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社会阶层分析新华网浙江频道9月22日电(《观察与思考》杂志■记者刘晓林)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新中国十大社会阶层的划分和流动”的推出,在中国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因为它与每一个人都不无关系,因此人们对它的关注度极高。
为探讨这一课题,观察记者日前特地赶到北京,与负责这一课题的课题组组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陆学艺教授进行了对话……记者:目前,你们把中国社会划分为十大阶层,按顺序排列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拥有组织资源);经理人阶层(拥有文化资源和组织资源);私营企业主阶层(拥有经济资源);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拥有文化资源);办事人员阶层(拥有少量文化资源或组织资源);个体工商户阶层(拥有少量经济资源);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拥有很少量三种资源);产业工人阶层(拥有很少量三种资源);农业劳动者阶层(拥有很少量三种资源);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基本没有三种资源)。
请具体说说是依据什么来划分的?陆学艺:原来的欧美也好,中国的毛泽东主席也好,都是以生产资料的占有为标准来划分的。
我们的划分,进行了3年的实际调查,根据工业化国家和社会的实际情况,以社会职业为标准和基础进行划分。
另外补充三点:即有权没有(拥有组织资源吗)?有钱没有(拥有经济资源吗)?有文化没有(拥有文化资源吗)?国外的划分标准一般根据职业的不同,一般来说如果职业高,相应的三种资源也多,两者基本上是成比例的。
但在中国,有时职业与三种资源的拥有量并不一致。
因此,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我们又以人们对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来表现各社会阶层的基本特征。
组织资源也可以称为权力资源,主要指依据国家政权组织和执政党组织系统而拥有的支配社会资源(包括人和物)的能力;经济资源主要是指生产资料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文化资源是指社会以证书或资格加以认可的知识和技能的拥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学历文凭。
我们认为,在当代中国社会,这三种资源的拥有状况是各社会群体及成员在阶层结构中的位置以及个人的综合社会经济地位的标志。
如果说职业类别是我们划分中国社会阶层类别的基础,那么,这些资源的占有情况则是我们确定各社会阶层的社会等级差别的依据。
这一结论是基于课题组数年的社会调查得出的。
在对大量个案访谈资料所做的分析中我们发现,人们凭借其社会经验和主观感觉对人群进行的分类,主要依据的标准也是权、钱、文化。
实际上,社会学者也常常采用这三类指标来研究当代社会的阶级阶层划分。
我们也得出同样结论:在当代中国,这三种资源的占有量决定着人们的综合性的社会经济地位,决定着他人以及自身对本人的社会评价。
依据这三种资源的占有量来分析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社会经济差别,有助于深入理解目前的社会经济分化现象,把握资源配置的基本特征。
转型期我国社会阶层分化的表现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对工业、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暴风骤雨式的阶级斗争以及国家工业化建设,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逐步形成了“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社会结构,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
这种阶级阶层结构是“同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基本类似的,并没有形成现代社会阶级阶层结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全面改革开放的崭新发展时期。
来自经济、政治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全方位的改革,使我国社会从农村到城市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解放和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们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
伴随着社会关系的调整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人们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声望等方面发生较大的变化,作为我国社会结构重要方面的社会阶层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阶层分化逐步形成。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进程的加深,我国原有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内部发生了分化,而且出现了新兴阶层。
首先,工人阶级内部的分化。
随着现代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现阶段,工人阶级由原来的两大部分即国有企业工人和集体企业工人已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层:一是蓝领工人阶层。
即产业工人,主要包括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企业从事体力劳动的体力劳动者;二是白领工人阶层。
包括企业中、下层管理人员、办公室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三是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层。
主要是指党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行使实际党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主要包括国家公务员、党的各级干部、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中的各级干部以及工作人员。
这类阶层人员1999年占从业人员的2.1%,他们大多数是知识分子,拥有文化资源;而且他们都具有不同级别的权力,拥有组织资源;有的拥有专业技术特长和职称,但大都脱离了自己的专业技术工作,变成了职业官员。
这个阶层成员是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政府权力的掌握者和行使者,体现党的意志、执行政府权力。
现阶段,“中国的社会政治体制决定了这一阶层在趋于等级分化的社会阶层结构中居于最高或较高的地位等级,是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主导性阶层,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及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推动者。
