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成长读后感

教师成长读后感

教师成长读后感教师成长读后感1000字篇一:教师成长读后感何荫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细心品读《教师成长》,对其中涉及教师的课程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人格魅力与促进自身成长的行动研究内容不仅有所了解,有些见解犹如温度计悄然升温。

曾有6年之久没当班主任的我,又重返班主任的岗位,在这之前我一直担忧”我还能当好一个班主任吗”这个念头不时困扰着我。

虽然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然而对自身的班主任工作还是深感不足、不满,一种吃力不讨好的感受强烈笼罩着我,问题出在哪里呢?通过对第三章教师的管理智慧的阅读,我有了新的启发,特别是拓展阅读部分,《制度比人性和政府更重要》这篇文章中,而对难以改善人性的利己私人船主,而降低运送罪犯的死亡率,靠道德说教和政府干预都行不通时,采用一种简单有效的激励机制:按下船时实际到达澳州的罪犯人数付费。

引导人的行为有三种方法,尽管制度也会引起不合意的结果,但与道德说教和政府干预,两种方法相比,还是最有效的,这正是经济学家重视制度的原因。

当然,制度也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改善和完善。

同时,在领导之荟萃中有一篇小文章《一个浙江商人的22条商规》,谈商人为自己量身定制的商规有:1、《新闻联播》就是”天气预报”,要想把握经济命脉,必须关注教育;2、不要迷信合同和承诺;3、做一个守信的商人……22、给自己留条后路。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一个商人尚须制定商规,更何况是一个班级呢?因而,在下学期的班级管理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特别是在上半年中常出现的问题,如值日生迟到、偷懒,个别同学作业未认真完成等,让全班学生共同制定班训和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详尽的《班规班纪》、《卫生公约》等管理条文。

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建立新学期领导班子,对学生进行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教育和实践,把班级管理权力交到学生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自理、自治”的管理方法,培养学生和各种组织能力,便班级管理沿着一条良性、理性的轨道发展。

首先,发挥人的管理机制,班级管理实际是人管人的工作,选举一批有战斗力的管理者,有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班级工作一般比较繁杂、琐碎,为避免工作杂而不乱,可在”民选”的基础上产生班干部队伍,再将工作分工细化,如每天分别安排纪律班长、卫生监督员主管日常工作,并成立板报宣传小组、学习兴趣小组、文体活动小组,使每一道岗位都有人在岗,使每方面工作做得更细致,更有针对性。

指导各个小组制定相应的公约,实行奖惩激励机制,提高工作力度。

其次,实行人文管理,班级是一个大家庭,这一个”家”是否团结和谐,取决于家中的每一个分子,要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关心班级中一事一物,自觉遵守班级制度并非易事。

其实,学生生活在一个集体中,难免磕磕碰碰,矛盾重生,而理解信任是消除人与人之间隔阂和惧怕的”灵丹妙药”.班主任只有理解信任学生,才能与他们更好地沟通,学生之间只有理解信任,才能扫除阴霾和睦友爱。

下学期,班里又转入一位新生,来自铜陵,这位学生说话带有浓厚的地方腔,很多学生经常称他”城关仔”,有一次,他与鑫闹矛盾,一时委屈的他口不择言:”他们都欺负我。

”我听了有些纳闷,何出此言,在班上”议言堂”中,才了解了根本原因,其实是一场”外号风波”.学生从讨论中也明白不能随便给他人取外号,学会讲话文明的道理。

因此,当班级问题时,让学生感同身受,分析解决矛盾,消除不满情绪,才能使学生团结一致,增进学生的了解和友谊,并热爱自己班级。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进行学科教学改革,而且新教育管理模式与之配套,使之相辅相成,在法制社会的今天,更需要有法有理一班级管理制度,树立学生平等、民主、服务、创新、反思意识,使班级管理向新的成功。

篇二:教师成长读后感看刘良华老师的《教师成长》已是第二次,第一次是在继续教育培训中迫不得已读的,这次我是真心沉下心来读的,它的每段话每一行字……读了《教师成长》我一直在反思我的成长,我是2000年毕业于一所师范院校,从此就进入了教育行业,已经历经了十年,要问我十年中我究竟获得了什么,我真的不知道,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也没有深入的思考我从事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也许这只是一个职业——生存的保障?曾看到一篇文章” 教侠、教奴、教痞,三大类,你属哪类?”,它把教师分为三类:教侠、教奴、教痞。

具体来说,教侠,就是教师中的侠客,这类人数不多,但他们特立独行,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准则,不为流行的东西所左右,不盲从各级政府的教育督导,也不死信教材;教奴,就是完全忠实于现行不合理教育制度而无怨无悔地推行这种不合理的制度。

这种人占了老师人数的绝大多数,他们任劳任怨,勤恳工作,他们工作的所有目的和意义,就在于让领导肯定,让学生们考高分,他们没有想过我们的教育是否有问题,我们的孩子是否越来越病态,他们全部的热情来自于一个月的工资和领导给予的精神奖励,他们忠实于教育法规教育制度,他们从不怀疑;教痞,就是老师中的混混。

教师是一碗良心饭,众所周知。

这类人虽不是大多数,但也为数不少,他们没有工作目标没有工作理想,更没有事业心。

有课他们就来上,没有课就走人,如果强调坐班,他就坐在办公室里聊天或者找个理由溜之大吉。

他们对教育政策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是懂非懂,或者说他们也不愿意懂,下班后主要的工作就是麻将,赌博,买码,或者其它让人心身疲惫的活儿,他们从不看专业书籍,除了看一些娱乐书籍,女人一般议论衣服,男人一般议论喝酒和洗头洗脚。

