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实验指导总论、链霉素毒性、肝脏在药物代谢中的作用一、药理学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一)目的:(1)使学生掌握进行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了解获得药理学知识的科学途径(2)验证药理学中的重要基本理论,更牢固地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
(3)培养对科学工作的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初步具备客观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要求:(1)实验前做好预习工作,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关药理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并领会实验设计的原理。
(2)实验时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
(3)实验后整理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思考,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并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关好水、电。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1)重复性(2)对照性(3)随机性三、药理学实验的一般方法和技术(一)实验动物选择的原则和方法1、首先要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实验动物2、选用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的实验动物3、选用容易获得、价格便宜、易于饲养与管理的实验动物4、必须注意实验动物种类、品系的质量及健康状况是否良好5、选用人畜共患疾病的实验物物和传统应用的实验动物(二)实验动物的选择:常用的实验动物有蛙、蟾蜍、小白鼠、大白鼠、豚鼠、家兔、猫、狗。
常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和要求选用不同的实验动物,所选用的动物必须能较好地反映试验药物的选择性作用并符合节约的原则。
蛙和蟾蜍:离体心肌,观察药物对心脏的作用。
坐骨神经和腓肠肌,观察药物对周围神经肌肉或横纹肌的作用。
小白鼠:1.小鼠属于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鼠科,小鼠属动物。
2.成熟早,繁殖力强。
3.体形小,易于饲养管理。
4.性情温顺,胆小怕惊。
5.对外来刺激极为敏感。
6.便于提供同胎和不同品系动物。
7.喜居于光线较暗的安静环境,习于昼伏夜动,喜欢啃咬。
8.体小娇嫩,不耐饥饿,不耐冷热,对环境的适应性差。
9.成年雌鼠在动情周期不同阶段阴道粘膜可发生典型变化。
适用于需要大量动物的实验,如药物筛选,半数致死量,药物效价。
大白鼠:与小白鼠相似,一些在小白鼠身上不便进行的实验可用大白鼠。
豚鼠:易致敏,常用于平喘药和抗组胺药的实验。
家兔:观察药物对心脏、呼吸的影响及农药中毒和解救实验。
猫:血压稳定,常用于血压实验。
狗:观察药物对心脏泵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心肌细胞电生理研究、降压及抗休克药的研究(三)常用的药物给药途径1、经口给药(灌胃)2、皮下注射3、肌肉注射4、腹腔注射5、静脉注射(四)实验动物的捉拿和给药方法小白鼠:捉拿法:右手提起尾部,放在鼠笼或其他糊糙面上,向后上方轻拉,迅速用左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鼠颈背部皮肤并以小指和手掌尺侧夹其尾根部固定于手中。
