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
Headache(头痛) Hypermetabolism(高代谢状态) Hyperhidrosis(多汗)
嗜铬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瘤的相关检查
24小时尿VMA×2次
血、尿甲氧基肾上腺素(MN)、甲氧基去甲肾上 腺素(NMN)
发作期间2小时尿VMA/Cr比值 胰高糖素激发试验 立其丁阻滞试验
嗜铬细胞瘤影像学检查
满月脸、水牛背、多血质、高血压、感染、糖代谢 异常、骨质疏松----血、尿皮质醇,尿17-羟、尿17-酮,昼夜节律 小地米(午夜1mg)
血ACTH、大地米、垂体MR、肾上腺CT
皮质醇分泌的节律特点
正常人皮质醇分泌的昼夜节律:早晨4~10am最
高,逐渐下降,下午4 pm左右有一小峰,下降 至午夜最低
综 合 征
不依赖ACTH的双侧 肾上腺大结节性增生 不依赖ACTH的双侧 肾上腺小结节性增生
Cushing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血压中重度升高 满月脸、向心性肥胖、多血质、水牛肩、皮肤菲薄、紫纹、 痤疮、瘀斑、毛发增多、色素沉着 CT示肾上腺占位病变,直径2~3 cm,或增生,或垂体肿瘤
Cushing综合征
高血压病人,符合以下任一条件:
1. 高血压2级以上(SBP>160或DBP >100)
2. 难治性高血压,服用3种或以上降压药物仍未能控制血压 在目标水平
3. 自发性或利尿药诱发的低血钾
4. 肾上腺偶发瘤
5. 家族史:早发高血压或脑血管意外(<40岁);一级亲属 患有原醛症
实验室检查
血、尿生化检查 (1)低血钾:2-3mmol/L (2)高血钠:正常高限或略高于正常 (3)碱血症:pH或二氧化碳结合力略高 于正常 (4)尿钾高:
不被抑制:肾上腺皮质腺瘤、皮质癌、异位ACTH综合征 可被抑制:Cushing病
不同病因Cushing综合症鉴别
Cushing 病 大地米 血ACTH 能被抑制 升高 异位ACTH综 合征 不能被抑制 明显增高 肾上腺皮质 肾上腺皮质 癌 瘤 不能被抑制 不能被抑制 降低 降低 肿瘤 无
肾上腺CT 双侧肾上 腺增大 垂体MR 微腺瘤、 大腺瘤
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
阵发性血压显著升高,或持续性血压升高阵发性加重 高血压与低血压交替发生 伴明显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头痛、心悸、大汗三联症 体型多消瘦 CT显示肾上腺占位病变,多位于右侧,直径3~5cm以上 6H表现: Hypertension(高血压) Heart consciousness(心悸) Hyperglycemia(高血糖)
肾上腺B 超:肿瘤>1cm者,检出阳性率较高 肾上腺CT:90% 肿瘤可定位 MRI:可检出 1~2cm肾上腺肿瘤,可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
关系,有助于鉴别嗜铬细胞瘤与肾上腺皮质肿瘤,有助于了
解肿瘤的良恶性、周围组织侵犯情况
131I-MIBG 造影: 131I 间位碘苄甲基胍可被瘤体特异性摄取、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临床表现 1、高血压(最常出现) 2、神经肌肉功能障碍:
阵发性肌无力和周期性瘫痪(劳累或排钾利尿剂) 阵发性手足搐搦及肌肉痉挛(低钾严重时可不明显)
3、肾脏表现
失钾性肾病(夜尿多、口渴、多饮)及肾盂肾炎
4、心脏表现
心电图(低钾表现) 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颤)
筛查人群
各种病因导致单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和 分支狭窄引起血流动力学严重障碍
动脉粥样硬化 大动脉炎 纤维肌性发育不良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该综合征较常见, 表现为睡眠中上呼吸道反复发生 的机械性阻塞, 因夜间缺氧的存在, 交感神经兴奋, RAAS激活,氧化应激增加等导致血压升高 OSAS患者约半数伴有高血压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常有打鼾、肥胖、嗜睡、 早晨头痛及夜尿等表现 确定诊断需做睡眠呼吸监测
午夜时垂体和下丘脑对皮质激素的反馈抑制敏 感性最高
皮质醇增多症的病人由于长期高皮质醇血症, 下丘脑及垂体对血中皮质醇的反应阈值提高
Cushing综合征-相关检查
午夜1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方法: day1:8 am day2:0 am day2:8 am
血皮质醇(基础对照) 抽血测皮质醇后口服地塞米松1mg 测血皮质醇,与前一日8 am作对比;
用于鉴别是肾上腺腺瘤还是增生 肾上腺静脉采血:用于鉴别腺瘤抑或增生
卧立位醛固酮试验原理
目的:用于鉴别肾上腺腺瘤还是增生 醛固酮瘤患者醛固酮呈自主分泌,节律与垂体
ACTH一致,而不受体位及肾素-血管紧张素II
的影响
特醛症则对肾素-血管紧张素II水平的变化很敏 感,当立位时肾脏相对缺血,肾素-血管紧张素 II分泌增加,引起醛固酮水平明显上升
24小时尿钾测定
低血钾伴不适当尿钾排出增多
血K<3.5 mmol/L, 24h 尿K > 25 mmol;
血K<3.0 mmol/L, 24h 尿K > 20 mmol;
当血K< 2.0~2.5 mmol/L时,可立即给予氨体舒通 进行诊断性治疗; 严重低血K时应避免不加用氨体舒通而直接补钾; 血钾正常时测定尿钾无意义。
小结
继发性高血压是我们经常要面临的临床问题 我们要掌握提示继发性高血压的线索,有选择 地对患者进行筛查 要熟悉各种继发性高血压的基本诊断思路和流 程,有目的地通过专科精细检查加以确诊和排 除 这样,才能使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得到合理的早 期诊断、及时治疗
谢 谢!
