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教学行为反思——浅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面对着教育这样一个继承与创新同等重要的工作,只要我们有爱学校、爱教育、爱学生的博爱情怀,在实践中不断磨练,反思中不断前进。
我们就有信心收获一个个丰硕成果。
反思教育在教学行动中具有科学性、实效性,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反思自身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培养自己成为“科研型”、“学者型”教师。
我们的社会环境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在高速、自由的流通,在当今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伴随着新课改的浪潮,我们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坚持学习、实践、交流和探索中有了一定收获,也有值得深思和努力的地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受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束缚和影响,在教学中缺乏创造性思维;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死记硬背,轻理解意义和灵活运用;重书
面能力,轻口语能力培养;内容呆板,缺乏幽默感和趣味性;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只能消极被动地学习,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习起来没有一点动力,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1.1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
我们都知道,口语教学是小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日常教学中,口语教学却不是件易事,由于条件和环境的影响,学生中无形中形成一种不想说或想说又不敢说的坏风气,这种风气,严重影响了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新课改倡导我们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民主、自由的课堂新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上,我们应注意改善语言环境,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应以身作则,给学生说数学的空间,调动学生说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身不由己地加入到说数学的行列中,自然地去尝试表达数学。
1.2创设教学情境
新教育理念使我明白,情景教学已经成了新教材教学方法中的主要方法。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要善于捕捉,利用活生生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引导学生形象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各种器官都参加活动,做到视、听、说并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的手段是多样的,如实物、动作、简笔画、图解等。
2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
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
英语学习,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是星星点点的。
虽然学生学会一些英语知识,但还是对英语感到陌生,没有真正入门。
所以上课时,我先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去教,一个句子、一个句子去说,要学生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去学,一个句子、一个句子地去读。
只有学会、读会,他们才能运用自如。
就这样,有的学生照样不会读,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就让他们站着。
一样的听课,一样的教法,都在一起学习,为什么别人会读,而你却不会?肯定是我在讲课时他们没有注意听,开小差了,所以我惩罚那些不会读单词、念句子的同学。
可是这样效果并不好。
课后我反思过自己的教育方法:我知道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不是上下级的关系,不能有高高在上的感觉。
如果学生不会,我没有权利让学生们站着,这样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因此我改变了教学方法,教学当中我尝试着去等待,因为在等待中学生可以一点点地回忆,把自己隐藏在记忆深处的知识激发出来。
我们知道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的素质不一样,有的学生记得快,有的学生记得慢,记忆稍慢的要给他们时间去思考,说话不灵活的要给他们时间去整理。
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地去学习,才不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就这样,我一步步学会了如何去呵护我的学生。
3我们要转变角色
教学的课堂改革已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树立为
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的教学理念,重新定位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这单一角色转换为策划者、教练员、助攻手、引路人等多重角色。
一人多面,这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大特点。
3.1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在教学时,让学生先个人设计,发挥想象,然后同桌交流、小组交流,最后由教师汇总全班同学中的优秀作品展示评价。
3.2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地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辩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
3.3教师不要摆架子,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和交流。
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
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
流。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周长时,我让学生分组动手指出图形的周长,测量图形的周长。
在学生操作时,我巡视各组的动手过程,并不时地参与到他们的操作中。
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了解了他们制作时的所思所想。
这样,我在教学中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间隔,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和交流。
4精心备课,体现新理念
备课是一种具有个性化、创造性的劳动,是教学行为的基础工作。
如何用新课程标准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我们必需要在备课上狠下功夫。
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如何促进学生的全员参与,如何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如何引发学生个性的绽放,这才是备课的重点。
他只是一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思考,不断收集资料,不断创新。
教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要有自己的教学机智,要有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曾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科技突飞猛进,社会日新月异,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要想在这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唯一的资本就是学会适应、学会学习。
当前教学改革中其核心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教学的实践亦告诉我们,许多学生学习成绩差的根本原因大多是并非自己不努力,也不是智力低下所致,而是学习方法或学习习惯不
当造成的。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言:“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会阻碍才能的发挥。
”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最高目标。
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正所谓:“授之于鱼”,倒不如“授之于渔”. 我们应乐当引路人,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标立领航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