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松树和大松树1711905
小松树和大松树1711905
( 3)平时谁这样轻轻摸过你的头?还叫你孩子?你感觉怎样?
十分亲切。做好动作,读好“孩子”
( 4)引读:再看看风伯伯的表情,谁来模仿风伯伯说话——孩子,山下的松树比
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出示)
( 5)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可是为什么小松树能看得远呢?
那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1.今天这节课,老师不准备上语文课了,改演故事。猜一猜我们今天演什么
故事?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
3.故事中有几个主人公?
小松树、大松树、大山爷爷、风伯伯、配音
二、自主学习、尝试练习
师:要想演好这个故事,必须先读好剧本,那就是课文了。
读书要求:两手捧书身坐正,声音响亮字音准。
扬中市实验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蓝本教案
( 6)理解“托”请你做个动作:用手托起语文书。风伯伯的话你懂了吗? ( 7)出示练习:小松树看得远不是因为(长得高) ,而是因为(大山爷爷把它托
起来的)。因为小松树站得高,所以(看得远) 。 如果小松树长在山下,他还能看得远吗?
( 8)我们一起朗读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语重心长的话。 四、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老师用“喂”来说一句话,看看您能从“喂”这个字体会到什么?(对着一个孩
子):今天我忘记带橡皮了,我对他说: “喂,把你的橡皮借给我用用! ”听了老师
这样的口气你心里愿意借橡皮给老师用吗?为什么?
(没有礼貌。 )那小松树这样
跟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没有礼貌。 )【师生互动】
( 3)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指导读好第二句话。
【教学内容】 8.小松树和大松树
【主备人】 杨春燕
【审阅人】 郭瑞敏
【课型】
新授 【上课时间】
扬中市实验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蓝本教案
【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 9 个生字, 6 个二类字, 认识 3 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 教学重点 】
你呢
没有回答 风伯伯
摸着
孩子 那是 惭愧
大山爷爷 托起来 低下了头 3.很远很远就是说小松树和大松树隔得怎么样?换词练习(非常、十分)
比较女生和男生的头发:很长很长、很短很短 4.这些词语宝宝它们要回到课文当中去了,
它们要考考大家, 看看你们在课
文中能不能认出它们。来,两手捧书身坐正,选一段你最喜欢的课文练一练,读 得好的,老师给他敲上大拇指哦!
山上有一棵小松树,
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课间休息:一( 2)班的小朋友们表现得真好,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反义词游戏
放松一下,比如说:我说大,小朋友们说: “我说小”,
扬中市实验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蓝本教案
我说前——我说后, 我说来——我说去, 我说多——我说少, 我说近——我说远, 师:看来同学们读懂了这一段。咱们再齐声朗读一遍。可加动作(齐读)
5.检查课文自然段的朗读,指导学生评价。 (声音、字音)
6.齐读课文,完成练习:
课文讲了 长得高,是
和
比
的事。 听了
把它托起来的。
的话, 小松树明白了, 自己
三、合作分享、反馈点拨 1.松树们听到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
可高兴了, 这节课它们邀请我们去他们
家做客呢。
2.可是老师不知道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在哪儿?谁来告诉我?读第一段。
三问:学生怎样到那儿?
扬中市实验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蓝本教案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心中的小松树不大。 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粗细 生:小松树和大松树(学生把“小”字读得轻细,把“大”字读重长)
师:小松树是小松树,大松树是大松树,二者大小有别。你读得真好! 师:你们把它们的名字叫的这么亲切,它们一定想和你们交朋友。今天我们
好孩子了。 5.现在你愿意和小松树做朋友吗?
五、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指导学习“托” 、“爷”、“伯”、“孩”
下面我们来学习两个生字。出示“爷” 、“托”,认读 1. “爷”结构:上下结构,上面是一个新部首,谁知道怎么读?父子头
学习偏旁,书空、范写。
2.“托”字什么偏旁?是什么结构?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 48 页,看好第二题中“爷” “托”的笔顺,同桌之间你说给我 听,我说给你听,注意:同桌在说的时候你要仔细听,看他有没有说错。
四、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1.出示生字:多、呢、回、答,抢读生字字音 2.自由记一记:哪些字你已经会写了,记在心里。 3.描一描:记住它们的位置。 4.教一教:小老师教生字
多:第四笔撇在第二笔横撇的中间起笔,呈上下排列。 呢:与“泥”作比较。 回:全包围结构大口框,书写时注意先里头后封口。 答:“答”字中间的人要写得舒展一点,能包住下面的部分。
3.怎样把“爷”这个字写好?(父在横中线以上,撇在竖中线起笔,竖在竖 中线上),描红。谁能给“爷”找好朋友?
