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一般原理部分综合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于()。
A、18世纪90年代B、18世纪末19世纪初C、19世纪初D、19世纪40年代2、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是()。
A、矛盾B、辨证统一C、不一致D、有时一致3、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关系是()的关系。
A、一般与特殊B、整体与局部C、理论与实际D、论与史4、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A、社会调查方法B、系统论方法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D、历史方法5、法律调整是一种()。
A、个别性调整B、规范性调整C、习惯D、具体性调整6、社会调整的决定因素是()。
A、自然发展B、社会革命C、物质生产方式D、政治7、原始社会主要的社会调整手段是()。
A、长老决定B、祭祀C、道德D、习惯8、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
A、商品的交换B、国家的形成C、阶级的出现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9、法的实施有()作保证。
A、习惯力量B、法律传统C、社会舆论D、国家强制力10、法反映的是()意志。
A、团体B、人民C、统治阶级D、社会团体11、法和国家产生的过程是()。
A、不确定B、先有法C、同一历史过程D、先有国家12、法的内容集中体现为法的()。
A、法条B、技术C、结构D、原则13、法的第三层本质是()。
A、法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是统一和整体的B、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C、法的内容决定于一定物质生活条件D、法的内容就是确定权利和义务14、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A、社会B、共同C、集体D、个别15、国家意志和法的关系是()。
A、二者是一致的B、有强制力保障的国家意志才是法A、历史划分B、经济基础C、法的阶级性D、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21、法的历史类型集中反映了法与()之间的相互关系。
A、阶级划分B、社会经济基础C、法的利益D、统治阶级意志22、法的历史类型的划分同社会形态的划分()。
A、基本不一致B、有交叉C、相一致D、不一致23、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种类型的法律制度。
A、二B、三C、四D、五24、法的历史类型更替是通过()实现的。
A、生产力发展B、社会革命C、群众运动D、政治改革25、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变革B、废除旧法、创制新法C、阶级斗争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26、划分法系的决定性标准是()。
A、法的传统B、经济基础C、政治制度D、法律技术27、大陆法系是以()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法国民法典B、英国法C、罗马法D、美国法28、英美法系是以()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教会法B、罗马法C、日耳曼法D、英国法29、在侵权行为法方面,自由资本主义的过错责任原则被当代资本主义的()代替。
A、无过错责任B、严格责任C、相对责任D、过失责任二、多项选择题1、法学的主要职能有()。
A、应用职能B、认识论职能C、意识形态职能D、阶级职能2、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核心是()。
A、发展稳定B、党的领导C、人民民主D、依法治国3、法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等法律现象。
A、法律行为B、法律规范C、法律关系D、法律文化4、法学是()。
A、以法律现实为研究对象B、一门如何组织和运用国家权利的学问C、确认和保护社会成员权利和义务的学问D、具有阶级性的科学5、学习和研究法理学的方法有()。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系统论D、控制论6、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法学B、法C、法律现象D、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7、属于理论法学的是()。
A、犯罪学B、法学史C、法哲学D、比较法总论8、研究法学的目的是()。
A、合理地创制法律规范B、合理地实施法律规范C、合理地运用国家权力D、调整和保护适合生成方式的社会关系9、法学的意识形态职能具体表现在()。
A、指导人们认识社会现象B、影响人们的思想、价值观C、增强法制观念D、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10、从发展过程看,社会调整可以分为()。
A、习惯B、法律C、个别性调整D、规范性调整11、个别性调整带有一定的(),不能形成普遍、稳定的秩序。
A、重复性B、偶然性C、任意性D、规范性12、调整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有()。
A、道德B、习惯C、禁忌D、宗教13、法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是()。
A、阶级分化B、社会分工C、商品交换D、私有制14、法产生的政治根源是()。
A、商品交换B、阶级C、阶级矛盾D、国家的产生15、法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是()。
A、禁忌B、祭祀C、道德D、宗教16、习惯靠()保证实施。