给药法:(1)灌胃法:左手捉拿小鼠后,使口朝上,颈部轻轻拉直,右手持吸有药液的注射器,将灌胃针头从口角插入口腔,沿上腭向食道轻轻推进,如遇阻力应抽出灌胃针管重插。
当推进约2-3公分时,动物安静,呼吸无异常,即可将药液缓缓推入。
0.1-0.3m l/10g。
(2)腹腔注射法:左手捉拿小鼠后,使腹部朝上。
右手持盛有药液的注射器,自左腹下部插入,针头与腹壁的角度呈45度。
针头进入腹腔时可有抵抗力消失感。
先回抽一下无气泡或血后,轻轻推入药液。
0.1-0.2m l/10g。
(3)皮下注射法:左手捉拿小鼠固定头部,然后用左手无名指及小指将小鼠左后肢及背部压在掌面,右手持注射器,自头侧背部插入皮肤,注入药液。
拔针时,轻捏针刺部位片刻,以防药液溢出。
注射量0.05-0.25m l/10g。
(4)肌肉注射法:将小鼠捉住,固定左后肢,将注射器插入大腿肌肉,在注射前,应回抽针栓,如无回血,则可给药。
注射量一般为0.2m l/次。
(5)尾静脉注射法:将小鼠置入特别鼠筒中,尾巴露出。
用酒精棉球擦拭使尾血管扩张。
以无名指和小指夹持尾尖,用中指托起尾巴,使之固定。
选其一侧尾静脉穿刺。
如针头在血管内,推注药液无阻力。
否则皮肤隆起发白,阻力增大,此时应退回针头重新穿刺。
注射量0.05-0.2m l/10g。
家兔:捉拿法:以右手抓住头颈部皮肤,左手托起臀部,使兔在实验者手中呈自然匐状即可。
给药法:(1)腹腔注射法:同小鼠。
(2)静脉注射法:一般采用耳缘静脉给药。
先将家兔固定于兔箱内,拔去注射部位的兔毛,用酒精棉球涂擦耳缘静脉皮肤使血管扩张。
以左手食指放在耳下将兔耳垫起,并以拇指按住耳尖部。
右手持带有6号针头的注射器,尽量从血管远端刺入血管。
注射时针头先刺入皮下,向前推进少许,然后刺入血管。
针头刺入血管后再稍向前推进,轻轻推动针栓,若无阻力和局部皮肤发白隆起现象,即可注药。
否则应将针头退出,再重新刺入血管。
注射完毕,用棉球压住针眼,拔去针头。
(五)实验动物的取血方法(1)小白鼠、大白鼠的取血方法:颈动静脉和股动静脉取血:将动物麻醉,暴露相应的血管,用注射器从血管中抽血或剪断血管,从血管外吸血。
心脏取血:动物仰卧位固定,用连接有4-5号针头的注射器在左侧第3-4肋间于心搏最强处穿刺,当针刺入心脏时,血液由心脏收缩的力量自动压入注射器中。
也可开胸直接将注射器针刺入心脏抽取血液。
尾尖取血:即剪断尾尖,让其自行流血,依取血量的多少与次数处理方法不同。
量需要较多时采用麻醉动物并辅以尾部按摩或加温浴。
需多次采用时可分次剪尾。
眶动脉或眶静脉取血:先将动物倒挂压迫眼球,使眼球突出充血后,以止血钳迅速摘取眼球后,眼眶内很快流出血液,将血滴入预先加有抗凝剂的玻璃器皿内,直至不流为止。
一般可取动物体重的4%-5%血液量。
用毕动物死亡,只适于一次使用。
断头取血:用剪刀剪掉鼠头,立即将鼠颈向下,提取动物,并对准已准备好的盛血容器,则鼠血从颈部皮肤很快滴入容器内。
(2)兔取血法:心脏取血:在心搏最明显处取血。
部位是胸骨左缘第3肋间隙旁约3m m处进针。
耳缘静脉取血:局部去毛,用酒精涂擦,使血管扩张,然后以粗大针头插入耳缘静脉取血。
颈动静脉和股动静脉取血:同在、小白鼠的方法。
(六)实验动物的处死方法实验结束后,常须将动物处死,常用方法如下:颈椎脱臼法:本法适用于小鼠,用手指压住小鼠的后头部,捏住鼠尾,用力向上牵拉,使之颈椎脱臼致死。
空气栓塞法:用注射器将空气急速注入静脉,可使动物死亡。
心脏取血法:用粗针头一次大量抽取心脏血液,可到动物立即死亡。
大量放血法:处死狗时常用此法。
操作用在股三角区横切约10cm 长的切口,切断股动脉和股静脉。
血液立刻喷出。
此时可同时用自来水冲洗。
动物可在3-5分钟死亡。
其它方法:蛙类可断头处死,也可用探针经枕骨大孔破坏脑和脊髓处死动物。
四、处方(一)处方的结构处方包括下列几项:1、病人的姓名、年龄、科别、处方日期、门诊或住院号2、处方笺上常印有R的符号,它是拉丁文Re cip e的缩写,意思是“请取”。
3、药名、剂型和份量:药名和份量应一起写,每药写一行。
剂量和份量写在药名的右侧。
药物的用量,固体以克(g)为单位,液体以毫升(m l)为单位。
一般情况下,克(g)与毫升(m l)不必写出,其它单位,如:毫克(m g)、微克(μg)、国际单位则须注明。
