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学校培训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框架结构)13396

[湖北]学校培训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框架结构)13396

第一章编制说明1.1 编制说明1.1.1 我单位在认真研究了招标文件,并仔细踏勘了工程现场,对工程所在地的交通等进行了调查,同时结合我单位多年的类似施工经验和施工技术,组织专业人员编制了本施工组织设计。

1.1.2 编制前对工程的地质条件和交通情况等作了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制定了科学合理、周密细致的施工技术方案、操作工艺和质量、安全、进度、工期、文明施工等措施,配备了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投入了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

我单位将确保在180个工作日内完成工程既定的施工任务,并确保达到预期工程质量目标。

1.1.3 一旦我单位中标,我单位将在本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和优化施工技术文件,编制各重要部位的施工作业指导书和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各项施工方案,经业主和监理部门批准后实施。

1.2 编制依据1.2.1 恩施州**监理公司建始招标代理部下发的《建始县*****学校培训楼工程招标文件》(JSTXZB-06012);1.2.2 建始县*****学校培训楼工程全套施工图纸、工程投标答疑会议纪要;1.2.3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建始县有关建筑工程管理、市政管理、环境保护等地方性法规及规定;1.2.4 本工程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的实际情况;1.2.5 公司内部的质量、安全管理文件。

1.2.6 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现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有关规程、规范及验评标准:1.3 编制内容建始县*****学校培训楼工程招标文件及图纸所含的全部施工内容。

1.4 编制原则1.4.1 根据施工设计图纸、答疑纪要、文件资料等的要求以及此工程中的工序技术特点和有关的工程量情况,采用先进科学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施工手段,工程质量力争达到恩施州优质(样板)工程评选条件,确保安全施工,创建安全文明标准工地。

1.4.2 充分准备,合理安排,理顺进度与质量、进度与安全之间的关系,使三者协调统一,在保证质量、安全目标的前提下,确保项目总目标的实现。

1.4.3 精心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按照质量评定验收标准及施工规范组织施工,保证工程质量,以优良的工程质量和优质的服务保证该项目创优规划的实现。

以标准化管理为基础,现代化科技为手段,合理组织,抓住施工重点,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按期和争取提前竣工并交付使用。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特点2.1 工程概况2.1.1 基本概况1、工程概况2、建筑概况3、结构概况2.2 施工条件与工程特点2.2.1 本工程施工现场地处建始县业州镇广润路18号,该项目为建始县的教育直属部门的重点工程,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工作比较重要,材料及设备运输要保证周边环境的整洁、有序,同时我公司将制定严格的环保措施,保证施工区域周围良好的环境。

2.2.2由于本工程为六层现浇框架结构,模板、脚手架等周转材料需用量较大,因此,施工前要提前作好此类材料的购置和贮备工作。

2.2.3 本工程施工现场比较狭窄,组织施工时尽量利用已有空地,根据项目管理的要求,合理设置临时设施,既要保证文明施工所需的临时设施,又要减少临时设施的搭设,节约成本。

2.2.4 本工程为六层框架结构,计划工期180个日历天,施工期将经历夏、秋、冬三季,我们将根据季节的不同安排各种分部或分项工程的施工。

第三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案3.1 施工测量及放线3.1.1 测量仪器该工程计划配备J2光学经纬仪1台,DS3水准仪1台,50m钢卷尺三把等。

为了保证控制线竖向投测的精度,要求做到层间竖向测量误差不得超过±3mm,建筑全高的竖向测量偏差不得超过3H/10000,且不应超过±30mm。

为了保证精度,要做到每投测两层用仪器对各轴关系进行校验,测量时要精密整平水平度盘水准度,以减少系统误差。

3.1.2 轴线控制1、用J2光学经纬仪放出建筑物各主要轴线点,并引出作好引桩,引桩采用C20砼浇筑,内埋Φ20圆钢作标识。

水准控制点埋设示意如下图所示:2、用经纬仪和50m钢尺进行检查改正,直至满足施工要求,用混凝土对引桩进行保护,并做醒目标注。

3、绘制详细的控制轴网图。

4、基础施工完毕后,在±0.000结构面进行一次轴线闭合检查。

5、轴线控制用经纬仪向上传递,控制点设置在建筑物外侧,平面分别位于建筑物四角处,逐层向上传递。

3.1.3 标高的控制1、进场前,要对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基点并加以保护,基础施工前,要将标高引测至基坑底,以控制结构设计高度。

2、施工至±0.000时应在首层室内墙上测出+500mm线作为结构模板的控制和向上传递的标高依据,以后每层用钢尺从基准点通光孔向上传递,并间隔四层加设标高基准点,以此向上传递。

3、标高基准点的测设必须正确,同一层不少于3点,以便互相校核,其3点误差不得超过±3mm,取其平均值作为平面施工的标高基准点。

3.1.4 沉降观测沉降观测是确保结构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本工程设多个沉降观测点,设置位置同设计文件。

沉降观测点在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水准点不能少于3个,同标高基准点,应设在能互相通视、振动少、安全稳定的地方,使其形成水准闭合网。

2、为了满足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可租用一台精密度较高的水准仪来进行观测,以满足设计要求。

3、为了保证观测精度的正确性,应做到“四定”即: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资料、固定测量仪器、固定基准点、固定测量方法和路线。

4、沉降观测结果要闭合,误差不得超过要求。

观测时间为:在结构施工完两层后进行第一次观测,以后每施工完一层进行一次观测,主体完工后,第一年每季度观测一次,第二年每半年观测一次,以后每年一次,直至沉降趋于稳定为止。

