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PPT课件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PPT课件


编辑版ppt
9
(四)留饮与伏饮
❖ 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八) ❖ 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辄已。一作转
甚。(九) ❖ 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脉
沉者,有留饮。(十) ❖ 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
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十 一)
编辑版ppt
【释义】
下焦水饮
膀胱气化不利,冲脉气逆——脐下悸动 水逆于胃——吐涎沫 饮阻清阳,清窍失聪——头目眩晕
编辑版ppt
27
【治则】化气行水,复升降之机。
【方药】五苓散。
茯苓——健脾渗湿,化饮降浊,益肺于上源,
编辑版ppt
7
【提要】
以上两条论述痰饮的分类和四饮的主证。
【释义】 痰饮 悬饮
痰饮(广义) 溢饮
支饮
编辑版ppt
8
(三)五脏水饮
❖ 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 (三)
❖ 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四) ❖ 水在脾,少气身重。(五) ❖ 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六) ❖ 水在肾,心下悸。(七)
17
【治则】温阳化饮,健脾利水。
【方药】苓桂术甘汤。
茯苓——健脾渗湿,化饮降浊,益肺于上源,
补脾于中部,令脾肺之气从上顺下,
通调水道以输膀胱
桂枝——温阳化气,与茯苓相伍温化渗利
白术——健脾益气,培土利水
甘草——和中益气
编辑版ppt
18
【方歌】《金匮方歌括》
病因吐下气冲胸,起则头眩身振从, 茯四桂三术草二,温中降逆效从容。
编辑版ppt
5
【释义】
双弦——主寒,大下后,脾胃大伤 脉 偏弦——主饮,饮邪多侵犯局部,偏注一侧
编辑版ppt
6
(二)四饮与主症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 饮,有溢饮,有支饮。(一)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 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 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 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 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二)
平和、协调、相应等义,仲景治饮诸法均可以
“和之”概括。如苓桂术甘汤可谓是温脾以和
之;肾气丸可谓补益肾气以和之;十枣汤可谓
峻泻悬饮以和之;大小青龙汤“当发其汗”以
和之等等。所以治饮当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
机结合才能达到真正饮去正复的治疗目的。
编辑版ppt
14
三、四饮证治
编辑版ppt
15
(一)痰饮
1.饮停心下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
阴亦不可滋腻遏阳,清热不可寒凉伤人阳气。
和之:治疗的具体方法要以“和”为贵。“和”
有和其不和之义。具体方法:如行、消、开、
导等,以恢复人体阳气,使五脏得温,阳气恢
复,功能正常,是其法度。
编辑版ppt
13
【按语】
痰饮病的治疗,不可违背“温”的总原则。
或行、或消、或开、或导,总以使水液代谢正
常,水饮不得停留为目的。所以“和”有调和、
脉浮而细滑,伤饮。(十九)
编辑版ppt
4
【提要】 论述广义痰饮病的病因与脉症。 【释义】 饮水过多——水湿不运——停聚于胃,上逆犯
肺,壅塞气机,肺失宣降——突然气喘胸满
中焦阳虚,脾阳不运,胃纳不佳——食少
气化失常,气不布津,津不上承——口渴多饮
水饮停于心下
(轻者)妨碍呼吸——短气
(重者)水气凌心——心悸
10
二、治疗原则
编辑版ppt
11
【原文】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十五)
【提要】 本条论广义痰饮病的治疗大法。
【释义】 成因:阳气衰弱,饮停不化,随体虚之部位而潴留 治疗:饮为阴邪,得阳则化,宜温药以振奋阳气
编辑版ppt
12
【释义】
温药:针对痰饮病的治疗提出总的原则。用药
以“温”为度,不可过热,刚燥伤阴,即使养
汤主之。(十六) 苓桂术甘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 白术各三两 甘草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小便则利。
编辑版ppt
16
【提要】 本条论述痰饮停留心下的证治。
【释义】
脾胃阳虚,饮停中州,阻碍升降之机
升降失常
清阳不升,浊阴上蒙清窍——头昏目眩 浊阴不降,弥漫于胸胁部——胸胁支满
编辑版ppt
编辑版ppt
21
【提要】
本条论述微饮在脾、在肾的不同证治。
【释义】
水饮内停,妨碍气机升降——短气 微饮 (水饮之轻微者) 气化不行——小便不利
治法
当从小便去之
成 中阳不运,不能运化水湿,水停为饮——其本在脾 因 下焦阳虚,不能化气行水,水泛心下——其本在肾
编辑版ppt
22
【治则】化气利小便。 【方药】 苓桂术甘汤(其本在脾者,调理后天以断其饮) 肾气丸(其本在肾者,温补先天以绝饮源)
编辑版ppt
23
【方歌】《金匮方歌括》
温经暖肾整胞宫,丹泽苓三地八融。 四两萸薯桂附一,端教系正肾元充。
编辑版ppt
24
【按语】
原文虽曰“当从小便去之”,但从本条所
指出的两方功效来看,并非单纯利小便,而是
温Hale Waihona Puke 化气。本条一病二方,虽都符合“温药和
之”之意,然而治脾治肾,又各有侧重。临床
实践,对于痰饮病人,或消或导等诸法治疗之
后,往往微饮难除,病根难拔,仲景立此二法,
可谓求本之治。
编辑版ppt
25
3.下焦饮逆
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
水也,五苓散主之。(三十一)
五苓散方:
泽泻一两一分 猪苓三分(去皮) 茯苓
三分 白术三分 桂枝二分(去皮)
上五味,为末,白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多饮暖水,汗出愈。
编辑版ppt
26
【提要】 本条论述下焦水逆的证治。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编辑版ppt
1
概述
痰饮病由体内水液代谢紊乱,水液停 留于局部所致,与阳气虚弱、肺脾肾三焦 气化失司有关,根据水停部位的不同,又 有四饮之分类,治疗以温药为治本之图, 汗吐下为治标之法。
编辑版ppt
2
一、成因、脉证与分类
编辑版ppt
3
(一)成因与脉证
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 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脉双 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饮 也。(十二)
编辑版ppt
19
【按语】
苓桂术甘汤是治疗温阳化饮的主要方剂, 也是“温药和之”的具体运用。本证主要临床 表现除胸胁支满、目眩外,从方后注云“小便 则利”可知,当有小便不利。 小便通利,是 气化得行,阳气恢复的指征。目前临床应用本 方可治胃肠病、心脏病、慢性肾炎等。
编辑版ppt
20
2.饮及脾肾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 甘汤主之;方见上。肾气丸亦主之。方见脚 气中。(十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