”工人阶级已发展成为一个超越原来社会层面的庞大阶级,不再是仅限于原来意义上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工人,其规模不断扩大。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24780万人,如果加上农民工人数9460万人,工人阶级队伍大约在34000万人左右。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新兴经济部门的出现,随着二、三产业中的知识含量的增加,工人阶级的科技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同时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工人阶级中的知识分子群体不断扩大。
这对于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及提高我国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知识经济的兴起、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会越来越庞大,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也会不断提高,这是阶级进步的大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主流。
其次,农民阶级内部的分化。
改革开放前,农民阶级主要指以种地为生,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广大农业劳动者。
农民阶级是改革开放以来分化最为显著的一个阶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阶级的分化日益加快,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六个阶层:一是农民企业家阶层。
农民企业家阶层是从整个农民阶级队伍中分化而来的,大多是乡镇企业的厂长。
他们的经济来源已不是农业种植或养殖,而是工商经营。
在改革开放初始阶段,他们大多是乡镇集体企业的经营者。
随着企业转制,现在他们中的大多数己成为私营企业家。
其中有些人的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己从农村进入城市,发展成为现代化的企业。
二是乡镇企业职工阶层。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业人数已达1.5亿左右。
这一阶层的人员基本上属于“两栖”人,工会方面承认他们是工人,因为只要你参加工厂生产劳动,建立事实劳动关系就是工人,而农业主管方面认为他们不是工人是农民,不应该参加工会。
事实上他们的“地位”确实很不稳定。
在工厂做工时就是工人,失去工作就是农民。
他们的劳动权益缺少保障,受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甚小。
三是进城农民工阶层。
农民工进城务工是农民阶级阶层分化流动的一大表现。
据有关方面统计,这部分人己占城市工人总数的30%以上。
这部分人并非永久性工人,他们的家庭还在农村,当他们失去城市中的工作之后,仍然只能回到农村。
他们是一个特殊的利益群体。
相比农民,他们的收入相对较高,劳动强度相对较轻;相比城市工人,他们的劳动强度相对较高,劳动条件相对较差,收入相对较低,且劳动保障相对较弱。
四是土地承包者和农村专业户阶层。
这一阶层实际是富裕农民阶层。
他们靠勤劳和某一方面的种植或养殖经验致富起步,在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或承包大片土地,或承包养殖场所等,在农副业机械等方面作一定投资,进行规模生产,常雇用临时农民工或农机手。
他们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对农业现代化起着示范作用。
五是普通农民阶层。
这是农民中的大多数,是农民阶级的代表和最主要的力量。
他们从事一般的农副业生产,除去国家税款和各种提留款项之后,有一定的纯收入,基本解决温饱,并有一定积余。
家庭收入一般比改革开放前有较大提高,但总体收入增长速度较慢。
1999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9.3%,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仅为3.8%。
这一阶层农民的思想进步程度、组织程度、接受教育程度、劳动生产率发展程度和富裕程度及其发展方向,代表着我国整个农民阶级的主流和发展方向,是我国党和政府制定农村政策的最主要的着眼点。
六是贫困农民阶层。
全国还没解决温饱的贫困农民据统计还有5000万左右。
与工人阶级内部阶层分化不一样,这不是农民阶级阶层分化过程中新生成的阶层。
由于中国农业长期比较落后,生产力水平不高,人多而可利用耕田少,且大量属于贫清地,所以农民的平均收入水平一直较低。
改革开放以来,大部分农民的收入开始提高,每年都有几百万农民摆脱贫穷,余下的贫困农民就形成了一个贫困农民阶层。
他们大多为家庭劳动力缺乏和土地贫痔地区及边远山区的农民。
农业扶贫脱贫工作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
第三,知识分子阶层的分化。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只把从事生产的体力劳动者视为工人阶级,而把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排除在工人阶级之外。
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分析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知识分子阶层是我国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阶层,既是我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
这个阶层是指拥有较高知识水平的社会劳动者。
具体为历年来由高等院校毕业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社会群体,他们广泛分布于社会各行各业中。
包括理论界、文艺界、科技界、医疗卫生界等的人士。
从事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广播电视电影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领域的知识分子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创造者和开拓者,成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传播先进思想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用他们的脑力劳动创造精神财富,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随着社会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分子阶层出现了分层与流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划分为管理者阶层、知识生产与传播者阶层、自由职业者阶层、青年学生阶层。
第四,新兴阶层。
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发生分化的同时,新的社会阶层也在产生。
正如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描述的那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