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绘画教案【篇一:外国古代绘画教学设计】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0课《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绘画的主要特点有基本的了解,并领会各民族绘画形式的差异及其与审美观念的联系。
②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比较、分析外国古代绘画重要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多彩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
③美育目标:最终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
(二)重点通过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的分析、比较,使学生加深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了解,认识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三)难点领会古代不同民族绘画形式上的差异及其与现实生活、宗教,审美观念的联系。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我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2.演示、3.讨论、4.运用课件辅助教学三、学法(主要培养其思维能力)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情感活动。
在教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方法的同时,也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比如:1、描述:引导学生能用直观的语言,将作品的形式特征和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
当美术作品呈现在我们眼前,首先是视觉的冲击和感受,它是在感觉、联想、想象中形成自己的最初感受,产生对作品初步印象。
通常学生在最初接受作品时,对作品的感知是依靠自己经验与知识的认知度,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作品仔细观察,了解作品的形式语言特征,能有浓度大胆表达与自己在联想中获得感受,从而为进一步鉴赏奠定基础。
2、分析:在描述的基础上,通过对作品核心内容中的形式因素、组织引导学生学会用专业的眼光,去解读作品中各类美术元素、艺术形式美的运用和美术形象塑造的意义,通过比较来发现和领会美术形式语言美,促进学生审美经验的提升,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3、评价:主要评价作品所体现的文化价值以及作品和艺术家对后人的影响,再者是以自我主观角度对作品作出评判与甄别,作出主观判断。
四、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以中外绘画历史进行对比,此前已经学习过中国古代绘画有七千年的悠久历史,但是“外国古代绘画距今有多久的历史呢?”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思考的积极性。
(二)、学习新内容1、人类最早的绘画[课件]简要介绍人类最早的绘画——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窟壁画,图示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野牛》,同时图示拉斯科洞窟壁画《野牛 .人》,请学生讨论后分析、比较,之后教师讲解,使学生对人类绘画的面貌有所了解。
2.古埃及绘画多媒体课件展示《三个乐女》,提示学生观察欣赏讨论与发现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
正面律是古埃及浮雕和绘画保持了3000年不变的造型规范:a.人物比例大小与其身份地位高低成正比,井然有序,追求平面的排列效果;b.注重画面的叙述性,内容详尽,描绘精微;c.埃及绘画构图多采用水平线分割画面,画面布局较满,很少留有空白。
《宴乐图》的构图即反映了埃及绘画构图及造型特点。
和古巴比伦的《朝贡者》对比,说明古代两河流域与尼罗河流域的不同民族在艺术上曾有过交流。
3.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欧洲绘画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绘画已经到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只是传世的较少。
图示泛雅典运动会陶瓶。
欧洲中世纪绘画主要是为基督教服务,突出神的至高无上,人的精神受到压抑。
从“黑暗时代”走出来,我们到崇尚人为主义的文艺复兴时代看一看,文艺复兴时期各类艺术空前发展奉希腊古典主义艺术为典范,崇尚科学、努力探索自然与生命的奥秘,将透视学解剖学等原理应用于绘画。
当时,涌现出一大批卓有建树的绘画大师。
代表人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香。
课件展示《唱歌的天使与圣母子》圆形画面上六位天使手捧赞美诗,簇拥着圣母子,在歌唱。
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弘扬人文主义精神,通过圣母子一类的绘画,表达人间的亲情与爱,不同于中世纪圣像画突出的是神的至高无上、传达神秘的宗教气氛。
波提切利(1445—1510),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的著名画家。
他的作品既具有写实性,又富于装饰韵味,代表作是《春》和《维纳斯的诞生》。
所绘女性形象,体态修长、优雅,表情透露出淡淡的忧郁与迷惘。
此画中的圣母也不例外。
提出问题:文艺复兴三杰是谁?代表作品是什么?对比讲解他们在艺术上的不同风格。
(重点讲解)①、达芬奇——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兼多种才能于一身。
分别图示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师生共同探讨其中的奥妙。
②、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以及诗人。
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图示其绘画作品《创世纪》。
其最突出的成就是雕塑。
最为我们熟知的是哪尊雕塑呢?《大卫》,图示此作品,简单鉴赏。
