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伴性遗传导学案

伴性遗传导学案

伴性遗传导学案————————————————————————————————作者:————————————————————————————————日期:ﻩ第二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3节——伴性遗传[学习目标]: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3.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运用。

基础预习知识点一人的红绿色盲1、伴性遗传的概念:位于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相联系的现象。

2、红绿色盲(1)提出者:。

(2)相关基因型:正常男性正常女性: 女性携带者:色盲男性:色盲女性:(3)基因传递方式:父亲的红绿色盲基因随传给了,但一定不会传给。

儿子中的色盲基因一定是从他的那里传来的。

(4)遗传特点(伴X隐性遗传):1、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性基因。

2、男患者女患者。

3、往往有现象。

4、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知识点二抗维生素D佝偻病1、抗维生素D佝偻病与基因型的关系: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D和正常基因d基因位于染色体2、相关基因型:正常男性:正常女性:患病男性: 患病女性:3、遗传特点(伴X显性遗传):1、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性基因。

2、女患者男患者。

3、具有遗传现象。

4、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

知识点三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运用1、鸡的性别决定: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的(ZW)。

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的(ZZ)。

2、在医学实践中的运用:根据表现型判断生物的,以提高质量,促进生产。

基础预习答案:知识点一:性染色体性别(1)道尔顿 (2)XB Y X B X B X B Xb XbY XbXb(3)配子女儿儿子母亲 (4)多于交叉遗传女知识点二:1、X 2、X d Y Xd X d XDY XDX D X DXd 3、X显多于世代连续男知识点三:异型同型性别合作探究知识点一人的红绿色盲症【典例导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人群中的红绿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②属于XY型性别决定类型的生物,XY(♂)个体为杂合子,XX(♀)个体为纯合子③人类红绿色盲基因b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既无红绿色盲基因b,也无它的等位基因B④女孩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红绿色盲基因是由父方遗传来的⑤男性红绿色盲基因不传儿子,只传女儿ﻫA.③④⑤ B.①②④C.②④⑤D.①③⑤【解析】①红绿色盲属于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之一是人群中的红绿色盲患者男性对于女性②说法错误,如XBXb为杂合子,而不是纯合子③由于人的Y染色体过于短小,缺少与X染色体相对应的同源区段,所以Y染色体上既无红绿色盲基因b,也无它的等位基因B④女孩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红绿色盲基因可能是由父方遗传来的,也可能是由母方遗传来得的⑤男性红绿色盲基因不能传给儿子,只能传给女儿。

答案:D【迁移训练1】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正确的预测是()A.父亲色盲,则女儿一定是色盲。

B.母亲色盲,则儿子一定是色盲。

C.祖父母都色盲,则孙子一定是色盲。

D.外祖父母都色盲,则外孙女一定是色盲。

知识点二抗维生素D佝偻病【典例导悟】多显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患者分为两类,一类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另一类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分别1.男性患者的儿子发病率不同. ﻫ2.男性患者与正常人婚配,总体上看这两类遗传病在子代的发病率情况是ﻫ3.女性患者的儿子发病率不同.的女儿发病率不同. ﻫ4.女性患者的女儿发病率不同.A.1,2 B.3,4 C.1,3 D.2,4[答案] A【解析】答:1、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是:母亲正常,儿子全正常,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是父母有一方有病,儿子发育率至少为50%,故1正确。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是:父亲有病,女儿必有病。

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是:父亲有病,儿子发病率为50%。

以上,故2正确,【迁移训练2】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 )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知识点的三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运用【典例导悟】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纯合子B.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为纯合子C.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解析】:这是一道很高质量的遗传高考题,关键是本题的遗传系谱图完全是一个讨论式的图,看似简单但绝不轻松,确实是一道考查综合能力的好题。

该病可以为X隐遗传,但Ⅱ1明显应该是杂合子,A错;该病不可能为X显性遗传,否则Ⅲ2应该患病,B错。

Ⅲ2父母一正常一患病决定其女儿必然为杂合子,C正确;该病也可以为常显遗传,Ⅱ3应该为杂合子,因为其父母一纯合一杂合,D错。

答案:C【迁移训练3】下图为人类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5号和11号为男性患者。

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A.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一定在常染色体上B.若7号不带有致病基因,则11号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2号C.若7号带有致病基因,10号产生的配子带有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3D.若3号不带致病基因,7号带致病基因,9号和10号婚配,后代男性患病的概率是l/18答案:迁移训练1-3 B D D【思维导图】【相关概念】 一、伴性遗传 1.概念理解(1)基因位置:性染色体上——X、Y或Z 、W 上。

(2)特点:与性别相关联,即在不同性别中, 某一性状出现概率不同。

2.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六种婚配方式 3.人类的伴性遗传类型伴性遗传方式遗传特点实例 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男病其母亲、女儿一定病 连续遗传 抗维生素D 佝偻病 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女病其父亲、儿子一定病 隔代遗传红绿色盲、血友病 伴Y染色体遗传 只有男性患病连续遗传人类外耳道多毛症知识归纳注意: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因为女性只有在两个X染色体上都有致病基因才患病,而男性只要含致病基因就患病。

