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联产设备项目立项申请报告一、建设背景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使创新成为引领全面振兴的第一动力,推进创新型建设。
(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大力培育和发展创新型企业,建设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科技型龙头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二)发挥创新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创新高地,引领、示范和带动全省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三)提升创新保障能力以提升创新基础能力,完善创新政策支持体系为重点,加强创新保障体系建设,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四)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切实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开创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发展集聚人才的良好局面。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能源系统的发展方向都是在减少能源消费总量的前提下有效地满足能源需求,提高能源效率的主要方式包括分布式能源、可再生能源电力零售、热电联产等。
其中,热电联产是既产电又产热的先进能源利用形式,与热电分产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包括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空气质量、节约城市用地、提高供热质量、改善城市形象、减少安全事故等,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商业设施、区域供热等。
例如,在全球城市供热市场中,热电联产便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具体数据显示,2018年,在全球城市供热市场结构中,热电联产供热占比接近八成,约为78%,远高于区域锅炉12%的比重。
随着热电联产的广泛应用,全球热电联产行业市场规模也大幅扩大,且有望维持继续增长。
根据MarketsandMarkets数据统计,2018年,全球热电联产市场将达206.9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增至270.1亿美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达5.48%。
装机规模来看,2016年全球热电联产总装机规模达到755.2吉瓦,预计到2025年全球热电联产装机规模有望增至972吉瓦,年均增长2.8%。
区域分布来看,2016年,以中国、印度和日本为主的亚太地区装机规模所占比重最大,约为46%。
亚太地区是热电联产的主要增长市场,尤其是我国,在政策推动下,热电联产迎来一轮建设热潮,目前热电联产机组承担了城市热水采暖供热量的30%,城市工业用汽约83%。
2009年我国热电联产装机规模已达1.45亿千瓦,2012年我国热电联产装机规模突破2亿千瓦。
到了2015年我国热电联产装机规模突破3亿千瓦。
截止至2016年我国热电联产装机规模增长至3.56亿千瓦,初步测算2018年我国热电联产装机规模将达4.3亿千瓦左右。
欧洲地区热电联产装机规模占比其次,占比约为39%。
欧洲是热电联产的传统市场,主要通过政策推动和激励当地发展热电联产。
根据欧洲热电联产路线图,到2030年,热电联产将满足欧洲20%的发电和25%的制热需求,未来还有不小增长空间。
中东、非洲和其他地区热电联产装机规模占比较小,只有15%,且主要集中在非洲北部和南部。
随着中东、非洲和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热电联产有望得以进一步普及,在全球市场的比重将上升。
从全球热电联产发展趋势来看,使用清洁能源的小型热电联产项目将成为主流。
与大型热电厂相比,小型热电厂的单位燃料消耗相对较少,在0.16千克标准燃料/千瓦时,而大型热电厂在0.26-0.29千克标准燃料/千瓦时,而改造升级的大型热电厂更高达0.36-0.39千克标准燃料/千瓦时。
因此在能源成本较高的国家,小型热电联产项目很受欢迎,如欧盟。
不过,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到底是应该对大型热电厂进行改造升级,还是应该建设新的小型热电长,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例如,在俄罗斯,除了分布式的小型热电厂外,改造原有热电厂和新建大型热电厂依旧符合经济利益的需求。
从全球热电联产市场趋势来看,中国将成为全球热电联产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从中长期看,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未来的工业和居民采暖热力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这意味着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中国热电联产的进一步普及,也将拉动全球热电联产市场规模的继续增长。
纵观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当前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
国家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发展的前景仍然广阔,中山面临新一轮的发展热潮。
从国际形势看,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相对稳定。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将改变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也给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同时,我国制造业也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等新的区域投资贸易协定将重构全球贸易秩序,对国内贸易投资产生替代效应,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压力将会增大。
从国内形势看,国内经济步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特征的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当前时期,我国改革红利空前释放,要素质量有所提高,“双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机制加快形成,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
同时,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传统比较优势弱化,高增长时期产生或掩盖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显现,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日益明显,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任务紧迫、压力较大。
从形势看,地区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各省区首位,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重大提升。
当前时期,总体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开始进入以创新驱动为主要动力的发展新周期,但增长动力转换尚需时日,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任务依然艰巨。
从市内情况看,当前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提质增效关键期,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面临难得机遇。
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全面深入实施,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动力转换步伐加快。
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新兴业态发展壮大,将成为经济持续发展新的增长点,切实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挑战:——经济转型升级压力依然较大。
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足,部分制造业和服务业处于产业链低端环节,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工业增加值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传统产业主导型经济增长动力减弱,新的增长动力对经济发展支撑不足,亟需以创新驱动发展实现动力转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镇区高端要素集聚能力不足。
特殊的管理模式,形成了齐头并进的镇区发展格局,镇区重复建设、资源碎片化问题突出,对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的集聚能力不足。
亟需加大全域中山统筹协调力度,创新城镇体系组织模式,重构发展新空间。
——对外开放合作格局不够开阔。
对外开放长期积累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很好解决,外贸出口直接面向海外市场的渠道不宽,外商直接投资增长大幅放缓,企业海外经营管理能力、风险应对能力不强,对外交流合作的质量水平有待提高,制约了对外开放水平和效益的进一步提升,亟需加快构建全球视野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日趋严重。
全市土地开发强度已接近开发上限,集约节约利用效率有待提升,不协调难题尚未有效破解,土地要素供给紧张与土地闲置问题并存。
同时,个别区域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突出,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任务较重,亟需加快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推动绿色发展。
——全民共享社会融合力度不够。
城乡与城市内部的人口结构矛盾突出,政府的公共财力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基层、新中山人延伸不够,解决外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压力较大,亟需创新社会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实现社会共建共享。
综合研判,当前时期仍然处于大有作为的五年。
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机遇意识,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提质,勇于担当,加快形成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竞争力更强的发展新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二、项目名称1、项目名称:热电联产设备项目2、承办单位名称:xx(集团)有限公司3、项目性质:新建4、项目建设地点:xxx(待定)5、项目联系人:黄xx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三、项目投资主体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公司将继续提升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
集团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持续改进,以技术领先求发展的方针。
公司将依法合规作为新形势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坚持合规是底线、合规高于经济利益的理念,确立了合规管理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合规管理责任。
公司不断强化重大决策、重大事项的合规论证审查,加强合规风险防控,确保依法管理、合规经营。
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监管要求,重点领域合规管理不断强化,各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协同联动的大合规管理格局逐步建立,广大员工合规意识普遍增强,合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公司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源动力,不断投入巨资引入先进研发设备,更新思想观念,依托优秀的人才、完善的信息、现代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