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故事

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故事

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故事
尤素夫·马本斋(1901~1944),是抗日英雄马本斋的经名,原名马守清,男,回族,共产党员,河北沧州献县人。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抗日民族英雄。

他率领回民支队驰骋在冀中平原,英勇善战,威名远扬。

毛泽东同志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1944年随部队赴延安途中,马本斋带状疱疹发作,又感染肺炎,病逝于山东莘县。

2009年9月,马本斋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人物生平
苦难少年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回族贫苦农民家庭。

全家十三口人,靠租种别人的几亩薄地,打短扛活,
维持生活。

马本斋的母亲,心地善良,常给孩子们讲苏武牧羊、岳母刺字、木兰从军的故事。

母亲的言传身教,对马本斋的幼小心灵产生了深刻影响。

马本斋10岁时,母亲送他到本村私塾读书,学名马守清。

后因家境日艰,只念了三年便中途退学。

1919年,家乡遭大旱,为了生存,17岁的马本斋随父亲马永长外出做工,踏上了走西口的路,去谋求生计。

起初,父子二人在张家口一带以炸油条为生。

后来,又辗转来到内蒙古给人放马。

“贩马贩马,四海为家”。

这期间,他奔走于大草原和京、津、冀、鲁之间,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五四”运动时期风起云涌的学潮、工潮,使出身农家的马本斋耳目一新。

上下求索
1921年冬天,19岁的马本斋经朋友的介绍,加入了东北军张宗昌的部队。

入伍的第一天,马本斋领到一支六五式
步枪。

他琢磨射击要领,爬冰卧雪,一练就是几个钟头。

枪法越练越准。

当时,军中多是目不识丁的文盲。

马本斋粗通文墨。

半年后,被提升为班长。

不久,又被提升为排长。

1922年,马本斋被选送到“东北讲武堂”学习。

在那里,他受到了几乎残酷的军事训练,掌握了较为系统的军事知识。

1924年9月,马本斋从讲武堂毕业,被提升为连长。

回到部队,适值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他被任命为担负后勤运输的“杠子营”营长。

1928年春,马本斋率“杠子营”随刘珍年的部队开到胶东莱阳。

在一次战斗中,马本斋运用强攻和奇袭相结合的战术,取得了胜利,被任命为团长。

后来,随军驻防胶东牟平一带。

1928年,张宗昌被蒋介石的北伐军击败。

其将领刘珍年乘机脱离张部,割据胶东。

马本斋所部归刘珍年节制。

1929年1月,少师张学良易帜拥蒋。

自成体系的刘珍年在山东战胜张宗昌、
褚玉良联军后,于同年5月接受蒋介石任命,任独立21师师长。

马本斋任该部第四团团长。

刘珍年所部并非蒋介石嫡系,政工人员中有不少是共产党员。

李楚离、曾希圣、张霖之等都曾在该部任职,刘珍年的胞弟、政治处长刘锡九也是中共地下党员。

马本斋通过与地下党员联系,了解到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尚有真心实意为穷苦人谋利益的党派和军队。

1930年,由于21师的高级军官向蒋介石告密,刘珍年只得将已暴露身份的中共党员和进步分子“礼送出境”。

马本斋同中共外围组织的联系因而中断。

1931年9月,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北全境。

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绝对不抵抗的密令,一枪未发撤到关内,把东北数千万父老乡亲置于日军的铁蹄之下。

蒋介石已制订“先安内,后攘外”的基本国策,忙于“围剿”红军;山东的韩复榘、刘珍年均各怀鬼胎,只图自保。

在这样的情况下,马本斋的慷
慨义举自然招致了上司的蛮横训斥。

不久,马本斋被免去团长之职,改任烟(台)威(海)汽车路局局长(仍为军职)。

1932年秋,刘珍年在蒋介石严令催逼下,率部离开其经营多年的老巢胶东,开往南方“剿共”。

马本斋遂毅然弃官离职,回归故乡。

奔向光明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略军很快侵入他的家乡河北献县一带,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马本斋随即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

1938年初马本斋率队加入河北游击军,编为冀中回民教导队。

1938年4月,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他任总队长。

马本斋在抗日战争中体会到了共产党的伟大和无私,他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
而奋斗的伟业。

”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

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他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

改编后的回民支队,在他的率领下,战斗力不断提高,队伍迅速发展到2000多人,成为八路军冀中军区野战化较早的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部队。

1939年日寇扫荡华北,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在河间、青县、沧县地区转战,并在各大清真寺帮助“回民抗战建国会”组织伊斯兰小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在日寇对冀中根据地的扫荡中,与八路军主力纵队和贺龙、关向应率领的120师协同作战,消灭土匪武装第六路。

1940年的康庄战斗中,马本斋指挥部队从四面八方向侵略军猛烈进攻,半小时的战斗,除六、七个伪军逃跑外,其余50余人全部歼灭。

这一次战斗,缴
获大炮一门,重机枪一挺,轻机枪两挺,步枪60余支,马10余匹,以及许多弹药。

母子英雄
1941年7月,马本斋运用游击战,对盘据在河间县城一带的日寇实施严厉打击,日寇缩在据点里不敢出来,队长山本还给周围据点下了道命令:“百人以下的队伍,不准走出据点大门。

”日本侵略军为消灭回民支队,于1941年8月27日,日本侵略军抓走了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企图逼降素有孝子之名的马本斋。

同时,以马母为诱饵,诱使马本斋率部来救,以乘机消灭回民支队。

日本侵略军用种种手段,逼迫马母给马本斋写劝降信。

但是,深明大义的马母宁死不屈、义正辞严地拒绝敌人:”我是中国人,我儿子当八路军是我让他去的。

劝降?那是妄想!”马母绝食7天,以身殉国,时年68岁。

回民支队指战员纷纷请战,要为马母报仇。

马本斋沉痛地写下誓言:“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
斗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