4.怎样把“托”这个字写好?描红。再来给“托”字找好朋友。
作业:硬笔习字册 11 页写好这两个字。
作业设计 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共同来演一演这篇课文。
四问:学生有没有提高? 五问:学生学得快乐吗?
评价:真聪明,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
2.指导书写“松”
松是本课的生字,开火车读一读。哪个小老师来教一教?
师生练写“松” : 在写的时候你要提醒其他小朋友要注意什么(我们在写松
的时候,木字旁写的小一些,捺要变成点,左窄右宽,松字才漂亮。
)
板书:松树 松树(一小一大)
3.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棵松树,比比看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
插图。大松树在想什么?谁来猜猜。
没有和他计较,所以没有回答。 (你是一个宽容的大松树)
他知道小松树是大松树爷爷托起来的。 (你是一个智慧的大松树)
5.用“
” 画出风伯伯的话。
请同学们看 47 页上的插图, 找到风伯伯, 指给同桌看: 风伯伯对小松树说话时做 了什么动作?
( 1)摸着——什么叫摸啊?请你摸摸同桌的头。看来同学们都做对了。 ( 2)风伯伯称呼小松树什么呀?(孩子)
5.练一练,让我们的小手活动活动吧。 6.展示优秀的作业。 五、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师:小松树和大松树这对邻居它们经常在一起聊些什么,让我们下堂课再去 听一听
作业设计 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写、临摹。 2、朗读课文。
【 教学目标 】
第二课时
1.学会 4 个生字: “托”、“爷”、“孩”、“伯”。
2.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演一演这个故事。 【 教学过程 】
回、答”五个生字。
2.学会用不同的句式练说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在哪儿。 【 教学过程 】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1.师:小朋友们,我们人有两个宝,它们是双手和大脑。老师今天带来一个
谜语,想让大脑活动活动吧!猜一种树。
“一年四季穿绿衣,风雪再大全不怕。 ”
“头上青丝如针刺,皮肤厚裂像龟甲。 ”(谜底:松树)
(出示第一段) 3.看图说话
( 1)看看图,一起说说它们的家。 句式练习: _____有一棵 ______?长得 ________?
_____有一棵 ______?长得 ________? ( 2)松树特别调皮,他想考考你们哦。
A、小松树长在
。大松树长在
。
B、小松树的家在
。大松树的家在
。
4.引读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小松树说了几句话?
指导读好第一句话
( 1)我们先来看第一句: 指感叹号,这是什么符号?怎样读这句话?
( 个别读 ) 评读:他读得好不好?突出“多” 。你能读得更好些吗?评读。 ( 2)指导读好“喂”这个字。
请小朋友们看图:小松树长在山上,大松树长在山下,这么高的一座山,说话说 低了能听得到吗?谁来读读这句话?
一边读书,一边在脑海中放动画片。
扬中市实验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蓝本教案
三、合作分享、反馈点拨 1.故事中有两个主人公说话了。我们一个一个来研究一下。
2.用“ --- ”画出小松树的话,大声地练一练
想一想:这是一棵
的小松树。
3.交流: 课件出示:“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 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你呢?”
生:高矮 是的,我们把长得矮的松树叫“小松树”
,长得高松树叫大松树
师:请你跟他们打声招呼?。
生:小松树和大松树(学生把“小”字突出出来)
一问:学生的起点在哪儿? 1. 问教材
《小松树和大松树》 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 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 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 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 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 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 共有 4 个自然段。第一自 然段讲山上有棵小松树, 山下有棵大松树。第二自 然段讲小松树向大松树夸 耀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第三自然段讲风伯伯批评 了小松树盲目自大的行 为。第四自然段讲小松树 听了风伯伯的话很惭愧。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 地描绘出课文中小松树、 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 使学生易于理解故事内 容。 2. 问学生 二问:学生要到哪儿去?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 教学难点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 教学具准备 】课件 【 课时安排 】 2 课时
第一课时
【 教学目标 】
1.正确地初读课文, 读准生字字音, 学习第一小节及本小节中 “松、 多、呢、
( 1)比较句式: a 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 B 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你喜欢哪一句?(个别读)为什么?请你来读读看!
( 2) 师范读:“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