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其制作
电视新闻标题与报纸、广播的新闻标题一样,是新闻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
一条好的新闻,如果没有好的标题,往往会丧失其魅力;反之,一个好的标题,又有顺畅的文稿和与之相配的动人画面,这样的电视新闻便会深深地打动观众。
因此,我们必须克服“重新闻内容撰写、轻新闻标题制作”的倾向,根据电视的传播特点和新闻标题的要求,精心制作电视新闻标题,使这一“新闻眼”闪闪发亮。
一、电视新闻标题的特点
要了解电视新闻标题有什么特点,我们不妨从不同的新闻媒介入手,看看其异同。
例如:
饶平“女力士”一“举”惊天下(主题)
0月4日,张惜香在全国女子举重冠
军赛上两超世界纪录(副题)
——1998年10月9日《饶平报》
报纸新闻标题大多都有主题和副题,有的还有引题和提要题,而电视新闻标题一般仅有主题。
这是由于屏幕狭小,不可能容纳较多行的字幕,而且观众也不可能在短短几秒内阅读完太长的题目。
按上例,如果作为电视或广播新闻标题,应改为:
电视题:
“女力士”张惜香一“举”惊天下
广播题:
张惜香在全国女子举重冠军赛上两超世界纪录
我们再将电视新闻标题与广播新闻标题相比,可以看出:电视新闻的标题要求一目了然,所以字数不宜过多,因为题目越长,观看越不方便;另外,电视的标题在屏幕上固定后,又与图像相配合,互相映衬,显得更为直观,因而标题可形象一点。
而广播新闻的标题则必须更直截了当地把事情点出来、交代
清楚,不然听众不知道要播出的是什么内容。
了解电视新闻标题的这些特点,对我们制作电视新闻标题应该是有所启发的。
二、电视新闻标题的制作
制作电视新闻标题与制作其它的标题一样,必须紧扣的内容,从新闻出发,拟好和改好标题:
一是从弄清新闻事实的基本要素入手。
这是对记者和编辑最起码的要求。
因为在采访中,我们首先要对新闻的五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了解清楚,在弄清事实的来龙去脉之后,才能考虑写作重点,提炼新闻的标题。
当然,作为电视新闻的标题可不拘泥于新闻的结构,即不苛求新闻五要素齐全。
但是,“何事”这个要素是不可省略的。
至于“何人”、“何时”、“何地”三个要素则可因“题”制宜,取其一二,至于“何故”则往往被放弃,例如:
三饶抢修水毁的凤岭大桥
——2000年9月8日饶平电视台《饶平新闻》
这个新闻标题仅仅提及了两个要素:一是“何地”——三饶;二是“何事”——抢修水毁的凤岭大桥。
至于其它要素,虽没触及,但仍向观众准确地传递了要报道的新闻内容。
二是从能够揭示新闻价值方面下笔。
“言简意赅”是对写的要求,也是制作各种体裁的标题的需要。
因此,在拟新闻标题时,我们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反映新闻事实中的要旨和精华,不留套话和空话,做到字斟句酌,力求达到“字字顶用”。
例如:
①井海引黄干渠今起整治
——2000年8月28日饶平电视台《饶平新闻》
②浮山出现龙卷风
——2000年8月14日(同上)
③三饶:规范私立幼儿园
——2000年4月10日(同上)
④“金凤凰”飞进光棍村
——2000年3月6日(同上)
这里列举的几个标题除了抓住新闻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事”外,还在遣词造句方面下了功夫,即抓住关键词语,表达恰切的内容:①题的主要字眼“今起整治”,反映了饶平县委、饶平县政府顺民心、合民意,组织干群清理淤积沟渠,切实解决人们关心的重大热点问题;②题虽然简短,但主谓宾成分俱全,透露了新近发生的大事,仿佛把观众“卷”进了令人发抖的旋风之中;③题紧紧抓住“规范”这一中心词,说明三饶镇的私办幼儿园正在按国家《教育法》和广东省《基础教育民办学校管理规定》的标准办学;④题则用生动的比喻,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山区乡村发生的新鲜事,猛一看题目觉得挺虚,可字眼却十分形象,让人想象,有一定的吸引力。
大家清楚,电视新闻标题转眼即逝,所以标题给人的第一记忆应该是新闻中最具价值的东西,最易记住的词语。
三是从活跃节目(版面)而进行修
改。
要有文采,标题也不例外,尤其是新闻,如果整个节目(版面)的标题平淡或千篇一律,观众是非常讨厌的。
因此,在电视新闻记者撰写好各条新闻的内容和标题后,编辑不仅要认真改好,而且要仔细地斟酌标题。
通过综合各题特点进行修改和最后审定,新闻节目才会不落套,并以灵活多变的形式打动观众。
下面列举的是2000年7月19日饶平电视台《饶平新闻》的原标题和修改后的标题:
①原题:钱东镇“两思”教育有声有色
改为:钱东:思源思进再兴业
②原题:县文化中心二馆一场综合楼工程公开招标择优确定施工单位改为:县文化中心工程公开招标
③原题:汕大医学院青年志愿者“三下乡”服务队到上林义诊
改为:医学院青年义诊到上林
④原题:钱东派出所抓获五名“六合彩”参赌人员
改为:五名“六合彩”赌徒在钱东落网
可以看出,原标题都能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新闻的主要要素也清楚。
但汇编在同一时间段的节目(版面)里,题目便出现了类同的现象,几乎是同一模式,即什么单位(人物)干什么(事情)。
修改之后,不仅语言简炼,内容准确,而且句式也多样化:①题把“两思”内容具体化,并加上“再兴业”,稿子份量大大加重;②③题的表述比原来更为简洁;②题的“公开投标”,旨在“确定施工单位”,所以后半句的“择优确定施工单位”可以省略;③题中的“义诊”包括“义务服务”的意思,“服务队”可以不提,而要突出的应是“送医下乡”这一主题;至于④题,原题比较平淡,改用形象化的标题,可以增加其感情色彩,调动观众的“胃口”。
电视新闻标题对观众来说,它是第一视觉的冲击波,对传播国内外信息、与观众沟通思想、引导正确舆论导向有
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因此,广大电视新闻工作者、特别是记者和编辑十分注重标题的制作。
然而,由于电视新闻传播的广泛性,标题要适合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年龄结构的观众观看,且题目又不能在屏幕上久留,稍纵即逝。
所以,我们必须从研究电视传播的特点出发,制作好新闻标题,使之既准确、鲜明、生动,又亲切、朴素、活泼,有更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