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知识点归纳(完整全新——学生版)
班级姓名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义: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4.小学而大遗.
5.士大夫之族.
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7.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8.作《师说》以贻.之
三、解释下列句中画线词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今义: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今义: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今义:
4.吾从而师之。
古义:今义:
5.今之众人。
古义:今义:
6.小学而大遗。
古义:今义:
7.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今义:
四、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吾师.道也
(2)吾从而师.之
(3)而耻.学于师
(4)孔子师.郯子
(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6)小.学而大.遗
(7)吾未见其明.也
(8)惑.而不从师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1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五、解释一词多义(实词):
1.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吾从而师之。
④吾师道也。
⑤齐师伐我。
2.传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惑
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惑而不从师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6.道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会天大雨,道不通
④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⑤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⑥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⑦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⑧废先王之道。
八、理解性默写
(5)《师说》中,写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
(6)韩愈在《师说》中阐述老师职责的句子是“,”。
(7)《师说》中,韩愈认为不必苛求老师一定要比弟子强的句子是
“,”。
(8)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9)韩愈在《师说》中用“,,”三句阐明了古代圣人良好的学习态度。
(10)《师说》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
是:,?
(11)“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的意思一致。
(12)韩愈在《师说》中表现当时普通人才能低下却耻于从师学习的句子是
“,,”。
(13)韩愈在《师说》中强调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童子的启蒙老师的句子
是:,,。
(14)《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批判了
“,,”的态度。
《师说》知识点归纳(完整全新——教师版)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教授。
)
2.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指不从师学习。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义: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难道)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更加)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自己)
4.小学而大遗.(丢弃)
5.士大夫之族.(类)
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7.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普遍)
8.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三、解释下列句中画线词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4.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5.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人
6.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
7.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因果关系连词
四、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吾师道也(名词意动,以……为师)
(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
(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1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学习)
五、解释一词多义(实词):
1.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老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求学)
③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
④吾师道也。
(学习)
⑤齐师伐我。
(军队)
2.传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传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3.惑
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疑惑)
②惑而不从师(有疑惑)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6.道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理,规律)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传统)
③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
④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说)
⑤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道义,道德)
⑥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方法)
⑦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取道)
⑧废先王之道。
(治国策略)
七、判断下列句子是何种特殊文言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句)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判断句)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省略句)
4.吾从(之)而师之。
(省略句)
5.师不必贤于弟子。
(状语后置句)
6.学于余。
(状语后置句)
7.耻学于师。
(状语后置句)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句)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句)
10.不拘于时。
(被动句)
八、
(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4)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5)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8)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9)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10)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1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