③、拉斐尔——是位非常有才气的艺术家,他以其特有的艺术敏锐性,吸取了各位大师之长:米开朗基罗的宏大气势,达芬奇的灵动柔美,并另辟蹊径,以描绘温柔美丽的圣母与圣婴,赢得了佛罗伦萨画坛好评。
课件展示不同时期的圣母像,让学生比较、分析、讨论它们的不同之处,从而引出文艺复兴的进步意义。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有两个主要的特点,首先是以其活泼、健康、旺盛的人文精神冲击着刻板、冷漠而沉郁的宗教灵魂;其次是以鲜明的人性形象取代了神秘的宗教形象。
)17世纪佛兰德斯、荷兰、西班牙绘画成就卓著。
这一时期的宗教画、历史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代表:鲁本斯、哈尔斯、伦勃朗、委拉斯凯兹教师活动:1、展示图片,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以及欧洲17世纪绘画。
2、讲解知识点。
3、展示讲解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a、分析比较不同作品中圣母像的异同。
b、欧洲绘画的主要门类有哪些?他们与中国画相比有何不同?学生活动:1、伴随图片的展示,观察欣赏古代大师的绘画精品,感受至高无上的审美情趣。
2、标记知识点。
3、同时完成相关问题【篇二:欧洲绘画教案】第三节:在绘画时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欧洲绘画1、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绘画2、 17世纪荷兰的绘画3、 17-18世纪西班牙的绘画4、 19世纪法国的绘画第一部分 (1) 第一部分,首先概述了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绘画的特征,以便通过比较加深对文艺复兴绘画的认识。
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列举了波提切利、达?芬奇、拉斐尔的作品,着重分析了《草地上的圣母》。
(2)作品分析唱歌的天使与圣母子(油画,1477年,直径135厘米,德国柏林国立美术馆藏) 波提切利(意大利)此作品是波提切利创作的一系列圣母子作品之一,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在继承古希腊、古罗马写实主义传统的同时,弘扬人文主义精神,在表现基督教题材的作品中融入了现实生活中人的情感,通过圣母子一类的绘画,表达人间的亲情与爱,不同于中世纪圣像画突出的是神的至高无上、传达神秘的宗教气氛。
岩间圣母(油画,1483—1485年,长197.5厘米,宽123厘米,法国巴黎卢浮宫藏) 达?芬奇(意大利)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绘画大师达?芬奇的代表作品。
作者描绘的圣母子及小约翰母子身处于大自然的岩石洞穴间。
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年轻母亲的温柔、秀美与儿童的纯真可爱,被表现得无懈可击;背景的描绘也十分真实、妥贴,对人物形象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
作者探索性地运用明暗对比法,画面中的大部分物象处于暗部,光线照在人物的主要部位,女子的面部、手和儿童的裸体分外突出,体积感与空间感增强,明暗对比鲜明,使画面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引人入胜。
草地上的圣母(油画,1504年,长113厘米,宽66厘米,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藏) 拉斐尔(意大利)此画是拉斐尔最擅于描绘的圣母子题材的一系列作品之一,集中体现了作者绘画技艺的完美,也反映了文艺复兴盛期绘画大师的高超水平。
作者对圣母、圣婴及小约翰的描绘不仅仅是对年轻女性和儿童形象的真实再现,而且寄予他本人及文艺复兴盛期意大利人的审美理想。
作者笔下的圣母子既与中世纪圣像画的风格判然有别,也不同于早期文艺复兴画家的创作。
他描绘的圣母不乏文艺复兴时代圣母像的美丽、庄重与尊贵,而又显得恬静、温和,更加亲切感人。
拉斐尔是在借鉴达?芬奇及其他前辈画家的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描绘了面目一新、感人至深的圣母形象。
这是画家努力探索的结果,也源自其天性的敏锐、温柔、平和。
第二部分:突出17世纪荷兰画派在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方面的成就,埃克河边的磨坊(油画,1670年,长101厘米,宽82.9厘米,荷兰阿姆斯特丹克吉列斯博物馆) 雷斯达尔(荷兰)欧洲风景画在17世纪从人物画中独立出来,荷兰画家在这方面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荷兰画派中有不少专门从事风景画创作的画家,雷斯达尔(1628—1682)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擅长描绘荷兰的自然景色、田园风光等。
他笔下的森林、溪流、风车、帆船等往往具有特殊的感染力。
这幅风景画是雷斯达尔的代表作,也体现了荷兰风景画的风格。
作者满腔热情而又细致入微地描绘荷兰特有的风车磨坊的迷人景色。
大风车与远处的建筑、河面的帆船及前景的芦苇等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天空的阴云和不平静的水面预示着将要发生的变化,引人遐想,令人回味。
画面中面积最大的部分是天空,空间辽阔而不单调,云层的形态、色彩被描绘得十分丰富,充分体现了画家对自然景色的悉心观察和非凡的表现力。
倒牛奶的女仆(油画,1658年,长45.4厘米,宽41厘米,荷兰阿姆斯特丹列吉克斯博物馆藏) 维米尔(荷兰)维米尔(1632—1675)是荷兰画派的风俗画大师。
他将画笔伸向荷兰市民生活的多个方面,擅长描绘平凡、琐碎的生活细节,从而揭示生活中朴素、和谐、静谧的美。
其画风细腻,多描绘室内景,对光与色彩的表现有独到之处。
此画是荷兰风俗画的优秀代表,作者选取的是普通民众生活中最寻常的倒牛奶的细节,并加以描绘,除了准确地表现女仆的形象外,还不厌其烦地刻画了桌上摆放的及墙上挂的各类物品,将不同物品的色彩、质感表现得无懈可击,恰到好处地描绘出窗外射进室内的光线的柔和、温暖。
此画对细节的完美处理,可以与同时期荷兰静物画大师的作品相媲美,集中体现了荷兰风俗画与静物画两方面的成就。
第三部分:17-18世纪西班牙的绘画纺织女(油画,1657年,长289厘米,宽220厘米,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藏) 委拉斯凯兹(西班牙)此画是画家晚年的力作。
描绘的是皇家织造厂织女的劳动情景。
在构图上的巧妙处理,运用对比的手法,对不同光线下人物及各种物品的悉心描绘,更为画面增色,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