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及资源学院
专业核心课程 (1)《环境化学》,朱利中,学分:4.5,开课时间:秋冬 (2)《环境监测》,刘维屏,学分:4.5,开课时间:春夏
(四)环境与资源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组织架构
农业资源与环境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的组织架构图如下: 农业资源与环境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
土壤学教研组
责任教授:1 人 核心成员:2 人 成员:10 人
环境化学教研组
责任教授:1 人 核心成员:2 人 成员:7 人
环境检测与毒理教研组
责任教授:1 人 核心成员:1 人 成员:7 人
环境污染控制与管理教 研组
责任教授:1 人 核心成员:2 人 成员:8 人
环境科学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拟设立的各教研组及成员名单: (1)环境化学教研组
责任教授:朱利中 核心成员:陈宝梁、林道辉 成员:沈学优、黄益丽、刘璟、季力、高超超、孙建腾、谢晓梅 (2)环境监测与毒理教研组 责任教授:刘维屏 核心成员:杨方星 成员:张建英、童裳伦、庄树林、郑平、胡宝兰、王凤平、梁璐怡 (3)环境污染控制与管理教研组 责任教授:杨坤 核心成员:翟国庆、王莉红 成员:周文军、文岳中、尧一骏、陈瞩光、张志剑、曹刚、王卫军、翁棣
李勇、唐先进、廖敏、罗煜 (2)植物营养学教研组
责任教授:林咸永 核心成员:倪吾钟、方萍 成 员:石伟勇、章永松、梁永超、吴良欢、金崇伟、卢玲丽、李廷
强、冯 英、田生科 (3)资源利用与保护教研组
责任教授:吕 军 核心成员:杨肖娥 成 员:吴劳生、张丽萍、吴建军、罗安程、曾令藻、陈丁江、彭红云、
赵和平 专业核心课程 (1)《土壤学》,卢升高,学分:5.0,开课时间:春夏 (2)《植物营养学》,林咸永,学分:5.0,开课时间:春夏
研究发
学
展中心
科
环境工 程教学 研究与 发展中
心
环境科 学教学 研究与 发展中
心
农业资 源与环 境教学 研究与 发展中
心
资源环 境科学 教学研 究与发 展中心
(一) 环境与资源专业实验研究发展中心组织架构
环境与资源专业实验研究发展中心的组织架构图如下:
环境与资源专业实验研究发展中心 责任教授:1 人
资源环境科学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拟设立的各教研组及成员名单:
(1)生态环境与国土资源遥感信息技术教研组 责任教授:王珂 核心成员:邓劲松、沈掌泉、梁建设 成 员:许红卫、吕 军、张丽萍、刘杏梅、施加春、虞舟鲁
(2)数字农业与生物信息技术教研组 责任教授:黄敬峰 核心成员:史 舟、宋晓东 成 员:周炼清、张晶、吴良欢、廖敏、汪海珍、张奇春
(二)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工程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组织架构
环境工程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的组织架构图如下: 环境工程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
环境工程基础 教研组
责任教授:1 人 核心成员:1 人 成员:5 人
大气污染控制 教研组
责任教授:1 人 核心成员:0 人 成员:6 人
水污染控制教 研组
责任教授:1 人 核心成员:1 人 成员:5 人
(五)环境与资源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组织架构
资源环境科学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的组织架构图如下: 资源环境科学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
生态环境与国土资源遥 感信息技术教研组
责任教授:1 人 核心成员:3 人 成员:4 人
数字农业与生物信息 技术教研组
责任教授:1 人 核心成员:2 人 成员:4 人
二、 学院(系)基层教学组织架构
(要求有学院(系)级组织架构和各基层教学组织架构;基层教学组织架构 中应注明责任教授岗位和核心成员岗位,涉及跨学院、跨院系的基层教学组织应 注明各成员所在院系;并附各基层教学组织成员名单)
环境与资源学院基层教学组织架构
环境与资源学院教学委员会
环境与
本
资源专
科
业实验
教
环境与资源学院 基制
一、 学院(系)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思路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 4 号),理顺与完善教学管理体制,提升学院教育教学的整体实力,学院将积极 推进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建设思路如下: 一、学院基层教学组织的业务主管部门为学院教学委员会。学院设立 5 个院级教 学研究与发展中心,其中 4 个以专业为平台建设:环境工程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 环境科学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农业资源与环境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资源环境 科学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和管理类型的环境与资源专业实验研究发展中心。