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铁墩身施工方案

高铁墩身施工方案

3
分布钢筋间距
±20
尺量连续3处
4
箍筋间距
绑扎骨架
±20
焊接骨架
±10
5
弯起点位置(加工偏差±20mm包括在内)
30
尺量
6
钢筋保护层厚度c
c》35mm
+10,-5
尺量两端、中间各2处
255<c<35mm
+5,-2
c《25mm
+3,-1
混凝土浇筑
为防止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指标下降,本段桥墩台全部采用混凝土运输罐车运输,汽车泵泵送入模,分层浇筑,连续进行,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XXXXXXXXXXXXXXXXXXXX
2
XXXXXXXXXXXXXXXXXXXXXXX
(1)铁路等级:客运专线;
(2)正线数目:双线;
(3)正线线间距:;
(4)速度目标值:350km/h;
(5)设计竖向荷载:“ZK活载”;
(6)轨道类型:CRTSⅠ双块式无砟轨道。
本部线路所经地区的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计划2010年8月1日主体工程正式开工(不含前期准备工作),2011年12月31日梁部以下主体、附属工程及相关环保工程全部完工。
(6)施工组织结构、队伍部署和任务划分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7)大临设施布置总体原则
标准化原则:场地布置时,隧道临建设施达到工厂化、机械化要求;施工便道尽量在沿线路一侧征地范围内设置,以减少租地;根据标准化建设和标准化管理的相关要求做到现场规范化、布局科学化、管理标准化。
墩台模板采用汽车运输至墩位附近,现场拼装成整体,安装桁架支撑及操作平台,采用汽车吊整体吊装就位,与承台预埋型钢连接固定。
模板整体拼装时要求错台<1mm,拼缝<1mm。安装时,用缆风绳将钢模板固定,利用全站仪校正钢模板两垂直方向倾斜度。墩身模板安装偏差符合规范要求。
模板标准节高2m,并配相应的调节块,调节块高度为和1m。模板接缝采用平缝,连接螺栓孔φ22mm,连接螺栓为M20*55,并配有定位销若干,便于现场安装。模板分为圆端模板及平模板,圆端模板采用1/2圆结构,平模板根据具体图纸尺寸进行整体或者分块制作。模板上下法兰两两配钻,按顺序统一编号,现场安装应严格按照模板编号图进行,平模板编号不做要求,可以互换。
施工时尽量减少暴露的工作面,防风、防晒、防冻、防雨,浇筑完成后立即抹平进入养护程序。
混凝土养护
根据施工对象、环境、水泥品种、外加剂以及混凝土性能的不同提出具体的养护方案,各类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措施及养护时间遵守有关规定。
当新浇结构物与流动水接触时,采取防水措施,保证混凝土在规定的养护期之内不受水的冲刷。
混凝土温度测量和控制
本工程混凝土测温工作分为混凝土拌合物的测温、混凝土施工测温、养护期测温。根据构造物尺寸、环境温度、及浇筑工艺的不同,选取有代表性的结构使用“砼测温仪”,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表层温度。并绘制温度曲线图,当发现混凝土浇筑温度、内外温差或降温速率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处理。
混凝土拌合阶段通过降低材料温度、改进搅拌机投料顺序等措施来降低混凝土出机温度。
(8)临时工程及过渡段工程建设
临时工程及过渡段工程在工程开工初期进行,详细建设方案不在复述,由于高墩施工需要的临时工程及过渡工程按“大临设施布置总体原则”实施。
4

施工工艺流程
墩身施工工艺流程图见下图。
墩身施工工艺流程图
模板工程
墩台身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承台混凝土浇筑前,依据墩身模板结构尺寸在承台上预埋型钢铁件。
空心墩施工有别于普通的墩柱施工,在施工人员、机具上下,混凝土输送,竖直度控制上需采用不同于普通墩柱施工的特别处理措施。在施工中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控制:
墩底实体段施工、墩顶实体段施工、墩身垂直度控制、墩身外观质量。
3
(1)组织有关人员学习相关规范、规程,对特殊工种机械操作人员及钢筋工等人员进行培训和技能考核,提高每位员工的素质、安全意识,坚持持证上岗。
混凝土:C50混凝土用于垫石;
C35混凝土用于墩身;
钢材、钢筋:HRB335钢筋用于构件主要受力钢筋,HPB235钢筋:用于一般箍筋及构造钢筋。
本部墩身一共
墩身线型控制、施工测量与墩身轴线、高程测量控制、墩身外观质量的保证是本的难点。空心桥墩施工均属于高空作业,危险性较大,要绝对保证施工质量及人身安全。
(12)现场踏勘收集的地形、地质、气象和其他地区性条件等资料。
按标准化管理要求组织施工,全面实现“六位一体”管理目标。严格执行铁道部铁建设[2009]154号《关于推进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建设项目特点,制定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建立施工管理的目标体系、责任体系、分级控制系统和评价评估体系,施工全过程按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组织施工,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按标准化施工管理,并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质量、安全、工期、成本控制、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做到施工管理制度、人员配置、现场管理、过程控制标准化,全面实现“六位一体”管理目标。
适用性原则:现场临时工程布置规划设计尽量靠近施工工点,实用方便,数量及规模以满足工期、环保和整体施工组织的要求,不重复建设,同时充分考虑水文、地质、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确保临时工程安全可靠。
环保性原则:根据现场调查获得的当地有关施工环境的资料,结合当地环保部门要求,利用现有地形、地物及山坡荒地进行平面布置,少占耕地,临建设施建设永临结合,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给当地群众创造便利,并得到当地政府认可。坚持做到“少破坏、多保护,少扰动、多防护,少污染、多防治”,使环保水保监控项目与监控结果达到设计文件及有关规定。充分利用工程所在区域现有道路、场地设施,加以利用拓宽改造,以节约土地。
良好
13
电焊机
BX1-400
6

