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群体行为与管理

群体行为与管理


3.凝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 • 群体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的关系较为复杂 , 不能 片面地认为凝聚力越强,生产率就越高。 1)如果群体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较高 ,且群体凝聚 力也高,则易产生较高的生产率; 2)如果群体与组织的目标高度一致,即使这时的群 体凝聚力低,也可能出现高的生产率; 3)当群体与组织的目标不一致时,群体的态度就不 会支持组织的目标 , 如果这时的群体凝聚力高 , 产 生的破坏性就大,生产效率就低; 4)如果这时的群体凝聚力低,则不会对生产率产 生太大的影响。
2.凝聚力过高造成的问题:小团体意识 • 当一个群体的凝聚力过强时,从众倾向会很明显。在决 策过程中,这种倾向表现为片面和过分地追求一致而忽 视决策的质量,或者在表面一致的现象下强行通过不正 确的决策。这种不合理地、过分地追求一致的现象和倾 向被称为小团体意识(groupthinking)。当小团体意识发 生时,成员们更关心的是小组内部的团结和成员之间的 友谊,而不是小组决策的质量。 • 西方学者还将历史上很多例政府的错误决策归因于在制 定高层决策的组织中小团体意识的存在。其中包括美国 人对侵略古巴猪湾的决策以及约翰逊政府时期对越南战 争的持续。 • 1986年发射挑战者号的灾难性决策也可作为小团体意识 的一个例证。前几年,英国政府对疯牛病不会传染给人 类的宣称很可能也来源于小团体意识。
2.群体对个体的作用 (1) 群体是满足成员个体需 要的基本手段 (2) 群体是人们产生 、加强 和巩固认同感以维护自尊 的基本手段 (3) 群体是确立和检验社会 现实的基本手段 (4) 群体是减弱人们不安 、 焦虑和软弱感的基本手段 (5) 群体是其成员用来解决 问题 , 完成任务的一种途 径
4.2.2.群体凝聚力
2.沟通的过程 • 沟通过程如图4.3所示。 •
4.3.2
沟的分类
1. 按沟通的组织系统 , 可以分为正向沟通和非正向 沟通 2. 按沟通的方向 , 可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 行沟通 3. 按信息发送者与接受者的位置是否变换 , 可分为 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4. 按信息沟通的过程是否需要第三者的加入 , 可分 为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 5. 按信息沟通时所凭借的媒介 , 可分为口头沟通和 书面沟通 6.按信息沟通时发送人与接受人对信息的需求程度 , 可分为主动沟通和被动沟通
• 群体凝聚力又称群体内聚力 , 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 力。它是群体使成员在群体内部参与活动并拒绝离开群 体的吸引力。 1.影响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因素 (1)群体的领导方法 • 一般说来,“专制型”或“放任型”的领导方法都不利于 群体凝聚力的形成。 (2)成员的共同性 • 共同目标、利益、兴趣爱好 (3)成员对群体的依赖性 (4)群体对外的地位(知名度) (5)外部的影响因素(与外部的关系:相对隔离则高) • 应当注意的是 ,群体成员获得其他群体个别信息 ,特别是 更利于满足个体需要的况下,群体凝聚力可能降低。
(1)小组领导必须让成员轮流承担批判性评价者的 角色。 (2〉具有影响力的成员不应该在达成最后方案之前 就预先指定某些方案或方法。 (3)领导者可以在整个工作小组作出决策之前让各 个分小组先制订自己的决策。 (4)休息期间可以由外界专家为尚未决策的小组提 供指导意见。 (5)当一些竞争组织成为工作小组决策的中心时,决 策会议必须全面考察预警信号和这些组织可能的 反竞争策略。 (6)在工作小组作出了某项决策后,应该召开能提供 修改机会的第二次会议。会议的目的是给成员们 提供质疑的机会。
• 可能产生小团体意识并使其得到发展的原 因: (1)群体的凝聚力过高。 (2)群体与外界隔离。 (3)群体的领导推行他所倾向的方案。 • 要完全消除小团体意识还没有很好的方法, 但它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一些防范措施降 到最小。下面这些防范措施主要是针对小 组领导者的角色及其对小团体意识的影响 而言的。
第4章
群体行为与管理
本章重点: 1、群体的内涵(群体的作用和凝聚力); 2、沟通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原则; 3、群体对行为的影响、群体规范与冲突; 4、团队管理; 5、平衡理论。 本章难点: 1、沟通实际运用; 2、群体规范与冲突。
讨论之一: • 如何与陌生人建立关系? 讨论之二: • 怎样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甚至仇 恨? 讨论之三: • 你的寝室、班里的规范是什么?
第4章
群体行为与管理
4.1 群体的定义与分类 4.1.1 定义与特征 1.定义 • 所谓群体,是指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共同目标, 由若干人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群组 合体。 2.特征 1)有共同目标; 2)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3)有行为规范; 4)相互关系的动态性。
4.1.2
群体分类
1.按群体的构成原则和方式分: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 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及行为分工清 晰、成员地位及角色明确、群体规范相对完善的群体。 • 非正式群体是指建立在某种共同利益基础上的一种没有 明文规定的群体。 2.按群体的规模大小分: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 3.按群体成员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分:松散群体、联 合群体(协会)和集体 4.按群体的社会影响及作用分:参照群体和非参照群体 • 参照群体又称为标准群体和榜样群体。 5.按群体是否存在分: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4.2 群体的作用和凝聚力
4.2.1 群体的作用 1.群体对组织的作用 (1) 群体是保证组织目标得以实 现的中坚力量 (2) 群体是推动组织发展的源动 力 (3) 群体是组织职能部门相互联 系的纽带 (4) 群体是解决组织问题的一种 有效办法 (5) 群体能够推动复杂决策的完 成 (6) 群体是促使成员社会化或对 其进行培训的媒介 (7) 群体是组织社会形象的传播 工具
4.3
群体的沟通
4.3.1 沟通的概念 1.沟通的概念及其功能 • 沟通也称意见沟通 , 是联络、通讯的意思。所谓沟通就 是信息的交流。在群体或组织中,沟通主要有4项功能:控 制、激励、情绪表达和信息传递。 1)沟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控制成员的行为。 2)沟通通过不同的途径激励群体成员。 3) 对很多群体成员来说 , 群体是主要的社交场所 ,个体通过 群体间的沟通来表达自己的满足感或挫折感。 4)沟通的最后一个功能与决策角色有关,它为个体和群体 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使决策者能够确定并评估各种备 选方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