各教 研中心根据专业、或实验教学发展的实际需求设置若干课程群和教学、实践教研 组。 二、环资学院设立的院级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成员为全院所有教学科研岗教师。 三、院级教学与研究发展中心工作职责与任务 (一)落实日常教学工作,履行管理职责 1. 根据学校的要求和各中心的发展需要,制定课程、实验教学的工作计划、采 取有效措施保证落实。 2. 组织专业建设、制订本科培养方案、建设符合学科发展的课程体系,规范课 程教学大纲,加强教材建设及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建设,保持教学稳定。 3. 负责落实教学任务,做好课程群组任课教师的梯队建设,做好课程群组内各 门课程的衔接。 (二)加强过程管理,实施教学考核 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教学纪律,树立良好的教风。 2. 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实施教学考核。 3. 经常进行调研,及时了解教师上课情况,组织教师观摩教学。 4. 参与学校、学院组织的教学考核。 (三)开展教师教学研讨,营造教研氛围 1.开展教师教学培训、提高教师水平、帮助教师成长与发展。 2.不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议,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方法、教 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技术改革与探索,积极申报各类教学改革项目。 3.制定本单位教师培育计划,安排教师进行国内外高校及企业的高访或进修,帮 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专业核心课程 (1)《环境资源遥感原理与应用》,黄敬峰,学分:7.0,开课时间:春夏 (2)《地图学与资源环境专题制图》,史舟,学分:3.0,开课时间:秋冬
三、学院基层教学组织运行管理及考核办法
学院各教研中心实行责任教授负责制。责任教授负责全面工作,主持制订基 层教学组织年度目标计划,并与核心成员组成委员会,讨论决定基层教学组织内 的重大事项。
楼莉萍、梁璐怡
(2)大气污染控制教研组:吴忠标(组长)、官宝红、金一中、刘越、王海强、
翁小乐、翁棣
(3)水污染控制教研组:徐向阳(组长)、史惠祥、陈雪明、杨岳平、程丽华、 朱亮、胡宏 (4)固废处理与污染修复教研组:施积炎(组长)、吴伟祥、杨京平、林琦、 沈超峰、梁新强、何若 (5)环境规划与设计教研组:徐新华(组长)、赵伟荣、何云峰、张清宇、胡
勤海、王飞儿、吴东雷
专业核心课程
(1)《环境微生物学》(含实验),郑平,学分:5.0,开课时间:秋冬。
(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甲)》(含实验),吴忠标,学分:5.0,开课时间: 春夏。
(三)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科学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组织架构
环境科学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的组织架构图如下: 环境科学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
固废处理与污 染修复教研组
责任教授:0 人 核心成员:2 人 成员:5 人
环境规划与设 计教研组
责任教授:0 人 核心成员:1 人 成员:6 人
环境工程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拟设立的各教研组及成员名单: 责任教授:郑平、徐向阳、吴忠标 核心成员:史惠祥、施积炎、吴伟祥、徐新华、田光明
(1)环境工程基础教研组:郑平(组长)、田光明、陈红、吴祖成、胡宝兰、
植物营养学教研组
责任教授:1 人 核心成员:2 人 成员:8 人
资源利用与保护教研组
责任教授:1 人 核心成员:1 人 成员:7 人
农业资源与环境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拟设立的各教研组及成员名单:
(1)土壤学教研组 责任教授:卢升高 核心成员:徐建明、章明奎 成 员:Phillips、邸洪杰、汪海珍、张奇春、刘杏梅、何艳、施加春、
环境工程与资源利 用技术教研组
核心成员:1 人 成员:9 人
分析测试与环境监 测课程教研组
核心成员:1 人 成员:9 人
环境模拟与预警教 研组
核心成员:1 人 成员:6 人
环境与资源专业实验研究发展中心拟设立的各教研组及成员名单:
中心责任教授:张建英 (1)环境工程与资源利用技术教研组
核心成员:胡宏 成员:翁棣、卢玲丽、汪海珍、吴东雷、沈学优、廖敏、胡宝兰、张志剑、 文岳中 (2)分析测试与环境监测教研组 核心成员:谢晓梅 成员:王凤平、梁璐怡、章喜昌、童裳伦、吴良欢、翟国庆、杨方星、朱优 峰 (3)环境模拟与预警教研组 核心成员:倪吾钟 成员:周志勤、许红卫、方萍、吴良欢、庄树林、尧一骏、纪伟昌
责任教授、核心成员实行任期制,任期为 4 年,可连任;如责任教授、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