良好
14
手动倒链
10t
6

良好
(4)劳动力计划安排
技术员:60人,负责质量管理(轮班作业,必须做到有人施工就有人做技术指导),管理人员:40人,全面负责现场施工管理工作(轮班,必须做到有人施工就有人管理);施工全面展开时,实行流水作业,砼工班与钢筋班计工人400人。
(5)工期安排
为确保全站仪三维坐标的控制功能,在原有桥轴线三角网的基础上进行三角网加密,并对其进行严密平差。测量时,用全站仪照准后视点,采用两测回放样测量,测量精度必须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
承台顶面标高要求
承台施工完成后,必须对顶面标高复核,尤其是墩身处混凝土表面平整度进行全面检查,对误差≥1cm,平整度超限部位必须按要求凿除,保证模板安装的垂直度满足要求。
结构主筋接头采用搭接单面焊连接,主筋与箍筋之间采用扎丝进行绑扎。绑扎或焊接的钢筋网和钢筋骨架不得有变形、松脱现象,钢筋位置的偏差不得超过下表中所示要求。混凝土垫块采用高聚脂UPVC垫块。
序号
名称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1
受力钢筋排距
±5
尺量两端、中间各一处
2
同一排中受力钢筋间距
基础、板、墙
±20
柱、梁
±10
(2)所用材料必须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规定,使用前必须严格审核所选用材料的出场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并送试验室进行验证,合格材料方可使用,不合格材料一律清除出场。
(3)主要机械设备
按每工点进行配置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单位
性能
备注
1装载机LGFra bibliotek501

良好
2
挖掘机
R60-7
1

良好
3
自卸汽车
YC6108ZQ
2
孔隙水赋存于各类松散岩类中,主要分布在河流阶地、丘间及山间谷地等,埋深较浅,一般1~2m,水量丰沛,受大气降水及地表径流补给,随季节变化较大,局部地段具有承压性;谷地区地下水以第四系孔隙潜水为主,埋深1~3m,以砂层、卵砾石层为主要含水层,水量较为贫乏,随季节变化显着。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低山丘陵区岩石的层间裂隙、风化裂隙以及构造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以泉的形式出露排泄。层间裂隙以及风化裂隙地下水一般水量不大,多为潜水;在基岩构造盆地、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很发育带、侵入岩接触带、褶皱核部裂隙密集带及揉皱强烈发育带等储水构造中,水文地质条件复杂,补给源远,多呈脉状及带状分布,水量较丰富,多具承压性。
浇筑阶段通过降低运输容器温度,适当选择浇筑时间,分层浇筑等技术措施来降低混凝土温度。
养护阶段通过内部降温或外部升温、保温、提高养生水温等措施,使混凝土核心温度、表面温度、外界温度差值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施工缝处理按《铁路桥涵施工规范》等相关规定进行,当施工缝处于水平状时,浇筑上层混凝土前应首先浇筑50~100mm厚的水泥砂浆,以提高接缝处混凝土的密实性。
施工缝处理
为提高混凝土耐久性,混凝土构件尽量一次浇筑完成,施工前做好停水、停电的应急措施,尽量避免由施工原因造成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施工缝,当不可避免施工缝时,按规范要求进入混凝土施工缝处理程序。
当由于结构物尺寸变化,设计要求设置施工缝时将施工缝的位置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当结构物位于水中时,施工缝应避开常年处于干湿交替变化的部位。
拆模后的混凝土立即使用保温保湿的无纺土工布覆盖,外贴隔水塑料薄膜,使用自动喷水系统和喷雾器,不间断养护,避免形成干湿循环,养护时间不少于7d后,拆除养生毯,再用塑料薄膜紧密覆盖,保湿养护14d 以上。
养护期间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定强度之前,不得承受外荷载。当混凝土强度满足拆模要求,且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均≯15℃时,方可拆模。
(6)墩身相关施工图;
(7)国家、铁道部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条例、规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