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辩论赛 大学教育应该严进宽出还是宽进严出分析

辩论赛 大学教育应该严进宽出还是宽进严出分析

谢谢主席,大家好。

首先让我来理清一下,对方辩友今天要说的显然就是以下几点。

第一点,宽进严出能让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

我们承认,对方辩友的初衷是好的,无非是想让更多的人受到良好的教育。

但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高等教育的含义,可以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包括全日制大学、独立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

而我们知道技校和专科基本上是没有门槛可言的,再从数据上看,2011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933(万人),录取人数675(万人),录取率72.3(%)。

也就是说,现在高等教育完全已经得到了基本的普及,跟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大学应该严进宽出还是宽进严出根本没有太大联系。

第二点,宽进严出能解放高考压力,让学生自由成长。

对方辩友今天的逻辑很奇怪,说如果我们没有高考的压力,我们就能自由成长了。

首先我想问问对方辩友,小升初和初升高想对于高考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吧?那为什么我们在初中的时候我们还是没有像对方辩友所说那样自由成长?因为我们知道,升入高中之后,我们头顶还有个高考压着。

如果大学真像您所说的那样宽进严出,我们在高中真的能自由自在解放压力?恐怕不是吧,在升上大学之后,还有个更加恐怖的大学毕业考试啊!您让我们如何解放,如何自由?今天我们探讨这个话题的前提,是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的。

小学,初中,高中,我们都是在应试教育下长大,考试逼着我们不得不学,如果我们把这个严出的口子卡在大学上,那是不是让我们连大学期间也没有哪怕一点点的自由?再看看刚才对方辩友对我方观点的反驳。

第一点,严进会导致学生所受到的压力在大学期间反弹。

如果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因为严格的高考,所以我们会在大学期间反弹,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有了严格的大学毕业的考试,那么我们是不是会在进入社会后反弹?那么我们可以试着比较,对于这两种结果,是不是后者会更坏一点呢?第二点,宽出会导致大学生容易养成自由散漫的性格。

首先,大学是学校和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而大学生与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相比,心智会更加成熟,自控能力也更强,所以说在这个时期,是有助于我们自主独立性格的培养的。

小学时我们被管着,初中我们被管着,高中我们被管着,如果我们连大学这块应该滋生独立和自由的土壤下也要被严格管制的话,是不是我们的一生都要习惯处于严格的管理之下生活?还有谁能够来培养我们独立自主的人格?自由辩我方战场1.资源问题①我国每年考生有近1000万,而大学却仅仅只有609所,您觉得不严进能行吗?②好,既然对方辩友不看上一个数据,我们再来看看下一个,美国大学平均师生比为1:12,而中国大学平均师生比为1:23,有些大学甚至达到1:40,您的宽进怎么能保证教育质量?③(若提到有师范)对方辩友那就不对了,师范类院校培养的是小中学老师,可不是大学教授啊!您觉得教师这种软实力在短期内能得到提升吗?④既然对方辩友没办法解决当今的硬软件问题,那我们退一步说,就算能够多建几所大学,但是入口放宽意味着人的优劣不齐,难道您的宽进不会影响大学氛围吗?⑤对方辩友一直闪烁其词,不敢正面回答问题啊,一个大学最重要的是他的文化氛围,再问您一辩,我们大学的氛围被破坏了怎么办?⑥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极为浓厚的研究氛围,既然你无法解决分为问题,请问您,宽松的环境下有利于研究兴趣的培养和创新文化的形成,您非要强制性在出口设一个关卡,这些能怎样培养?那我们宽出可以让他们在小学中学培养啊对方辩友还是回到现实吧,我们都知道我们小学中学被禁锢着,您到了大学还不让我养成吗?如果不是,为什么到了大学还要严出呢?对方回击①严出让更多人提高素质难道提高素质只能通过大学?马加爵进了大学了吧?他素质高吗?请对方注意大学的目的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同时提升自己的文化氛围,退一步讲,放个严出在那大学的道德素质就提高了?○2大学可以培养人们掌握技术对方辩友那么多的技校摆在那,如果真想学,谁还能拦着你自学?但为啥这么多人上大学的需求还是这么赤裸裸?3大学培养高新技术人才对方辩友仅仅把大学定义为培养技术人才,就太片面了,那是技校的职责。

大学要培养研究型人才,正是严进来的学生,保证了大学中学术研究和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养上的可靠性啊,您的宽进影响研究氛围了吗?②多样化招生对方辩友的的这个设想听上去很美,可是您仔细想过没有,多样化宽进是对谁宽进?农村孩子的竞争力比得过农村孩子吗?您这样对农村孩子是不是更严苛了呢?如今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而高考在这种情况下也就成为了唯一相对公平的筛选机制,一场美术考生的考前集训一个月就要3万元,自主招生的指标永远偏袒城镇里的重点高中,您的多样化公平吗?对方辩友,通过自主招生进来的人真的是宽进了吗?竞赛可比高考难多了!而且竞赛全国一等奖才有多少?您就算让他们都进来,体现宽进的普遍性了吗?③严出您先前说您宽进就是拓宽渠道,用多种方式招一些有特长的学生,请您告诉我,严出是不是要让学生全面达标才能出去?是/既然这样,那您的多样化招生有什么意义?为了达到您的严出标准,学生在大学岂不是要舍弃自己的特长,逼着自己去学其他您全面要求的东西?不是/那我就搞不懂了,您说多样化招生是宽进,又说多样化毕业是严出,请问您多样化到底是宽还是严?④④④④宽出使大学生堕落宽出使大学生堕落宽出使大学生堕落宽出使大学生堕落请对方辩友明白一点,我方的宽出也并不是没有标准的出啊!学生一样要合格才能毕业,合格体现在不能违反校纪校规,修够学分,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上那对方辩友是不是您的宽就太严格了呢?好请对方辩友回答我,中国大学教育目前是不是宽?是那好,中国大学教育就明确的要求了毕业生必须达到我刚才说的标准,您都承认了中国大学宽出了,还要我解释我们的宽严不严格吗?可是目前大学没有好的落实这些标准啊对方辩友你又错了,这些标准的落实是通过管理落实的,不是通过严出落实的,所以我方认为保持现在的宽出就行了,没有必要非要限制毕业率。