浓集;适用于转移性、复发性或肾上腺外肿瘤
PET-CT
肾实质性高血压病因
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 炎 慢性肾盂肾炎 多囊肾、马蹄肾、肾 发育不良 肾结核、肾结石、肾 肿瘤
结缔组织疾病所致肾 脏病变 糖尿病肾病 肾淀粉样变 放射性肾炎 创伤性肾损害 泌尿道阻塞所致肾脏 病变
肾血管性高血压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相关检查
24小时尿钠钾及血、尿醛固酮测定: 用于证实是否为醛固酮增多症,24 h尿醛固酮 用冰醋酸10 ml防腐 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 用于筛查是否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肾素-血管紧张素(基础+激发)试验: 用于鉴别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卧立位醛固酮试验:
卧立位醛固酮试验方法
第一天:卧位醛固酮测定
1. 试验前一天晚10 pm至次日中午12 N病人需
要绝对卧床休息
2. 8 am抽血测醛固酮(基础)
3. 抽血后病人需绝对卧床休息4小时至中午12 N
4.
12 N抽血测醛固酮(基础)
卧立位醛固酮试验方法
第二天:立位醛固酮测定
1. 试验前一天晚10 pm至次日上午8 am需绝对
分析:正常人:血皮质醇早晨比晚上高
可被地米抑制(50%以下)
皮质醇增多症的病人昼夜节律消失,不被抑制 肥胖患者血皮质醇可偏高,但昼夜节律存在,且大 都可被抑制
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结果分析
口服地塞米松后血、尿皮质醇低于基础对照值50%以 下称为可被抑制 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判断是否皮质醇增多症 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其他:
心血管病变:
几种常见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库欣综合征 嗜铬细胞瘤 肾实质性和肾血管性高血压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由于肾上腺皮质病变致醛固酮分泌增多,引起潴 钠排钾,体液容量扩张而抑制了肾素-血管紧张素 系统,属于不依赖肾素-血管紧张素的盐皮质激素 过多症 病因 醛固酮瘤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醛固酮癌 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 迷走的分泌醛固酮组织
原醛流行病学
患病情况
•既往认为轻到中度高血压中低于1% •目前证据显示: 1、高血压病人中原醛症约占10%(欧美) 最近的大型临床研究结果为4.5% 2、亚洲人群方面,该数字约为5%(新加坡)
原醛流行病学
低血钾的发生率
•既往认为低血钾是诊断原醛的必备条件
•新证据显示: 1、仅在9%-37%原醛病人中存在低血钾 2、血钾<3.5mmol/L,在醛固酮瘤(APA)中 占50%,在特醛症(IHA)中占17%
常见的几种 继发性高血压
内分泌科 王琨
概述
继发性高血压(secondary hypertension)又 称症状性高血压或明确原因的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在高血压人群中占5%-10%, 但随着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以及诊断 技术的不断提高,这比例正逐渐上升 继发性高血压在难治性高血压中所占比例较大, 若能及时发现并治愈或纠正原发病,血压可能 亦随之恢复正常。
双侧肾上腺增 肿瘤 大 无 无
嗜铬细胞瘤
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及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
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 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
10%规则:
10%在肾上腺外 10%呈恶性 10%为家族性 10%出现于儿童
10%瘤体在双侧
10%为多发性
卧床休息
2. 8 am 4. 12 am 抽血测醛固酮(对照) 3. 8am-12am 起床站立或行走4小时 抽血测醛固酮(对照)
结果评价
正常人:8 am卧床至12 N,血醛固酮水平随ACTH分
泌节律下降,立位则醛固酮水平因肾相对缺血而上升
(超过基础值的33~50%)
腺瘤患者:基础血浆醛固酮明显升高,取立位后无明
继发性高血压的特征
病因
肾性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