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的封建社会应该是哪个时期

中国的封建社会应该是哪个时期

中国的封建社会应该是哪个时期?
Neon Yasushi,孔聖徒Cosmopolitan
5 票,来自俞越、莫莫、夏小筱更多
既然我们用汉字,那必须先承认「封建/Feudalism」二字的意思的是「封土建国」、「封爵建藩」。

自黄帝至秦,为中国合法正式全面施行封建制的时期。

始皇帝将秦楚郡县制推广到全天下,强力终止封建制,自此皇帝一统,造成「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的辉煌战绩,也建成了很多庞大工程。

秦亡后,汉初建有大小不等的同姓或异姓封国,可以看做是封建制的反复。

但不久封建制就遭到彻底的颠覆(七国之乱),由于封建制的颠覆,国家统御力空前强大,资源配置的干涉力骤增,这是汉武帝
彻底击败匈奴游牧民的国力基础。

以农耕社会之地位维持巨大骑兵和供给并彻底击败强大游牧民,除汉武帝外,举凡古今中外,并没有第二例。

汉末权臣曹操于汉献帝建安元年开「许都幕府」,开创「幕府政治」,建安七年曹氏幕府迁邺城(献帝仍居许),曹氏幕府长达二十五年,至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篡汉为止,同期诸葛亮也有类似行为。

此后
魏晋南北朝政治均有极大的「幕府政治」成分,所谓六朝金粉就是指这一段,帝王威权受挫,贵族世家掌握军权,其子弟垄断文化,形成了一个文化极为活跃但民众生活惨苦的时代。

「幕府政治」是典型的封建制复辟(参见七百年日本幕府)。

至北周-隋进行集权制改革,吞齐灭陈,封建制在中华再次灭亡。

隋唐开科举,绝封建,然上承六朝,贵族世家的力量仍然强大,虽屡经打压,中唐以后仍藩镇纷起。

宋太祖对症下药,令两宋文士地位之高,冠绝古今,牢牢把握住了国家政制方向。

隋唐之后,除短期外,封建制完全不再有大的市场。

究其原因,是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彻底埋葬了贵族与世家。

相应地,我们可以看到专重门阀、尚未产生科举这种相对公平入仕通道的南北朝,幕府和军阀可以强大到完全不甩皇帝,禅让闹剧不绝于史;不好好搞科举的元朝,封建成分就比较重;科举搞得有一搭没一搭的日本,幕府制就维持了七百年。

我们还可以看到,凡封建制时期,多礼崩乐坏而文化昌盛,众所周知魏晋南北朝是研究古代文学的同学最喜爱的时代;然而封建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相对不足。

唐人柳宗元《封建论》认为封建制有百害而无一利,在下认为该观点值得商榷。

诚然科举制更进步,也让更多读书人参与文化的创作,但并不是处处优于封建制,比如读书人虽然多了,读书人说话的尺度却大打折扣,这对思想的争鸣必然有害。

不过毕竟柳宗元是维护大一统皇朝的怀「天下」之忧的士人,封建制会妨碍这些「天子门生」的利益;我们现代人没有利益纠葛,应该能看得更客观。

新远以为,中国人应当自信,有对自己历史的解释权。

这个自信,首先不能唯西方马首是瞻,包括某
主义,其次也不能光是跟西方唱反调,那同样是被绑架。

中国的科举,就没办法归到西方古代史的理论中去,我们也不存在与教(天)皇严格对应的长期设计。

白猴子的封建社会,有「封建」的特征不假,
但若认为那是该社会的核心特征,就有问题了;如果日本史学先进,西方就必须有古坟时代吗?更何况中国本有「封建」一词,仔细推敲中国封建与否仅跟治乱或曰统分有关。

最可笑的是,明明殊途的古代史,非要统一说成原始-奴隶-封建的模型,而真正合流了的现当代史,却出现了「XX特色」的说辞。

王致遠,歷史不是叫我們哭的,也不是叫我們笑的,…
5 票,来自夏小筱、刘天源、梁博更多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有西方学者认为中国不存在严格的封建制(Feudalism )。

另一种观点是,中国在西周以及东周春秋时期可以算作是封建制。

东周战国时已是群雄逐鹿,无所谓封建。

而自秦至清朝,只要是大一统的帝国,都是中央集权制。

类似封建制的制度出现过,例如西汉建国后一段时期就是郡县制和分封制并存。

之后汉武帝是削藩,将分封制一点一点废除。

分封制的留存其实是为了缓和矛盾,最终分封制也逐渐消失。

你应该注意到,我形容西汉初期与郡县制并存的那个制度,用了“分封制”这个词。

严格地说,中国历史从来就不存在和西方完全一样的“封建制”,但这种分封制和封建制又有许多相似之处,故放在一起讨论。

总的来看,讨论中国历史的封建制问题是个尴尬的问题。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单一的直线式社会演进模式与历史不符,主张从多线式的和多模式的动态相互作用中理解历史。

如果不是学术讨论,暂且将西周及东周春秋理解为封建制社会,自秦至清理解为中央集权制社会,我想应该没太大问题。

另外,说点题外话,其实封建社会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结论。

既指社会制度,也指一种意识形态。

现在似乎刻意在淡化前一种意思,主要指的是后一种意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