扩招后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很大,基础差的学生大幅度增加,补考现象明显增多。

这无形中给学校本来紧张的师资又增添了负担。

请问您了,您的放宽入学标准的行为不是有失妥当了吗?如教务运行规划、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考试制度改革、教学管理手段和管理人员队伍素质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与招生规模迅速扩大不相适应的问题。

再次问您,您的放宽入学标准到底好在哪儿了?对方辩友,由于国家不堪重负而从学生中大量收取学费带来贫困生问题,这个问题您怎么解释?好,既然您贫困生问题您不能回答,那由于大批学生中途辍学带来的教育资源浪费问题,这个问题您怎么解释?好,既然您教育资源问题也不能回答,那由于学生就业期望值高而社会难以容纳大量高学历人才而带来社会问题。

这个问题您又怎么解释?我方三个问题您都不能正面回答,您却脱离现实地盲目憧憬未来,您太过理想主义了吧!谢谢主席!纵观对方的整场辩论,对方存在以下几点漏洞首先一辩中说,严进宽出数量少吗?您把宽出被定义为一种多角度的招生方式吗?那您就错了,我们所说的严进,也不是只是应试考试啊,您说大学必须要有要个的专业考试来鞭策来督促学习,可是大学是一种学习到社会的过度啊,在社会是不是更需要自主学习的人呢?您在驳辩中说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学习,那是宽出更宽松呢,还是严出更宽松?很多课程是学生越多越好,这种课程多是对方辩友说加大教育投资,同时宽进严出,培养更好的人才。

我理解对方辩友这样希望中国的大学教育更加完善,中国的人才更加丰富的情感是好的,但是我们能脱离现实吗?我们要看到中国的大学教育的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不只体现在教育经费上,更体现在师资力量,管理体制上啊。

还有最重要的就是氛围。

教育经费可能只要政府下令加大教育投资就能改变,可是大学的软实力呢?能是说提高就能提高吗?对方辩友今天告诉我们,宽进是一种趋势,宽进严出是统一的,那么严出是不是也应该是一种趋势呢?您告诉我们宽进是越来越宽,那您的严也得越来越严啊。

对方辩友还告诉我们,宽进有一个最终的目标,让所有想上大学的都能上大学,那您严出也必然要有一个最终的目标,就是想让所有想毕业的人都不能毕业啊,否则你们的逻辑怎么能够统一呢,对不对?对方说,要让更多的人接受大学良好的教育,请问您了,放低门槛不会导致大学的贬值吗?当公众对大学生的认可度下降之后,大学生的市场价值不会下降吗?在这样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到底哪种措施能保证大学生的质量呢?我们今天谈宽进严出还是严进宽出无非是想谈论,这个严到底应该卡在高中结束呢?还是卡在大学结束?我们所说的严进宽出,是设在高中毕业的,为什么说这种好呢? 1.高中心智不成熟,需要一个严格的考试来督促他们好好学习。

2.社会需要自主学习的人,宽出比严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实我们今天讨论这个辩题的意义,就是希望我们的大学越来越好,因此就必须先明确大学的职责是什么,大学的职责是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教学和科研就是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而培养人才的关键是什么?是公平与效率,是通过选才严格来体现公平、育才高效来体现效率。

对方的宽进能严把质量关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正如低标号的水泥,无法建筑高质量的防洪大堤一样呀。

再看今天,北大与清华,是对方的宽进严出吗?哈佛、耶鲁,牛津、剑桥是对方的宽进严出吗?都不是。

可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大学严进宽出比宽进严出更体现大学在人才培养上,手段与目的的统一,数量与质量的统一,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而大学的第三职责社会服务,在严进宽出的情况下,我们在大学阶段就能更多的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尽快适应未来的社会,不是更好吗?请问对方辩友以及在场的各位评委和观众,我们哪个不是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的?上小学的时候,你想出去玩,家长说,不行,你还有考试,必须好好学习,到了初中,你想出去玩,却发现有更难的考试等着你!而到了高中,又有高考这座独木桥放在我们面前,我们披星戴月,我们沉浸题海,我们挑灯夜战,我们甚至放弃了学习以外的一切!终于,我走进了武汉大学,可是对方辩友却告诉我,到了大学还要这样,对方辩友你忍心吗?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陈寅恪先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诉求被我们抛到哪里去了?因此我们必须在严进宽出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谢谢!资源:校友捐钱武汉大学没有好的平台!谢谢主席,大家好。

纵观今天本场辩论赛,争论的焦点无非就是资源和人才质量问题。

其实今天我们这场辩论赛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不是单纯的严进还是宽进,严出还是宽出,而是在中国现在的一种社会形势之下,宽进严出和严进宽出哪一种能够更好的实现大学的职能,哪一种能够让人才的培养更公平更效率。

首先,对于学生的本身而言,现在的学生追求创新,追求个性,在严进的模试下被淘汰下来的学生只是不适合学习,但淘汰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通过筛选将适合学习的学生留下接受高等教育,不适合的则有机会选择更适合他们的行业供他们选择,供他们开辟创新,这种按需分配的方式更适合他们自己也更适合整个社会,很显然严进宽出是最好的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