A、传统B、惯性C、国家强制D、社会舆论17、法的形成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A、从个别调整发展为规范调整B、从自发调整发展为自觉调整C、从一般规范性发展到法调整D、从无强制性的规范调整发展为有强制性的规范调整18、法与习惯具有以下共同点()。
A、都是社会规范B、都是上层建筑C、都有阶级性D、都有强制性19、从法的起源看,法()。
A、是从来就有的B、不存在于原始社会C、是阶级社会的产物D、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0、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基本形式是()。
A、修改B、制定C、颁布D、认可21、法的本质具有()。
A、必然性B、规律性C、一般性D、共同性22、从不同的层次和方面,我们可以把法的内容划分为()。
A、社会政治内容B、专门法律内容C、法律技术内容D、法律经济内容23、法的第一层本质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A、法是一种意志B、法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C、法律是法的载体D、法是国家意志24、法具有()。
A、规范性B、阶级意志性C、国家强制性D、物质制约性25、保证法的实施的手段有()。
A、国家强制力B、道德规范C、思想原则D、文化素养26、法的内容和形式是()。
A、矛盾统一的B、相互转化C、内容决定形式D、形式反映内容27、法是()。
A、一种规范B、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C、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D、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28、法与法律的关系正确的是()。
A、含义不完全相同B、含义完全相同C、法是法律的内容D、法律是法的形式29、法与统治阶级的利益关系正确的是()。
A、法反映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B、法不是统治阶级个人或集团利益的反映C、有些具体的法律规范不一定符合统治阶级的意志D、统治阶级的利益是通过一定的个人和机关的活动上升为法30、法与国家意志的关系正确的是()。
A、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B、国家意志就是法C、法是以国家意志的形式表现的D、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利益31、法本身的职能又分为()。
A、法的社会公共职能B、法的调整性职能C、法的保护性职能D、法的专门职能32、法本身的作用是通过()来实现的。
A、合法行为的保护B、评价、指引人们的行为C、非法行为的预防和制裁D、规定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33、法的作用和法的价值的关系正确的是()。
A、二者等同B、有联系、又有区别C、法的价值侧重对主体需要的满足D、法的作用研究法对社会的影响34、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的关系正确的是()。
A、二者是内在统一的B、二者截然对立C、法律规范执行二者中的一个D、部分法律规范主要执行社会公共职能35、法律制度有无价值、价值大小,取决于()。
A、法律制度的性能B、一定主体对法律制度的需要C、法律制度是否满足主体的需要D、法律制度对主体的满足程度36、法的价值的特性有()。
A、社会性B、客观性C、主观性D、主体性37、法的价值的主体性,又表现在法的价值的()。
A、客观性B、变异性C、主观性D、多维性38、法的价值的范围可分为()。
A、法所中介的价值B、法的工具性价值C、法本身的价值D、法的社会价值39、法的工具性价值表现为确认性价值和()。
A、认识性价值B、分配性价值C、衡量性价值D、保护性价值40、法在协调利益关系时遵循的原则取决于()。
A、法的阶级B、社会本质C、主体所处的历史条件D、经济条件41、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的关系正确的是()。
A、内在的统一B、具体的法律规范只执行二者中的重大一种职能C、一部分法律规范主要执行社会公共职能D、反映了法的阶级性与社会性的关系42、法与利益的关系是()。
A、利益是法的创制的初始点B、利益是法的实现的动力和归宿C、法确认、协调、实现利益D、法的实现就是法所保护的利益的实现43、法与自由的关系正确的是()。
A、法总是确认、保护统治阶级的自由B、法确认和保护自由的范围与程度受到社会生产力的限制C、法将自由与纪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统一起来D、法律自由是人们所拥有的最大自由44、影响法的实现的因素有()。
A、阶级本质B、法律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程度C、现行法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适应程度D、公民的法律意识三、名词解释a)法2、法学3、法理学4、法系5、法的本质6、习惯7、社会规范8、社会调整9、个别性调整10、规范性调整二、简答题1、简述法的外部特征。
2、简述法的本质。
3、试述个别性调整和规范性调整的优缺点。
4、试比较原始社会的习惯与阶级社会的法的异同点。
5、法产生的标志是什么?6、简述社会调整的一般规律。
7、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剥削阶级法学的主要区别。
8、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9、简述我国法学体系的划分类别。
10、法本身的价值及其内容。
五、论述题1、如何正确理解法的统治阶级职能与法的社会公共职能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试举例说明。
2、法与利益之间的一般关系如何?利益对于法的形成与发展有何重要作用?3、请完整论述法的定义。
4、试比较法系与法的历史类型的主要异同点。
在当前形势下,如何看待法系的划分对法律制度建设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