交工时,应将观测资料及观测点的观测方法一并交于建设单位继续观测。

沉降观测点的埋设应按规范进行,设置的沉降观测点应进行保护,保护方式如下图所示:3.2 基础工程3.2.1 土方开挖土方开挖工程可根据工程需要采用机械(配合人工)的施工技术,根据设计提出的清基处理要求、基面处理要求及有关施工技术措施对开挖区地表进行处理。

施工时,根据现场地形实际情况,设计排水沟、集水井等,以保证在干地条件下施工。

在项目区边线外,按标准开挖排水沟,以防止雨水冲刷道路及平整后的场地。

1、施工准备工作(1)踏勘现场,摸清工程实地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河流、运输道路、邻近建筑、地下埋设物、管线、电缆线路、地面上障碍物和堆积物、水电供应等等,研究制订施工方案和绘制施工总平面图。

(2)按设计或施工要求的标高整平场地,清除、搬迁施工区内地面上及地下的所有障碍物。

(3)做好防水排水工作,在场地周围设置必要的截水沟、排水沟、集水井,疏通原有排水泄洪系统,并及时用水泵抽出基坑(槽)内地下水保证场地不积水。

(4)设置测量控制网,包括基线和水平基准点,要求设在不受基础及土方施工影响之处。

基坑(槽)开挖施工前根据龙门板桩上的轴线,放出基坑(槽)的灰线(边线)和水准标志。

龙门板桩一般离开坑缘1.5~2.0m以利保存。

不加支撑的基坑,放线时应按要求放出边坡宽度,根据本工程的要求,基坑开挖放坡坡度为1:0.5,灰线、标高、轴线应进行复核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挖土施工。

(5)基坑(槽)施工用的临时设施,如供水、供电、临时道路、排水等均应在开工前设置就绪。

2、机械及人工土方开挖(1)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2.80m,可采用机械施工,采取分层开挖或开沟道用正铲挖土机下入基坑分层开挖。

(2)为防止超挖和保持边坡坡度正确,机械开挖至接近设计坑底标高或边坡边界,应预留30~50mm厚土层,用于人工开挖和修坡。

(3)如开挖的基坑深于邻近建筑基础时,开挖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坡度以免在施工时影响邻近建筑基础的稳定。

(4)挖土时注意检查基坑底是否有洞穴、暗沟或裂隙,如发现确有存在,应及时汇报,并进行探查处理。

(5)弃土应及时运出,如需要临时堆土或留作回填土,堆土坡脚至坑边距离应按挖坑深度、边坡坡度和土的类别确定:干燥密实土不小于3m,松软土不小于5m。

基坑挖好后,应对坑底进行抄平,修整,如挖坑时有小部分超挖,可用素土、灰土或砾石回填夯实至与地基土基本相同的密实度。

为防止坑底扰动,基坑挖好后应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如不能立即进行下一工序时,应预留15~30cm厚覆盖土层,待基础施工时再挖去。

3.2.2 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及地梁施工1、独立柱基施工(1)施工程序测量放线⇨复核⇨分层开挖⇨修边(坡)⇨排水、除渣⇨坑底捡平⇨验槽⇨浇筑混凝土垫层⇨基础扎筋⇨基础浇筑混凝土。

(2)施工方法1)按设计图进行施工放线,设置好半永久性定位桩及水准点后,采用人工开挖的方法进行基础坑槽施工。

基础埋深超过放坡要求时,应按规范要求放坡,并留出600宽工作面,以便支模浇筑混凝土。

基础回填后应分层夯实。

2)当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并初步满足设计要求时,应会同地质、设计、质监及业主等有关人员进行验槽,并作好纪录,签字认可后,及时清理基底。

3)混凝土浇灌前应进行验槽,轴线、柱基尺寸和土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清除柱基内淤泥、杂物等。

4)验槽后立即浇筑混凝土垫层,并用平板振动器振捣,要求表面平整。

5)垫层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其上弹线支模,铺放钢筋网片,并用与混凝土保护层同厚度的水泥砂浆块垫块垫起,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6)支独立柱基模板。

独立柱基模板应满足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方面的要求。

独立柱基支模方法如下图所示:7)浇筑混凝土前,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垃圾、泥土、油污等杂物,并浇水湿润模板。

8)混凝土分层连续浇灌完成,且每一层浇筑完成后,表面抹平。

混凝土浇灌完毕后,外露表面应覆盖并浇水养护。

(3)基础施工安全技术措施1)挖出的土方堆放于离基槽边1m以上,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m。

2)基槽四周加设0.8m高围护栏。

3)土方开挖时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开挖,查清原因并采取措施后,方能继续开挖。

2、地梁施工(1)操作工艺1)钢筋绑扎工艺流程核对钢筋半成品⇨钢筋绑扎⇨预埋管线及铁件⇨绑好砂浆垫块。

2)模板安装工艺流程确定模板安装方案⇨安装地梁模板⇨模板预检。

3)混凝土浇筑工艺流程搅拌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

(2)操作要点1)钢筋绑扎A、应先按设计图纸核对加工的半成品钢筋,对其规格、形状、间距、品种经过检验,然后挂牌堆放好。

B、地梁钢筋应按顺序绑扎,一般情况下,先长轴后短轴,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进行。

操作时按图纸要求划线、铺铁、穿箍、绑扎,最后成型。

C、预埋管线及铁件:预留孔洞位置应正确,地梁上及柱子插筋,水电工程预埋件等均应按图纸绑好,扎结牢固(应采用十字扣)或焊牢,其标高、位置、搭接锚固长度等尺寸应准确,不得遗漏或位移。

D、受力钢筋搭接接头位置正确,其接头相互错开,上铁在跨中,下铁应尽量在支座处,每个搭接接头的长度范围内,搭接钢筋面积不应超过该长度范围内钢筋总面积的1/4。

相关主题