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
若)
(3)<代>您;您们;您(们)的。
《鸿门宴》:“~入前为寿。
”
者)
(6)<助>用在疑问句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鸿门宴》:“客何为~?”所)
(4)<助>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的被动句式。
《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且为~虏。
因)
(9)<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条件,可译为“趁机”、“趁着”。
《鸿门宴》:“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
(10)<副>就;于就是。
《鸿门宴》:“贡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
乎)
(2)<助>语气词。
⒈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不”。
《鸿门宴》:“壮士,能复饮~-”⒉用在句末,表示反问,相当于“不”、“呢”。
《鸿门宴》:“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
为)
(8)<动词>以为;认为。
《鸿门宴》:“窃~大王不取也。
”
(10)<动词>对待。
《鸿门宴》:“君王~人不忍。
”
⑿<动词>担任。
《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相。
”
⒃<助>用在句中,起提前宾语的用;用药尾,表示感叹或疑问。
《鸿门宴》:“如今人方~刀俎,我~鱼肉。
”
且)
(3)<副>尚;尚且。
《鸿门宴》:“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与)
(1)<动词>给予。
《鸿门宴》:“则~一生彘肩。
”
文言实词
道)
(1)<名>路;道路。
[又]<动词>取道;道经。
《鸿门宴》:“从郦山下,~芷阳间行。
”
过)
(7)<动词>责备。
《鸿门宴》:“闻大王有意督~之。
”
谢)
(5)<动词>感谢;道谢。
《鸿门宴》:“乃令张良留~。
”
说)
(3)<名>言论;说法;主张。
《鸿门宴》:“而听细~,欲诛有功之人。
”
胜)
(2)<形>尽;完。
《鸿门宴》:“刑人如恐不~。
”
置)
zhì
(1)<动词>放弃。
《鸿门宴》:“沛公则~车骑,脱身独骑。
”
行)
(6)<名>动作;行动;举动。
《鸿门宴》:“大~不顾细谨。
”
王)
(1)<动词>称王;统治天下。
《鸿门宴》:“沛公欲~关中。
”
望)
(2)<动词>盼望;希望;期望。
《鸿门宴》:“日夜~将军至,岂敢反乎-”
数)
<副>屡次;多次。
《鸿门宴》:“范增~目项王。
”
故)
(5)<名>老朋友;旧交情。
《鸿门宴》:“君安与项伯有~?”
幸)
(3)<副>幸亏。
《鸿门宴》:“今事有急,故~来告良。
”
安)
(8)<疑问代词>表处所、哪里;什么地方、《鸿门宴》:“沛公~在-”
坐)
(3)<名>座位。
《鸿门宴》:“项王则受璧,置之~上。
”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座”。
善)
(5)<动词>亲善;友好。
《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留侯张良。
”即)
(4)<介>就在;当。
《鸿门宴》:“项王~日因留沛公与饮。
”
内)
<动词>同“纳”。
接纳;收容。
《鸿门宴》:“距关,毋~诸侯。
”
伯)
(2)<名>对年龄大于白己的人的尊称。
《鸿门宴》:“愿~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从)
(4)<动词>依傍;紧靠着。
《鸿门宴》:“樊哙~良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