二、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类型的判断1、判断方法第一步:确定是否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1)判断依据:所有患者均为男性,无女性患者,则为伴Y染色体遗传。

(2)典型系谱图(见右)第二步:判断显隐性(1)双亲正常,子代有患者,为隐性,即无中生有。

(图1)(2)双亲患病,子代有正常,为显性,即有中生无。

(图2)(3)亲子代都有患者,无法准确判断,可先假设, 再推断。

(图3)第三步: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染色体遗传病(1)隐性遗传病①女性患者,其父或其子有正常,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

(图4、5)②女性患者,其父和其子都患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遗传(图6、7)(2)显性遗传病①男性患者,其母或其女有正常,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

(图8)②男性患者,其母和其女都患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遗传。

(图9、10)第四步:若系谱图中无上述特征,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推测(1)若该病在代与代之间呈连续遗传,则最可能为显性遗传病;若在系谱图中隔代遗传,则最可能为隐性遗传病,再根据患者性别比例进一步确定。

(2)典型图解上述图解最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

注意审题——“可能”还是“最可能”,某一遗传系谱“最可能”是遗传病,答案只有一种;某一遗传系谱“可能”是遗传病,答案一般有几种。

三、XY型性别决定和ZW型性别决定的比较性别类型XY型性别决定ZW型性别决定雄性个体两条异型性染色体X、Y两条同型性染色体Z、Z雄配子两种,分别含X和Y,比例为1∶1 一种,含Z雌性个体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X、X 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Z、W雌配子一种,含X两种,分别含Z和W,比例为1∶11 23 4 8 5 6 1I I11后代性别 决定于父方 决定于母方【自主构建】【基础巩固】1.人的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人的一个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应是( ) A .22对常染色体+XY B.22个常染色体+X C.22对常染色体+XX D .22个常染色体+Y2.有一个男孩是红绿色盲患者,除他的祖父是色盲外,他的父母、祖母和外祖父母色觉都正常,该男孩色盲基因的来源过程是( )A.祖父——父亲——男孩 B .祖母——父亲——男孩 C .外祖父——母亲——男孩 D.外祖母——母亲——男孩3、(2000年广东高考题)血友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

某人患血友病,他的岳父表现正常,岳母患血友病,对他的子女的预测应当是( )A 、儿子、女儿全部正常B 、儿子患病、女儿正常C 、儿子正常、女儿患病D 、儿子和女儿都有可能出现患病4.下图为某家族患两种病的遗传系谱(甲种病基因用A 、a 表示,乙种病的基因用B 、b表示), Ⅱ6不携带乙种病基因。

请回答:(1)甲病属于___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在____染色体上,乙病属于___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在_____染色体上。

(2)Ⅱ4和Ⅱ5基因型是 和 (3)若Ⅲ7和Ⅲ9结婚,子女中同时患有两种病的概率是_____,只患有甲病的概率是____,只患有乙病的概率是_____。

5.下图是白化病(a)和色盲(b)的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Ⅰ2的基因型是 ;Ⅰ3的基因型是 。

(2)Ⅱ5是纯合子的几率是 。

(3)若7和8再生一个小孩,两病都没有的几率是 ;两病都有的几率是 。

(4)若7和8再生一个男孩,两病 都没有的几率是 ;两病都有的几率是 。

【能力提升】1.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在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他用这只果蝇与野生型红眼果蝇进行杂交(实验Ⅰ)。

结果F 1全部为红眼。

F 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 2雌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果蝇中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1∶1。

这种现象不能用孟德尔的理论完全解释清楚。

于是他继续做了下表所示的实验(Ⅱ、Ⅲ): 组别 杂交组合 结果Ⅱ F 1红眼♀×白眼♂红眼♀∶红眼♂∶白眼♀∶白眼♂=1∶1∶1∶1Ⅲ野生型红眼♂× 白眼♀(来自实验Ⅱ) 红眼♀∶白眼♂=1∶1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Ⅱ可视为实验Ⅰ的测交实验,其结果表明F1红眼雌果蝇为杂合子 B.实验Ⅲ是实验Ⅰ的反交实验,正反交结果不同可确定其不属于核遗传 C .实验Ⅲ的结果表明野生型红眼雄果蝇的精子只有一半含有控制眼色的基因 D.对实验Ⅰ、Ⅱ、Ⅲ最合理的解释是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2.右图是人类某种病的系谱图(该病受一对基因控制)则其最可能的遗传巩固提升正常 白化兼色盲白化病 1 2 3 4 56 7 8 9 10 ⅠⅡ Ⅲ方式是 ( )ﻩA.X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ﻩC.X染色体隐性遗传 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3.患某遗传病的男子与正常女子结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