药量小于1单位时,在小数点前必须加零,整数后加小数点和零,以免出差错。
4、调配方法和用法:必要时必须写清调配方法。
用法包括每次剂量、每日用药次数、给药途径与给药时间。
5、处方医生签名。
(二)处方的注意事项1、处方必须认真、严肃。
字迹要清楚,不得任意涂改。
不得用铅笔书写。
2、药品名称一律使用经正式注册的药名或国际非专用药品名称,不可使用含义不清未经公认的药名缩写,以免造成误解或药名混淆。
3、用药方法的文字说明应准确明了。
药量不应超过中国药典的极量。
因特殊需要超过的,应加签医生姓名,或用“!”号示意。
4、急诊处方,须立即取药的应在处方上写“急”字。
5、处方开好,核对无误后,才可交与病人。
6、开写英文处方时,制剂名放于药名后,而拉丁文处方时,制剂名置于药名前,药名一般用第二格。
肝脏功能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1、目的:观察肝功能损害时戊巴比妥钠作用的影响。
2、原理:四氯化碳是一种肝脏毒物,其中毒动物常被作为中毒性肝炎的动物模型,用于观察肝脏功能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3、材料:小鼠2只、鼠笼、天平、注射器、5%四氯化碳油溶液、0、25%戊巴比妥钠溶液。
4、方法与步骤:在实验前48小时先取小鼠2只,皮下注射5%四氯化碳油溶液0.1m l/10g,造成肝脏损害。
实验课中取注射过四氯化碳的小鼠和正常小鼠各1只,同样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50m g/k g (即0.25%的溶液0.2 m l/10g)。
观察动物反应。
记录各鼠的翻正反射开始消失时间和恢复时间。
注射过四氯化碳的小鼠与正常小鼠的麻醉作用开始时间及麻醉持续时间有无显著差别。
5、结果动物给戊巴比妥时间麻醉开始时间麻醉恢复时间麻醉持续时间甲鼠乙鼠6、结论:肝损害鼠较正常鼠麻醉出现更早、持续时间更长。
7、实验结束后进行讨论,肝脏的功能状态对药物作用究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链霉素的毒性及氯化钙的对抗作用1、目的:观察链霉素对小白鼠的毒性反应及氯化钙的对抗作用。
2、器材:1m l注射器2副,鼠笼、天平、针头4号或5号。
3、药品:8%硫酸链霉素溶液,5%氯化钙溶液。
4、动物:小白鼠5、方法:取小白鼠两只,称重,编号。
观察小白鼠的正常活动情况,甲鼠皮下注射8%硫酸链霉素0.1 m l/10g,仔细观察给药后小鼠的反应(出现反应的时间与症状);乙鼠先腹腔注射5%氯化钙溶液0.2m l/10g,接着皮下注射8%的硫酸链霉素0.1m l/10g,观察该鼠有哪些反应,并与6、结论:链霉素的急性毒性为神经肌肉接头阻滞作用,表现为小白鼠肌肉松驰、翻正反射消失、可用Ca CL2解救。
7、讨论:8、实验结束后进行讨论。
剂型对药物吸收作用的影响目的:比较不同剂型乌拉坦液对小鼠作用之差别,认识胶浆剂的延缓药物扩散作用。
材料:小鼠2只、8%乌拉坦水溶液、8%乌拉担胶浆液(含 2.5%羧甲基纤维素)方法与步聚:性别相同、体重接近的小鼠,称体重,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再分别给药。
1号:皮下注射8%乌拉坦水溶液0.2m l/10g。
2号:皮下注射8%乌拉坦胶浆液0.2m l/10g。
观察小鼠对所注射药物的反应。
记录小鼠出现步态蹒跚,俯伏不动或卧倒,翻正反射消失等反应的时间。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小鼠胃肠蠕动的影响目的:观察新斯的明、阿托品对小鼠胃肠平滑肌的作用。
材料:小鼠3只、量尺、0.05%硫酸阿托品溶液、0.002%新斯的明溶液、碳素墨水方法与步聚:小鼠3只实验前禁食12小时,称重1号:腹腔注射0.05%硫酸阿托品溶液0.1m g/10g2号:腹腔注射0.002%新斯的明溶液0.1m g/10g3号: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 g/10g给药10分钟后,用碳素墨水0.2m l灌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