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长度单位解决问题,二年级上册,第4课时

用长度单位解决问题,二年级上册,第4课时

第4课时用长度单位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
课本第7页例8,第9页练习一第8题。

学习目标
会运用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知识解决问题。

课文讲解
例8,继续让孩子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丰富孩子
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知识的简单应用。

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同
时体会建立厘米和米的表象的作用。

有三种思考方法:①假设推理,从1厘米和1米的
表象开始推想旗杆的高度;②估测,小精灵用小朋友的
身高估测旗杆的高度;③反证法,在验证环节用新铅笔
的长度进行反证。

“做一做”,巩固练习。

运用上述思考方法选择合
适的长度单位。

孩子所建立1厘米和1米的表象是本课学习的基
础,灵活运用1厘米和1米的表象解决问题,是本课的
新知。

辅导精要
例8,整体浏览,孩子首先能找到解决问题的“三
步骤”,并具体地读一读: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答、
解答合理吗。

让孩子读题目,想像:学校旗杆的高度。

还可以让孩子到旗台用自己身高比一比旗杆的高度。

第一步,要解决什么问题。

再读题,在“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下划线,理解其意思:旗杆高13厘米,旗杆高13米,两者中有一个答案是对的,另一个是错的。

他还可能直接做出判断,家长要鼓励他,然后问他是怎样思考的。

第二步,怎样解答。

让孩子读课文中的四句话,理解其意思。

有一个同学从1厘米的长度开始推想,比划出13厘米的长度,结论:旗杆高13厘米是错的。

从而推出:旗杆高应该是13米。

另一个同学从1米的长度开始推想,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与旗杆相比,结论:旗杆高应该13米。

小精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估测:一个小朋友身高1米多,“ 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

结论:旗杆高应该是13米。

所以,三个人得到的结论是相同的。

第三步,解答合理吗。

这是检验上述结论。

读女生的话,理解其意思。

一支新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用铅笔和旗杆相比,说明答案正确。

读课文,把前两个文本框连线,在“厘米”下划线,批注“旗杆高13厘米(╳)”;在“我1米多高”下划线,并与小精灵的文本框连线。

反思:这些人的思考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他们都是从厘米和米这两个单位进行思考。

让孩子写上答句:旗杆高13米。

“做一做”,整体读题,在“厘米或米”下划线。

引导孩子看图说话填上单位,再口头回答问题,具体的可参照例题。

最后,还可让孩子说:课桌高60厘米,是对的;课桌高60米,是错的。

习题解析
第8题,整体读题,划出每小题的长度单位。

再读每小题的题目,想像各种物品和相应的长度,运用假设推理、估测或反证法等进行思考,并做出判断。

让孩子多说,以达到练习的目的。

答案:⑴厘米,⑵√,⑶米,⑷厘米,⑸√,⑹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