在办公室里与教学有关的共同话题就是那个学生是个猪,那个学生是个笨蛋。

我在想我到底属于哪类?或者是介于他们中间,边缘化,曾混过,也忠过,更侠过,当然,那不是我自己,不是真正的自己!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

回首我的十年从教历程,似乎也有如禅师般的感悟:从教之初,”爱很简单”;教有所累,”想说爱你不容易” ;教有所悟,”因为爱所以爱”.当自己真正(内心)走进教师这个行业,你会发现,它真的不容易,教育是什么?其实是良心、责任。

世界上有很多赞美教师的语言,但真正你去落实这些语言时,你会发现它不是简单的几个字。

”爱”即教育,没有爱不要谈教育。

所以真正理解爱并不容易,也就会有”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的感慨。

学习,我觉得做教师不学习是非常荒唐的,教学生学习自己不学习,那不是教师,那么怎样学习,学什么摆在教师的面前。

我们以前经常讲,要向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不行了,自己需要常流常新的自来水,水在哪?阅读!阅读一些教育专著,《教师成长》给我很大启发,我找出压在书柜后的教育著作,我下载了一些教育电影,我到书店寻找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我要学习,我要成长,为自己,为学生,为教育。

把教育从职业转向事业,把自己从专职走向专业和专家,成为一个学习型教师,这也许《教师成长》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唤起我的渴望和追求,明确我人生的方向。

篇三:《教师成长》读后感初读本课程,只是为了挂时间。

每天忙忙碌碌,哪有心思看书,而且长时间盯着电脑备课、做课件,颈椎酸痛。

有一天,突然有点闲情,仔细看了几行,便觉得饶有兴趣,不由慢慢读下去,豁然开朗,相见恨晚,觉得引人入胜,颇有收获,不仅自己看,还要求老公一起学习其中的道理。

一是课程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其实内容并不多,但引发的思考多,内涵丰富。

不像有些专业课程,拖沓冗长,深奥难懂,读了后面的,又忘了前面的。

这正证实了本课程自己的教育理念之一:引发学生自主学习,快乐成长。

二是课程结构合理,框架明显,枝节有序,让人一目了然。

这又正应验了本课程的另一教育理念:学习就是认地图。

学习者先弄清楚自己的立足点或出发点,最好先学习”主干道”,再去学习”分支”和”分岔”的街道。

这就是”整体学习”和”掌握知识结构”.本课程善于抓住主干,理清结构,把握整体。

三是丰富的视频资料,让我亲临各级讲座现场,感受大师们研究教育、发表作品、探讨教育的魅力。

累的时候,听听讲座,品味其中的诙谐幽默和内在涵义,确实是一种享受。

最喜欢课程中的案例,选材贴切,形式多样,引经据典,短小有趣。

每一则案例都隐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让我在阅读故事中自然领悟课程要义,印象深刻。

编者也一定是广泛阅读,深刻感悟,视野开阔,颇有研究。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几个案例。

一是关于”教师的气质”的案例。

没有必要挑剔教师的长相,但是,教师应该有某种职业尊严感和内在的精神气质。

按照林肯的说法,一个人在四十岁之后,就该对自己的长相负责。

没错,长相不由我们决定,但气质可由我们自己改变。

作为教师,应该具备一种高雅、睿智、亲和、自信的气质,这样去感染学生,学生也会觉得是一种享受。

而这种气质不是与生俱来或想有就有的。

它是长期的知识学习、心态调理、人际协调、休养陶冶而来的。

二是关于”父亲的脚后跟”的案例。

”如果父亲是最最上乘的教育家,也许他在指明家的方向后,便要我带路,他在后头宁可随我多走一点冤枉路,一边加以修正。

其后并画图比较近路与远路,如此我不只会熟悉家城之间的路径,城东郊的地理我必也在走过一遭后便了如指掌,再也不愁迷路,甚至可以常常代我父亲跑腿办事。

”小故事折射大道理。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父亲式的老师,走在前头,一味要学生”尾随”.教学的终极追求是让学生学会自学,并由此摆脱对教师的依附。

只有自主学习或主动学习,才算是真正的学习。

只有当学生形成了自主学习或主动学习的习惯之后,学生才真正”成人”,真正成为有独立意识和独立人格的人。

这是多么深刻的道理,我应该多引导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

争取成为最最上乘的老师。

三是关于”期待效应”的案例。

当我们被期待,被赏识时,我们会觉得自己如此重要,会充满信心和斗志。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是渴望得到赏识”.真是很透彻。

欣慰的是,我平时做得较好。

哪怕其他老师都不喜欢的学生,我都对其包含期待和欣赏。

我常常对学生说:”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杰作!”我还常常对那些让人头痛的调皮鬼说:”我对你充满希望!”我甚至假装不知道他们干的坏事,旁敲侧击地指出类似的不足。

真的奏效。

这些学生不仅尊敬我,而且乐于接受我的意见,最终他们大多数都不会辜负我的期望。

我的宗旨是:决不放弃任何学生。

只要有希望,就会有出路。

还有很多有意义的案例,如“曹操同袁绍的差别”、崔永元的《不过如此》、顾泠沅老师的”效果回授”、占魁学校的导师制,以及学习就是学走路、认地图、学习要像玩游戏等等,让我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大开眼界。

很久没有这种感觉:觉得自己像久旱的大地,如此渴望知识的滋润,如此畅享知识的甘露。

每一章,每一节,循序渐进,不断成长,享受阅读的快乐!非常赞同课程中的观点,觉得更多的老师需要认真学习和领悟其中丰富的专业知识、深刻的思想教育、先进的教育理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