9.导致图中1919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政治制度变革的推动 B.思想文化运动的促进

C.十月革命爆发的影响 D.近代西方科技的传入

解析:选B 1919年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实行封建军阀专制,政治制度基本稳定,故A项错误;1919年,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推动报刊数量急剧增加,故B项正确;十月革命爆发于1917年,也不是报刊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以前近代西方科技就已经传入中国,故D项错误。

10.1924年3、4月间,孙中山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就民权主义发表了一系列演讲。他认为民权应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其解释的本质目的在于( )

A.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B.实践美国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

C.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

D.真正实现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解析:选D 据材料可得孙中山对民权主义进行改造,A项属于旧三民主义;B项属于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思想来源;C项属于民族主义;据材料可得国民党一大和国共合作建立后,孙中山增加了民权主义的内容,强调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通过“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来实现,故D项正确。

11.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说道:“Bolshevism(布尔什维主义)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廿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所以Bolshevism的胜利,就是廿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指俄国二月革命

B.新文化运动的价值所在就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C.俄国革命道路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李大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解析:选D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指十月革命,故A项错误;材料中呈现的是李大钊对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认可,新文化运动最大的意义在于思想解放,无论是通过民主科学或者是马克思主义,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中国共产党,故C项错误;材料中呈现的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可,认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适用于全人类,其中包括中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故D项正确。

12.针对新文化运动时期新学者们“灭国粹而后输入欧化”的论调,吴宓在《论新文化运动》中指出,正确的做法应是:“西洋真正之文化与中国之国粹实是互相补充、相得益彰。”这说明新文化运动( )

A.对中西学犯了绝对主义错误

B.对国粹和西学辩证加以吸收

C.得到广大知识分子一致赞同

D.冲击了传统文化的社会基础

解析:选A 据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学者们主张“灭国粹而后输入欧化”的论调,即全盘否定中学,完全肯定西学,体现了新文化运动中,学者态度较为偏激,对中西学犯了绝对主义的错误,故A项正确;“对国粹和西学辩证加以吸收”是吴宓的个人主张,并非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主张,故B项错误;吴宓的主张就不同于“灭国粹而后输入欧化”,所以并非一致赞同,故C项错误;材料针对的只是新文化运动期间对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观点,并未涉及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9届高三·安康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革命的内涵,如图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