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一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管

11一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管

•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情况,以下药 物作为“特殊使用”类别管理。医疗机构 可根据本机构具体情况增加“特殊使用” 类别抗菌药物品种。
“特殊使用”类别抗菌药物
• (一)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 头孢噻利等;
•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等;
• (三)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等;
• (四)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 康唑(口服液、注射剂),伏立康唑(口服剂、 注射剂),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等。
“特殊使用”类别抗菌药物
•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须经由医疗机构药事 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 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 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 后方可使用。医师在临床使用“特殊使用” 抗菌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师要严 格审核处方。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 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 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 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 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 位。
• 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 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 染。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 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 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 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 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染菌种类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针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 杆菌; • 选择相对广谱、有效(杀菌剂)、覆盖大多数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病原菌、安全、价廉的药物; • 头孢菌素列为首选; • 心血管、头颈、胸腹壁、四肢手术—首选一代头孢; • 进入消化道、呼吸道、女性生殖道的手术—多数用二代头孢,少 数用三代头孢; • 选择时应注意氨基糖苷类的耳肾毒性,一般不用喹诺酮类药物 (可于泌尿系统手术); • 择期手术后一般无须继续使用抗生素;手术后连续用药数次或数 天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
• 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 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 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 卫办医政发〔2009〕38号
38号文主要内容
一、以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 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 性应用的管理。 二、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 三、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四、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 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
阑尾手术、结、直肠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 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肝胆系统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 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 酮/舒巴坦
泌尿外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
注:
• 1.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 孢拉定。
• 2.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 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 1-2g;头孢呋辛 1.5g; 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
• 3.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 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 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 4.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 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 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 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
• 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 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 与持续时间;
• 给药方法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有关规定,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 给药;
• 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 可给予第二剂;
• 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 延长至48小时。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乳腺手 第一代头孢菌素 术、腹外疝手术、一般骨科手术

剖宫产
第一代头孢菌素(结扎脐带后给药)
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胃十二 第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 指肠手术
周围血管外科手术、心脏大血管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颅脑手术、胸外科手术(食管、肺)、应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骨折内固定 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 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 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止 任何细菌入侵,则往往无效;
• 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 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目的。
外科手术预防性用药的选药原则
• 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葡萄球菌尤其是金葡菌选药; •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管理要求 ➢预防要点
术前 术中 术后
降低外科切口感染的三个里程碑
• 1、消毒灭菌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2、外科手术技巧的改善 3、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 预防性用药? • 治疗性用药?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 清洁切口 • 清洁-污染切口 • 污染切口 • 感染切口。
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 使用的管理
海南省人民医院 院感办 鲜于舒铭
一个长久困扰我们的课题
• 社会的需要 • 患者的利益 • 医院管理的顽症 • 院内感染和多重耐药菌管理要求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外科手术部 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等三个技术文件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10〕187号 •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2847例选择性清洁或清洁污染切口
• 结论:抗生素应该在皮肤切开前半小时或 麻醉诱导开始时
三、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 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 原则》中“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 和“特殊使用”的分级管理原则,建立健 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 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