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授课计划

教师授课计划

教师授课计划(课时计划)
第1周第1 -2课时
课堂类型
新授
课题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分类、特点、用途的内容与要求
2、能力目标:掌握计算机概述所需专业技能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点
1、计算机的发展
2、计算机的分类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计算机硬件的五个组成部分及功能。通过硬件的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组装计算机。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使学生从会学习变成爱学习。
3、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全员参与;并经常采用回答问题并计分的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竞争的乐趣。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使学生从会学习变成爱学习。
3、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全员参与;并经常采用回答问题并计分的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竞争的乐趣
教师授课计划(课时计划)
3
分钟
作业
教师安排学生完成练习册中相关练习题,并提出预习问题,让学生产生继续探究、学习的愿望,整堂课带着下一堂课的悬念结束,为学习下一结内容做好铺垫。
2
分钟
板书
1.2计算机的组成
一五大硬件组成
1、观察硬件结构图
2、运算器
3、控制器
4、存储器
5、输入设备
6、输出设备
二、硬件工作原理
三、计算机的组装
教学反思
问题1: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到了计算机?
问题2:你认为计算机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的作用情况,并随着教师的讲解,引导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思考提问并主动回答教师问题,教师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计分表示鼓励。
2
分钟
新知讲授
1.1计算机概述
1、计算机的发展
(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时间、地点、名称。
问题3:你常用的软件是什么?
学生思考教师提问,并主动回答问题,教师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计分,表示鼓励。
2
分钟
新知讲授
1.2计算机系统组成
学生对计算机的组成都有着一此初步的了解,教师应在学生已知的范围内进一步进行知识的讲解和细化。
1、观看系统结构图(由此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再分步进行讲解)
(2)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重点掌握所采用的元器件)
2、计算机的分类)
多种分类方法:
按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字长、存储容量、软件配置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指标,可以将计算机分为微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和巨型计算机。
3、计算机的特点
运算速度快:
计算精度高:
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具有存储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
2、计算机五大硬件组成部分的作用
(1)运算器:负责数据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2)控制器:负责对程序规定的控制信息进行分析、控制并协调输人、输出等操作。
(3)存储器:实现记忆功能的部件,负责存储程序和数据。
(4)输人设备:负责把用户的程序和数据输人到计算机中。
(5)输出设备:负责从计算机中取出程序执行结果或其他信息,供用户查看
教师把一台计算机进行拆分,让学生感受各部件的位置和具体的安装方法,并请各小组成员分别上来进行计算机组装的比赛,评选出最快小组成为本节课的组装冠军,并颁发奖品。
小组成员根据各自分工对计算机进行组装,每个成员负责不同的工作,抓紧时间,努力成为组装冠军。
15分钟
教学小结
教师结合学生听课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小结,推选出组装冠军小组,指正学生应注意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教师应对以上每一部分特点进行扩展和讲解
4、计算机的用途
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计算机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和在你身边应用计算机最广泛的是什么?最后由教师来统一进行总结。
此部分主要由老师来讲解,同时学生也配合着老师回答一些常见问题
此时学生应该注意听教师的讲解,因为此处是新知识,同时也应积极回答相应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
3、计算机的特点
4、计算机的用途
教学难点
计算机的主要用途
教学方法
手段
讨论法、引导探究法、任务驱动法、工作情景教学、多媒体呈现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课堂整顿
组织学生安静坐好,
学生安静坐好,准备上课。
2
分钟
课堂导入
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是非常大的,让我们共同来说一下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你所掌握的计算机的一些操作。
第1周第3-5课
课堂类型
新授
课题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组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内容与要求
2、能力目标:掌握计算机概述所需专业技能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点
1、计算机五大硬件组成部分的作用
2、计算机工作过程
3、计算机的组装
20
分钟
教学反馈
教师组织每小组推选出组长进行讨论结果的汇报。教师在此环节不做任何解答,只是记录每组回答中的闪光点,后面进行总结。
每组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并总结出小组成员的不同分工和任务完成情况。
15分钟
教学小结
教师结合学生听课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小结,推选出最佳小组,指正学生应注意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提醒同学回去预习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教师为学生分组,参照计算机硬件结构图进行五大硬件的分析。
此时学生应该注意听教师的讲解,认真记录笔记,因为此处是新知识,同时也应积极回答相应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
学生根据硬件结构图分组讨论,仔细领会五大硬件的组成,用计算机实物进行拆分,领会各部件的基本功能和组装方法。
学生认真观察老师的操作
20
分钟
教学反馈
教学难点
五大硬件组成和计算机的组装方法
教学方法
手段
讨论法、引导探究法、任务驱动法、工作情景教学、多媒体呈现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课堂整顿
组织学生安静坐好
学生安静坐好,准备上课。
2
分钟
课堂导入
教师提问,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思考:
问题1:你平时使用的计算机都由哪些部件组成?
问题2:如何一台计算机只有硬件没有软件能用吗?
3、计算机工作过程
首先编制程序,操作人员通过输人设备将程序和原始数据送人存储器;运行时,计算机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送到控制器中进行分析、识别;控制器根据指令的含义发出相应的命令,控制存储器和运算器的操作;当运算器任务完成后,就可以根据指令序列将结果通过输出设备输出。另外,操作人员还可以通过控制台启动或停止机器的运行,或对程序的执行进行某种干预。
3
分钟
作业
教师安排学生完成练习册中相关练习题,并提出预习问题,让学生产生继续探究、学习的愿望,整堂课带着下一堂课的悬念结束,为学习下一结内容做好铺垫。
2
分钟
板书
1.1计算机概述
一、计算机的发展
(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时间、地点、名称。
(2)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
二、计算机的分类(5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微型计算机
小型计算机
大型计算机
巨型计算机。
三、计算机的特点
运算速度快:
计算精度高:
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具有存储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
四、计算机的用途
科学计算
办公自动化
计算机辅助工作
工程控制
人工智能
计算机网络
教学反思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的特点和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